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表在皮肤,根在脏腑”,皮肤不仅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还是我们健康的“晴雨表”。它会通过颜色、斑点、肿块等改变,向我们发出疾病警报。
有些人以为,这些不过是小病,擦点药膏就对付过去,殊不知,可能是内脏肿瘤发出的警报。
皮肤病?NO,是癌报警!
最近几个月,年逾古稀的王伯(化名)经常觉得浑身瘙痒难忍,反复发作,用了药膏却一直没有好转的迹象。来浙大一院皮肤科就诊后,经过详细检查,李亚丽副主任医师发现他的皮肤瘙痒可不是老人自己以为的“年纪大了皮肤变干燥”“夏季湿热总爱洗澡”等原因。
看着被挠得渗出一道道血痕的皮肤,在排除一般皮肤病及过敏性疾病后,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专家高度怀疑王伯是被肿瘤缠上了。
CT检查发现,背后“真凶”正是肝脏上一颗原发性肿瘤。幸运的是,发现还算及时,老人被转至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体内有癌,皮肤先知。果真如此吗?
李亚丽解释,皮肤像身体的“显示屏”,可以直观反映健康状况,一方面恶性肿瘤可以引起各式各样炎症性、增生性、代谢性等皮肤改变(副肿瘤性皮肤病);另一方面几乎所有恶性肿瘤晚期都可能转移到皮肤上。
像王伯这样,之前从没出现过皮肤瘙痒,又排除了药物过敏、食物过敏、气候变化等刺激因素,突然出现持续且剧烈的瘙痒,就得往激素障碍、糖尿病、肝病、肾病,甚至肿瘤这些方向考虑了。这种顽固难消的瘙痒,还可能是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共有症状”。
皮肤出现以下情况,千万要当心
虽然皮肤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但专家强调,但不是所有皮肤症状都能和癌症挂钩,除了上述情况,当皮肤出现以下症状时,就得打起十二分精神,警惕内脏恶性肿瘤找上门。
皮肤红斑脱屑。皮肤红斑可能是普通的皮炎、湿疹,但如果这些红斑丘疹一圈圈往外扩散,中间的地方慢慢变好了,边缘却还在扩大,主要长在肚子、后背这些躯干部位,尤其是屁股上,而且痒得特别厉害,可能与乳腺癌、肝癌相关;如果全身90%以上皮肤呈现类似烫伤的大面积红斑(全身性红皮病),潮红、肿胀、脱屑、剧烈瘙痒,可能与淋巴癌、白血病相关。
脖子腋窝套上“黑丝绒”。如果发现脖子、腋窝、腹股沟这些皮肤褶皱的地方,出现对称的变黑,皮肤摸起来还增厚、像天鹅绒一样,严重时甚至有点像小疙瘩(疣状),那就要注意了,这可能是黑棘皮病。
黑棘皮病分两种,一种是良性的,和内脏肿瘤没关系;但另一种是恶性的,几乎都和内脏长了恶性肿瘤有关,其中最容易关联到消化道肿瘤,尤其是胃癌。此时,嘴里可能会长出一些像小肉疙瘩似的东西,就像乳头瘤那样;手掌和大关节背面的皮肤可能会变得又厚又粗糙,摸起来有点像牛肚质感。
总有紫红色“熊猫眼”。如果眼睑和眼眶周围、鼻梁甚至面颊出现水肿性紫红色斑,像“熊猫眼”但颜色更深、更接近红酒色,手指关节、肘膝关节有紫红色小疙瘩或红斑,还会肌肉疼、没劲,这是皮肌炎的典型表现。皮肌炎不常见,但得这病的人容易遇上恶性肿瘤(20% - 30%),年纪越大可能性越高,40岁以上患者尤其要注意加强内脏肿瘤的筛查。
四肢出现“牛皮癣”。更加科学的表述是“副肿瘤性肢端角化病”,这病表现在皮肤上有点像银屑病(牛皮癣),易出现在耳朵、鼻子、脸蛋、手脚和膝盖等部位。病情加重后,手掌和脚底的皮肤会变厚变硬,指甲也可能出问题长得不好,它和上呼吸道、消化道的恶性肿瘤关系密切。
皮肤上的“小米粒”(疣赘)突然增大增多。如果身上长的如米粒或黄豆大小的疣赘突然急速增大增多,同时伴有瘙痒时,最好去医院查查,也有可能是被内脏恶性肿瘤盯上,它和消化道癌瘤关系密切。
此外,如果乳房的皮肤变得像橘子皮一样,就要去查查是不是乳腺癌;静脉部位又红又肿又痛,而且会来回移动、反复出现还会形成结节(游走性静脉炎),这时候要留意胰腺有没有长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