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别把心梗当中暑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5-09-01 15:23   

处暑即为“出暑”,标志着暑气逐渐退去。处暑已过,可眼下气象学上的“夏天”仍未结束。

很多人觉得,寒冷的冬季才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实际上,高温天气下,心脏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研究显示,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会明显上升。“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天气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很多人闻之色变的心梗,夏季的发病率并不比冬季低多少。”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许峥贵副主任医师说,“而在高温天里发生的心梗,有时还会让人误以为是中暑。”

外卖小哥乏力、气闷自以为中暑

检查发现下壁心肌梗死

不久前,30岁出头的小林来到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说要看“中暑”。小林是一位外卖小哥,前一天送餐过程中感到莫名的乏力、气闷,想着应该是中暑了,送完手头的这一单,他立刻回家躺倒在床上。第二天,症状丝毫没有缓解,反而还有加重的趋势,用小林自己的话说,“浑身上下说不出来的难受”。

“当时,患者的血压很低,结合他的症状和自述,我们考虑心梗的可能性大,而且很可能是下壁心肌梗死,这种类型的心梗容易造成低血压和心动过缓。”许峥贵回忆,紧急为小林安排冠脉造影后发现,他的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同时血管内还存在大量血栓,明确诊断为下壁心肌梗死。经过血栓抽吸和支架植入,小林的症状完全缓解,转危为安。

事后了解到,小林喜欢抽烟,抽得比较“凶”,生活不规律,饮食上比较“重口味”,也从来没有参加过体检,因为这次的事,才发现原来自己患有高血压。“再问得细一些,患者才告诉我们平时也有轻微的症状,感觉累了就会觉得胸闷,但不明显,一会也就好了。年轻人代偿功能好,平时一点点不适也不会太在意,经过这一次,我们希望他以后还是要多注意身体。”

夏季心梗患者以老年人为主

与既往基础疾病病史有一定关系

许峥贵介绍,夏季心梗高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这几点:1.气温高,人体出汗多,血液浓稠,同时随着水分流失,丢失大量电解质,而电解质紊乱会带来低钾血症、低钠血症,提高心梗发生的概率;2.进出于低温空调房和高温户外,气温骤变会导致血管反常收缩,引发斑块破裂和血压波动;3.天气炎热,部分人群休息不好,睡眠不足;4.高温天人体新陈代谢比较快,心脏负担重。

“当然,我们接诊的心梗患者还是以老年人为主,发病与既往基础疾病有一定关系,偶尔也会有较为肥胖、生活不规律、有基础疾病的年轻人。”

“根据相关危险因素,也能知道高危人群平时该如何预防——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可偶尔适当补充淡盐水(心衰病人除外);尽量避免所处环境的温度骤变,最好适当过渡一下,比如在室外阴凉处待一会再进空调房,同时也建议空调温度不要调得太低,以27℃左右为宜;保持平和的心情,规律作息。”

支架术后半个月自行停药

形成支架内血栓引发心梗

“高温天气,为了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自我管理非常重要,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遵医嘱规律服药,千万不要自行减药或停药。”许峥贵强调。

前段时间,许峥贵遇到70多岁的王大伯。一个多月前,王大伯因左侧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90%以上重度狭窄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左侧前降支2枚+右冠状动脉1枚,共植入3枚支架。出院前,医生给他开了一个月的药。起先的两周,王大伯每天按时服药,后来,他觉得已经做了手术“万事大吉”,胸闷、胸痛等症状也完全消失,即使不吃药也应该问题不大,便自行停了药。

又过了两周,王大伯因胸闷、胸痛就诊,检查发现下壁心肌梗死,支架内形成血栓,右冠状动脉又被完全堵住了。许峥贵正好在当地坐诊,紧急为王大伯做了药物球囊扩张术。这一次,王大伯出院前,医生、护士反复叮嘱他一定要规律服药,千万不能再“想当然”。

“临床上,有患者或家属会有这样的误解,认为放了支架就好了,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实际上,支架植入只是一种解除血管狭窄问题、保证心脏供血通畅的手段,它就像一个弹簧撑开了血管,而斑块依然存在。因此,只要确诊冠心病,不管有没有放支架,都需要终身规律服药。”许峥贵说。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张慧丽 通讯员 程丹丹  编辑:吴阳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