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AMH值只有1.17ng/ml,适龄女性正常范围通常为2-6.8 ng/mL,是不是永远怀不上了?”32岁的王女士(化名)拿着检查单,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生殖内分泌科傅晓华主任的诊室里崩溃大哭。原来,刚结婚两个月的她正和丈夫积极备孕,得知自己的AMH值后,便频繁在网上查阅资料。网上不少评论称“AMH<1.3ng/ml就是卵巢功能衰竭”,这让她连续失眠多日,原本规律的月经也彻底紊乱。不过,幸运的是,经过积极的心理疏导和排卵监测,王女士在就诊后的第二个月便成功自然受孕。
“如今,AMH检测日益普及,不少女性因数值偏低陷入生育焦虑。但AMH值仅反映卵巢储备‘数量’,并非生育能力的‘生死判书’。”傅晓华呼吁,女性应理性看待检测数值,避免被单一指标过度困扰。
AMH是“数量指标”,不代表卵子质量
据悉,AMH全称抗缪勒管激素,由卵巢内的窦前卵泡和小窦卵泡分泌。这些小卵泡是未来卵子的“储备军”,所以AMH值本质上反映的是卵巢里“储备卵泡”的数量。数值越高,说明小卵泡越多,卵巢储备功能相对较好;数值低,则表示储备卵泡较少。
傅晓华介绍,国际标准中,AMH值<1.3ng/ml被认为是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但这绝不等于“失去生育能力”。临床上,医生会结合年龄综合判断:25岁女性AMH值1.2ng/ml可能无需过分焦虑,而45岁女性即使AMH值2.0ng/ml也需警惕。更关键的是,AMH值只看“数量”,不看“质量”,这意味着有些AMH值低的女性,卵子质量依然很好,完全能自然受孕;而AMH值正常者若卵子染色体异常,同样难以怀孕。
“针对AMH值低的女性,临床建议因个体差异而异:35岁以下、月经规律者,可先尝试自然备孕3-6个月,通过B超监测排卵指导同房;35岁以上或月经不调者,建议尽早评估输卵管通畅度、子宫环境等,必要时借助辅助生殖技术缩短受孕周期。”傅晓华说。
生育力评估需“男女同查”,这些指标更关键
傅晓华表示,判断一对夫妻能否顺利怀孕,需要全面评估男女双方的“生育硬件”。女性方面,除了AMH值,还要看窦卵泡数(B超检查)、促卵泡生成素(FSH)等,这些共同反映卵巢功能;输卵管通畅度是“精子卵子见面的桥梁”,需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子宫则是“胚胎的温床”,B超或宫腔镜可排查内膜息肉、肌瘤、粘连等问题。而男性的关键指标则是精液分析,包括精子数量、活力(前向运动精子比例)、畸形率,必要时还要查精子DNA碎片率。
事实上,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对生育力的影响同样很大。“作息上,女性熬夜会打乱内分泌,导致排卵紊乱;男性熬夜则会降低精子活力,增加畸形率。饮食不规律也很危险,晚上吃烧烤、夜宵等油腻食物,会影响精子质量和卵巢功能。而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也会导致男性精子质量下降。此外,精神压力也不容忽视,长期焦虑的女性,排卵障碍风险是普通人的两倍;男性在高压下,睾酮水平会下降,也会影响精子生成。”
辅助生殖不是“万能药”,这些条件要满足
不少人觉得“怀不上就做试管”,但辅助生殖技术有严格的适用条件。
傅晓华介绍,首先,必须确诊为“不孕症”,即夫妻规律性生活、未避孕,35岁以下一年未孕。其次,身体条件要达标,女性要有基础卵泡,子宫能容受胚胎,男性至少能获取少量精子,双方无严重传染病(如HIV、梅毒活动期)或严重精神疾病。年龄上,38岁以上女性试管成功率明显下降,44岁以上活产率极低。虽然没有绝对年龄限制,但临床通常建议45岁以上谨慎选择。
一般来说,对AMH值低的女性,辅助生殖往往会采用“温和方案”:减少促排卵药物剂量,避免过度刺激卵巢,争取获取少量优质卵子。若能攒下2-3枚优质胚胎,累积妊娠率可达40%-50%。
最后,专家提醒,有生育计划的夫妻应在备孕前3-6个月进行生育力评估。高危人群更需尽早干预,包括35岁以上女性、有盆腔炎或盆腔手术史者、男性生殖器外伤史者等。此外,因疾病需放化疗的女性,可通过冷冻卵巢组织或卵子保存生育力,为未来保留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