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了三年,吃了无数种药,没想到病根在胃里!”55岁的刘女士(化名)回想起这段经历,仍满是感慨。身高160cm、体重150斤的她,绝经后腹性肥胖愈发明显,还被一系列症状折磨得苦不堪言。她不仅咳嗽声不断,咽喉有强烈异物感,就连胃里的酸水都时不时往上涌,剧烈咳嗽时甚至还会漏尿。
刘女士也曾辗转多家医院,她一直被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可即便严格遵医嘱治疗,症状依旧反复发作。饱受折磨的她,近日终于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夏丽霞副主任医师处,成功揪出了导致自己多年咳嗽的“罪魁祸首”:原来她还患有胃食管反流病,最终医生双管齐下,一并治疗后终于获得很好的效果。
咳嗽三年治不好?
竟是胃里“酸水”惹的祸
“很多次晚上躺下后,就像打开了咳嗽‘开关’,喉咙异常干痒,咳嗽总是无法停下。”据刘女士描述,她平时喜爱吃些炸鸡、烧烤等辛辣油腻食物,基本不运动,因此,自从绝经后,她便明显感觉到自己总是消化不良,打嗝不断,总感觉有酸水往上涌,这让她苦不堪言。
谈话过程中,夏丽霞敏锐捕捉到了一个细节——患者哮喘发作多在夜间平卧时,伴随咽喉异物感和反酸症状,与典性哮喘发作规律迥异。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她建议刘女士先进行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刘女士食管下段黏膜存在充血糜烂,结合患者症状和肺功能检查,最终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
“这种咳嗽变异性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的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好发于中老年人。”夏丽霞介绍,随着年龄增长,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肠道蠕动减慢,再加上像刘女士这样长期高脂饮食、不爱运动,导致胃肠道动力减弱,顽固性咳嗽又进一步增加腹内压,使得胃酸更容易反流。当酸性胃液反流至食管上段甚至咽喉部,会直接刺激气道神经末梢,引发气道痉挛;同时,胃酸中的胃蛋白酶会破坏气道黏膜屏障,激活炎症细胞,让气道变得异常敏感,最终导致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症状控制不佳。
针对患者的情况,夏丽霞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刘女士开始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促胃肠动力药增强胃肠道蠕动,同时配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控制哮喘症状。此外,医生还为她制定了详细的生活方式调整方案:睡觉时用高一点的枕头,避免睡前2小时进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每天坚持散步1小时。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刘女士的反酸症状消失了,夜间咳嗽频率从每晚十余次降到偶尔发作。“真的太感谢医生了,现在不仅体重下降了,晚上睡觉咳嗽频次也大幅减少,终于能睡一个好觉了。”刘女士开心地说。
目前哮喘虽无法治愈
但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实现长期控制
据悉,今年的5月6日是世界哮喘日,哮喘的防治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夏丽霞提醒,哮喘诱因复杂,除了胃食管反流,过敏性鼻炎也是引发哮喘的重要因素。过敏性鼻炎患者鼻腔内的炎症物质和分泌物如果向下蔓延,会刺激气道,增加哮喘发作风险。
那么,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哮喘呢?夏丽霞建议,首先要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其次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以及尝试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维持乐观心态;坚持适度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和身体免疫力,可以选择呼吸操、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方式;另外也可以用哮喘日记详细记录哮喘症状(如咳嗽、喘息程度)、用药情况、活动量及可能的诱发因素(如饮食、天气变化、情绪波动等),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夏丽霞强调,哮喘虽然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管理,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长期有效控制,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实现“临床治愈”。其中规范使用吸入激素是控制哮喘炎症的“金标准”,同时要精准规避诱因,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测和病情评估。一旦哮喘急性发作,要牢记3分钟自救黄金法则:立即取坐位或半卧位,身体前倾;患者可以根据病情轻重每次使用SABA(如沙丁胺醇)2-4喷,一般间隔4小时可重复使用,直到症状缓解,但24小时不超过8-12喷;ICS-福莫特罗复合制剂也可缓解急性发作症状;若15分钟内症状未缓解,务必立即拨打120。
“早诊断、早治疗,配合科学的预防措施和自我管理,哮喘患者也能拥有正常的生活质量。”夏丽霞呼吁,希望更多人关注哮喘防治知识,尤其是高危人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误诊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