“如果能把这一坨肉直接切掉就好了!”这大概是每位减肥者的心声。
对于很多重度肥胖和对形体有严苛要求的人来说,传统的减肥方法可能收效甚微,甚至极易反弹。这时,“减重代谢手术”就像是一把钥匙,轻易打开健康之门。
“直接抽掉肥肉,减重效果立竿见影。”这样“躺下就能瘦”的神奇减肥方式,真的万人皆准吗?
减肥整形机构遍地开花
只强调效果忽视并发症
作为一种快速减肥的方式,操作简单的吸脂术近年来受到了更多人的追捧。
近日,记者以咨询者身份来到一家位于市中心的医疗美容机构。负责接待的是一位自称“吸脂顾问”的工作人员(化名李老师),在长达40分钟的咨询过程中,她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吸脂项目。
“我们这里做吸脂的客人特别多。”李老师一边给记者翻看案例相册一边说,“特别是腰腹环吸,效果立竿见影。”她强调吸脂主要是塑形而非减重,“吸出来的都是油脂,重量很轻的,比如2000毫升脂肪,换算成体重可能就轻个1公斤左右。”
当问及手术安全性时,李老师立即搬出他们的“金字招牌”:“我们的主刀医生是从湖南某三甲医院挖来的,麻醉师也是副高职称。”她还特意打开手机相册展示手术室照片:“看到没?百级层流手术室,全杭州不超过5间。”
关于手术过程,她描述得轻描淡写:“就是在腰两侧各开个针眼大的小口,打点膨胀液把脂肪液化,然后用细管吸出来。全程全麻,睡一觉就好了。”但当记者追问具体风险时,她才透露:“前两天会有点疼,要穿一个月塑身衣。”
价格方面,李老师给出了一份详细的报价单:基础腰腹环吸:13800元;全麻费用:3000元;皮肤收紧:3000元/部位。
“现在做活动,总价超过2万可以免住院费。”她补充道,“建议你加个皮肤收紧,效果更好。”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李老师多次强调“效果保证”,但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却一笔带过。当记者提到网上看到的吸脂事故报道时,她立即反驳:“那些都是小诊所做的,我们这里绝对安全。”
临走时,李老师热情地加了记者的微信,并发送了大量“成功案例”照片。但记者提出希望查看下该机构是否有相关的资质时,李老师以“主任在开会”为由婉拒了。
选择吸脂术
不能只用量来衡量
在记者采访调查中发现,城市的大街小巷医美机构比比皆是,而门外的宣传海报无一例外是“漫画腿”“全身瘦”的苗条女孩,似乎在暗示人们,做一次吸脂术,便能达到梦想的身材。
追求美丽的同时,可能风险也伴随而来。吸脂作为一种手术,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机构并不会主动告知相关事项,甚至会淡化相应的风险。
记者在裁判文书网检索关键词“医疗美容”,从2005年至今,共出现超过3.4万份文书,其中人身损害赔偿1670份;关于吸脂的纠纷共计近900份,呈逐年上升状态。
浙大二院整形科郭松雪副主任医师表示,吸脂并不等于减肥,更多是一种身体塑形的治疗方式。吸脂手术的基础是负压吸脂,即是利用负压将脂肪从皮下脂肪层吸出。“脂肪的密度很低,就算吸几千毫升,体重的变化并不会很大。但吸完脂以后,局部吸脂部位的形态是可以让人看起来苗条。”
郭松雪认为,吸脂术作为整形科常见的手术方式,并非并发症率极高或死亡率极高的手术,在合理范围内给适合的人做合理操作,总体来说是安全的。不过,吸脂术虽然只是在皮下进行,不易伤及重要脏器和粗大的血管,但受手术环境、抽吸量和部位、术后处理、医师经验的限制,仍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有时甚至是危及生命。
“临床上,按照《医疗美容分级管理目录》的要求,不同的吸脂量对应着不同的分级,吸脂量越多,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资质要求就越高,只要是选择符合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安全性是没有问题的。”郭松雪也坦言,在现实中,有不少医美机构为了留住客人,很可能会标榜自己可以做最大的吸脂量。
他建议,为了避免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肥塑型者一定要选择正规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进行操作,由医生判断是否适合做,做多少量;而且,求美者也不要陷入“用量衡量”的极端思维,一定要有安全和健康减肥的意识。
减重代谢手术
一种严肃的减肥选择
除了吸脂术,许多人或许还听说过一种极端的方法——通过切除部分胃部来达到减肥的目的。这种方法专业术语叫“减重代谢手术”,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种手术方式已经在国外临床应用四十多年了,在国内也开展二十多年了。
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单吻合口胃旁路术、Roux-en-Y胃旁路术等,其中,使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占比超八成。
对于杭州的孙女士来说,如果不是那场切胃手术,自己可能全面陷入器官衰竭。“切胃手术前,我体重230多斤,空腹血糖更是达到19mmol/L,很多医生在看到我的报告单后都说情况很严重。”去年9月,孙女士晕倒几次,就医时她的血糖非常高,医生认为单纯依靠药物,很难控制,建议切胃可以降低食欲,也可以控制糖类物质的摄入。
之后,孙女士完成了切胃手术。“我的胃切掉了2/3,食欲比以前小了很多,经过4个月的适应和调理,我现在体重降到了170斤。很多衣服也可以穿了,最重要的是,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了好起来了。”
孙女士的主刀医生,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微创外科孙晓东主任医师表示,肥胖不仅关乎美,也是一种疾病。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将肥胖症定义为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超重或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种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符合手术指征,建议考虑减重代谢手术。”孙晓东介绍,《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库:2023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减重手术量达3.7万余例,比2022年增加超过一万例。减重代谢手术现在已经十分成熟,对于一些重度肥胖的人群,可以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手术方式,缩小胃容积或改变肠道路径,从而达到减重目的,还能顺带改善代谢问题,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不过,这手术也不是想做就可以做。在门诊中,医生常常要拒绝非理性的手术要求。孙晓东指出,减重代谢手术有严格指征,BMI(身体质量指数)是衡量是否肥胖及其程度的重要标准。BMI≥37.5,建议积极手术;32.5≤BMI<37.5,推荐进行手术;BMI≥27.5,经改变生活及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且至少有两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发症的人群,经综合评估可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