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伤风非小恙 这些症状是信号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5-08-30 15:22   

“吃了感冒药,出了一身汗,怎么发烧头痛还更严重了!”3天前李先生(化名)在户外打篮球后,直接进入22℃的空调房,还喝下一大杯冰镇饮料。次日他便感觉头部昏沉酸痛、身体发热,自行服用荆防颗粒后,症状不仅没缓解,还出现了恶心腹胀、食欲不振。经浙江省中医院皮肤科主治中医师位磊博士诊断,李先生患的是暑湿感冒(热伤风),并非风寒感冒。停用风寒感冒药,改用藿香正气水后,他的症状才得以缓解。位磊表示,近期气温居高不下,像李先生这样受热伤风困扰的人不在少数。

热伤风:

藏在高温里的特殊感冒 暑湿侵袭是核心

“热伤风是高温特有的感冒类型,中医称为暑湿感冒,常被人们误认为是‘假感冒’。” 位磊解释,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汗毛孔开放,汗液不断外泄,机体抵抗力随之下降,此时受凉会使汗毛孔突然闭塞,热和汗不得外泄,久而久之热郁于人体,进而出现热伤风。

从病机和症状来看,热伤风与风寒感冒、普通感冒有着明显区别。热伤风的核心病机是“暑、湿、热” 邪侵袭人体,发热是主要症状,患者通常不畏寒,伴随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脾胃不和等表现,即便出汗,也会觉得热气仍在。而风寒感冒多因遇寒引发,核心病机是“寒邪侵袭”,患者会明显怕冷。热伤风夏季或初秋天气炎热时高发,风寒感冒秋冬、初春常见,普通感冒则不受季节限制,且症状相对较轻,多以鼻塞、流涕、咳嗽为主,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脾胃不适。“出现感冒症状后,可根据这些特点初步自我判断,避免因误判而用错药。”位磊说道。

特殊人群需警惕

内外因素共同致病

热伤风并非“雨露均沾”,一些特殊人群更容易被“盯上”。户外工作者如建筑工人、交警、快递员等,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气随汗泄,身体抵御邪气的能力下降,极易受到暑湿邪气的侵袭。长期待在温度过低的空调房或频繁在室内外温差中切换的人,毛孔开阖失常,也容易患上热伤风。还有贪食饮冷、冲冷水澡的人,寒湿之邪会直接损伤脾胃阳气,导致内湿停滞,从而增加患病几率。湿重脾虚者以及长期熬夜人群导致免疫力降低也容易被邪气侵扰。

“热伤风的发生是多因素、内外因结合的结果。”位磊说道,外因主要包括环境温差过大和环境潮湿,内因则与饮食、作息、情绪等息息相关。过度贪凉,大量摄入寒凉食物和饮料会损伤脾胃;偏爱烧烤、火锅等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容易助湿生热。此外,汗出当风,满身大汗时毛孔全开,邪气最易入侵;熬夜会消耗人体阴液和正气,降低抵抗力;中医认为“暑必伤心”,天气炎热容易让人烦躁不安、心火亢盛,也易引发不适。

防治误区要避开

科学应对有方法

“在应对热伤风时,很多人会陷入误区,不仅无法缓解病情,还可能加重症状。” 位磊医生介绍,第一个误区是感冒要盖厚被子“捂汗”。热伤风本身已有内热,强行捂汗会导致体温过高,大量出汗还会耗伤津液,使人更加虚弱,甚至引发脱水或中暑。二是喝姜汤、红糖水驱寒。姜汤和红糖水都属辛温之物,适合风寒感冒初期,用于热伤风会加重体内的热象,让咽喉肿痛、发烧等症状更严重。三是自行服用抗生素。热伤风是病毒感染,抗生素仅对细菌有效,不仅无法治疗热伤风,还会因滥用破坏肠道菌群,甚至产生耐药性。四是不吃药硬扛或盲目清热。对于体质较弱的人来说,硬扛可能会拖延成支气管炎等疾病;一出现症状就大量服用清热泻火药会损伤脾胃,引发更多不适。应根据症状轻重,科学用药。

预防热伤风,需要从生活细节入手。空调温度应控制在26℃-28℃,避免直吹,定时开窗通风。从室外进入室内前,先在阴凉处休息片刻,擦干汗水后再进入空调房。调整饮食起居也很重要,多吃绿豆、冬瓜等清热利湿的食物,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温和运动。同时,保持心态平和,良好的情绪能减少心火亢盛的情况,降低热伤风的发病风险。

对于已经出现热伤风症状的人群,位磊医生提出了几个“加速康复”的秘诀:

及时就医,对症用药: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可遵医嘱使用一些如藿香正气水/胶囊、银翘解毒片等清热解毒的中成药,但需辨证使用。

饮食清淡易消化:选择白粥、烂面条、藕粉等,减轻脾胃负担。忌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补充水分是关键:多喝温开水、淡盐水或电解质水,以补充出汗流失的水分,防止脱水。

适度休息,避免劳累: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来对抗病毒和修复。

物理降温:如果发热不适,可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等部位辅助降温。

另外,位医生特别提醒,热伤风期间免疫力下降,皮肤容易出现痱子、湿疹等问题,因此出汗后要及时用温水清洗并擦干,穿着宽松吸汗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在此时尝试新的护肤品或化妆品,防止刺激皮肤。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冯嘉宁 通讯员 叶谦益 吴煜  编辑:吴阳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