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结果都很好,放心吧!”
“好好好!谢谢你啊朱主任,你说没问题我才放心,不管你在哪里,我都要跟牢的!”
最近一次复查结束,林大伯高高兴兴地跟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朱潇逸主任医师道别。他们之间的缘分始于5年前。
“不是朱主任我不放心啊!”
5年前,66岁的林大伯因持续半年以上便血、有排便不尽感来到朱潇逸的门诊。检查发现直肠肿瘤几乎撑满肠腔,已侵犯肠壁外周,且位置距肛门仅4cm,属局部晚期。
朱潇逸认为,林大伯的情况暂时不适合手术,建议先进行新辅助治疗,再视情况进行手术。放疗、化疗,再配合靶向治疗,半年后,林大伯的肿瘤明显退缩,经评估可以手术。
盆腔空间狭小,边上神经密布,术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影响泌尿功能和生殖功能,且林大伯肿瘤的位置距离齿状线(直肠和肛管的分界线)很近,既要保证肿瘤彻底切除又要保肛,难度很大。好在结果皆大欢喜,朱潇逸主刀,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经肛门超低位吻合术。
术后,林大伯按时随访,一切正常。半年前,朱潇逸加盟杭师大附院,林大伯得知后,最近一次复查又专门赶到这里。“不是朱主任我不放心啊!”
每年主刀结直肠肿瘤手术80-100例
“用心提高质量,努力做好每一台手术”
朱潇逸自认为算是个“技术控”,尤其是在他擅长的超低位保肛手术上。
“按照指南和规范来进行手术这是最基本的,每一个医生都能做到,但是手术不应该只是‘做完’,还应该‘做好’。”
如何把手术做好?朱潇逸认为,就是要“抠细节”,“怎么做术野更清晰、怎么做清扫更彻底、怎么做能更好地保护周围组织和神经……这些小细节都是大学问。做到这些,最终的结果就是患者预后更好,要的就是实实在在的临床反馈”。
朱潇逸坦言,相比省内顶级医院的许多医生,自己的手术量不算多,单论结直肠肿瘤,每年80-100例。“量大了,当然也能积累经验,但我觉得用心琢磨,做好、做精每一台手术,技术进步也是相当迅速的,如果只是机械地重复,是很难做到技术特别出色的。”
2019年,朱潇逸参加了大中华结直肠腔镜外科学院达人赛,以两轮总分第一的成绩在浙江区域决赛中夺冠,之后又作为浙江省唯一代表参加全国总决赛,获得“实力达人”称号。此后,朱潇逸还参加了两届国际NOSES手术视频大赛,他所在的团队分别获得2021年和2024年的团体第二名及团体第三名。
“2019年那场比赛中,经我手术的患者前些天还来复查了。当时患者的结肠癌分期偏晚,术后病理发现8颗淋巴结转移,按照目前的数据,这种情况下5年生存率大约50%。看到患者现在情况平稳,我非常高兴,很有成就感!”
谈及生活,朱潇逸说,自己大多数时间都在看文献、看优秀的手术视频学习。被问到有什么业余爱好,他努力回想一番,“好像没什么特别的爱好,这么一想我的生活还真有点单调啊……”他不好意思地笑着。
严格把握适应证
为严重便秘患者切除大部分结肠
恶性肿瘤毕竟是少数,朱潇逸的门诊中,碰到更多的还是常见肛肠疾病。便秘、痔疮患者占到大多数。
不久前,朱潇逸接诊了一位严重便秘的李阿姨。李阿姨60岁出头,便秘长达几十年,药物治疗多年,效果越来越差。找到朱潇逸之前,已经整整一周没有排便。
检查发现,李阿姨存在先天性结肠冗长的问题,加上她身体不好,曾经接受过两次手术,饮食结构不合理的同时缺乏运动,肠蠕动十分缓慢。经过严格评估和细致沟通,李阿姨接受了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手术。
“正常人的肠道长1.2m-2m,严重便秘患者的大肠往往更长一些,这个手术就是将患者的大部分结肠切除,最终为她保留约20cm结肠+直肠。保留多长的肠子很有讲究,需要在保证留下的肠道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综合把握——切多了,患者会出现顽固性腹泻;切少了,便秘缓解不彻底。”
变成“直肠子”后,目前,李阿姨每天排便3-5次,“每次排便最多也就两三分钟,非常顺利,比起以前那种痛苦,我很满意。以前整天腹胀吃不下,现在胃口好多了”。
朱潇逸表示,术后初期,排便次数会偏多一些,等到半年左右,基本就能稳定下来。
面对李阿姨这种情况较为复杂的患者,朱潇逸在沟通上往往会匀出更多的时间。“很多时候,由于工作繁忙等种种限制,我们在面对患者时没办法做到事无巨细,但有一点我会要求自己和团队尽量做到——给患者充分表达疑惑的时间。”
朱潇逸说,不管是门诊、术前还是术后,在不影响后续工作的情况下,充分倾听患者的困惑和疑问,再仔细解答其实很有必要。“也许由于沟通不充分,患者把一些小事当成了大问题,这时候可能我们的一两句话,就能卸下他们心里的大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