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杭州召开民政系列改革举措新闻发布会,新推《杭州市养老服务与老龄工作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未来三年,杭州人的老年生活将有哪些变化?
“食堂开了快20年了,这几年,菜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来吃饭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在西湖区灵隐街道的夕阳红老年食堂,张大伯说起老年食堂的变化。
未来,杭州人“家门口”的老年食堂会越来越多。根据计划,大力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互助性养老服务站点,持续丰富“一刻钟”养老服务圈的内涵与形式,让基本养老服务更加便捷可及。
今年3月,“外骨骼机器人”走进西湖区留下街道。92岁的颜伯勋穿上“外骨骼机器人”后,在留下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来回走了好几圈,“很轻松”。
未来,“杭州造”的助老“机器人”会越来越多。根据计划,杭州将支持引导各区、县(市)积极争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园,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的生活用品、辅助器具、智能科技等产品和服务。
前不久,33岁的傅正松捧走了杭州市2025年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的冠军。做好养老护理工作不容易,专业照护、沟通能力等服务技能,都要过硬。
未来,杭州的养老护理员将越来越专业。根据计划,杭州将健全养老人才培养机制,常态化开展养老护理技能培训,加强养老院院长培育。鼓励养老护理员参加国际化交流,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理念和做法。
你知道吗?杭州的老年人凭“卡码脸”,可以在全市1500多家老年食堂享受5折-8折优惠。
未来,杭州老年人能享受到更多“全城通”服务。根据计划,杭州将优化“全城通吃”服务,拓展“全城通学”服务,探索“全城通游”服务。
全城通吃:鼓励有条件的老年食堂向社区食堂转型升级,争取到2027年,有老年助餐需求的村(社区)服务基本覆盖。
全城通学:打破区、县(市)区域壁垒,探索整合区、县(市)特别是主城区老年教育教学点资源,实现老年人就近入学。
全城通游:推出10条以上覆盖文化传承、生态康养、乡村振兴、科技体验等主题的精品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