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阶梯治疗膝关节疼痛 非必要不换关节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5-07-14 14:43   

膝关节疼痛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其中约三分之二是由膝骨关节炎(也叫膝关节退行性变)引起的,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问题几乎避无可避。

“我的门诊里,膝关节疼痛的患者能占到三分之一。相比早些年,近几年患者数量直接翻倍,年接诊量超过1000例。”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骨科主任吴建荣主任医师说。

针对膝关节疼痛患者,吴建荣一直以来坚持“非必要不换关节”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他积极倡导并践行膝关节疼痛的个性化、阶梯化治疗,总结出了14字口诀“减减、息息、贴贴、吃吃、练练、打打、修修。”“可以想象成一个分成7层的金字塔,最底下,面积最大的是‘减减’,由下往上,塔尖部分是‘修修’。”

“减减”代表减重,如果患者本身偏胖,缓解膝关节疼痛的第一步就是减重;“息息”代表休息,尤其是平时运动量大的人群;“贴贴”和“吃吃”可以放在一起,代表外用药和口服药;“练练”代表锻炼,可以适当锻炼膝关节周围的肌肉;“打打”就是打针,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PRP(富血小板血浆)等;“修修”代表最终手段——手术。

吴建荣表示,在坚持个性化阶梯治疗的前提下,根据临床反馈,90%-95%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不需要走到关节置换这一步就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66岁运动达人

抽取自体血液做治疗

66岁的老王从年轻时就热爱运动,身材壮硕,最爱打高尔夫和游泳,退休后,运动的时间更多了。几年前开始,出现右膝关节疼痛。去年年末,老王找到吴建荣。

“吴主任,我这个右膝盖运动的时候痛,不运动的时候酸胀、没力气……以前我打过玻璃酸钠的,现在又开始不舒服了,听朋友推荐才来找你的,可要给我想想办法啊!”

详细了解病史后,磁共振显示老王的右膝关节半月板磨损、软骨磨损,属于轻中度损伤,“要不要考虑打PRP?”

吴建荣解释,PRP指富血小板血浆,是从患者自体全血中提取出来的含有高于基线水平的血小板、生长因子、蛋白质等成分的自体血浆制剂,能促进软骨的再生与修复。同时,因为是自体提取,排异反应小,治疗的安全性极高。一个疗程3针,连续3周,每周打一针即可。骨科已开展PRP治疗多年,据统计,临床有效率超过80%。

老王欣然同意。打过两针,他觉得没有明显症状了,作为巩固,继续打了第三针。随访半年,如今老王的情况挺好,最喜欢的运动也没停,不过,还是根据吴建荣的建议降了些强度和频次。

常年种地 膝关节畸形

73岁阿姨进行膝关节单髁置换

李阿姨来自山东,今年73岁,常年在老家种地。前段时间,李阿姨的女儿带着她来到吴建荣的门诊咨询。

李阿姨的女儿说,妈妈的膝关节疼痛越来越严重,再严重下去怕是站着都困难,基础的保守治疗都尝试过了,老家医生让做全膝关节置换,一家人都担心老人家的身体吃不消。最近,李阿姨的女儿把妈妈接到杭州,打算再看看。

“这位患者走路呈内八姿势,猫着腰、小碎步挪着前进,她常年弯着腰、蹲着干农活,其实从腰到髋,再到膝关节都有问题。”结合影像学检查,李阿姨的右侧膝关节内侧软骨严重磨损,已经出现畸形,吴建荣认为,保守治疗没有多大的意义,确实需要手术。不过,考虑到李阿姨只有内侧软骨磨损严重,吴建荣建议进行膝关节单髁置换而非全膝置换,相对来说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充分沟通后,李阿姨和女儿同意了手术方案,吴建荣主刀进行手术。术后第二天,她便可下床尝试行走,一周后顺利出院。

“在科学使用的前提下,患者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在20年左右。一下子让老人家再也不种地肯定不现实,所以我们只能反复叮嘱她不要再天天下地,每次去带一张小板凳,时常起身活动活动。”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张慧丽 通讯员 程丹丹  编辑:吴阳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