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书记考察杭 ...
一些援建效果 ...
重返青川—— ...
一些援建效果 ...
火热的施工现场
杭州援建防洪 ...
援建聚焦 援建规划 援建前沿 援建心声 援建名片 援建影像 援建后方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热点专题>> 2009年专题>> 杭州·青川共建家园>> 援建后方
要让杭州的一分一角钱 变成新青川的一砖一瓦
2008-12-14 15:38:08杭州网

李包相站在凉沙山上,畅想青川新县城未来的模样。

 

穿过飘浮着锰矿和水泥粉尘的竹园镇老街,沿着一条沙石路翻上凉沙山,李包相第一次看到了被青竹江环抱的凉沙坝。

这是在今年8月25日下午的一个场景,杭州市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刚刚挂牌,指挥长李包相结束了应酬之后,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眼凉沙坝,这个即将成为青川新县城的地方、这个他将为之努力奋斗三年的地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

记者 卢哲恒 发自青川竹园镇

青川人把江水冲积而成的平原叫做“坝”。凉沙坝缓缓地切入江中,将青竹江推挤成一个大大的“S”形,正值雨季,山区水汽蒸腾,江流滚滚。坝上多农田,依次变成梯田,堆挤到两侧的丘陵上,青青黄黄,层层叠叠。

这是一块未经雕琢的地方,只有几个自然村散落其中,如果不是具备多年城市规划积累的经验,李包相也很难看出一个虚拟的新城如何安放其中。

李包相站了很久,当时大热,盆地中没有一丝风,潮湿的空气仿佛都有了质感,他点头:“有搞头。”

来青川之前担任杭州市建委副主任的李包相一直以为,在广元市盖完了板房之后,自己很难再和地震灾区发生什么联系,那个时候,他所负责的杭州中山路改造工程正在紧张地进行之中。

传递人与人之间永远存在的关切和温暖

记者:你什么时候知道青川这个地方的?

李包相:地震之前并不知道。今年6月下旬,我当时担任杭州市建委副主任,就到广元建造活动板房,在广元呆了将近两周。青川是受灾最严重的“三川”(汶川、北川、青川)之一,这段时间我曾两次到青川。

记者:前两次的青川之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李包相:地震之后,青川的灾情相当严重,当地给我们播放了通过银行、公安监控器拍摄到的画面,大地摇动、楼房垮塌。当地领导介绍灾情,希望杭州市来帮助青川的重建,我内心为之一动。

记者:为什么?

李包相:我站在埋葬着780多人的东河口,想像着地震发生那一瞬间他们的心情。幸存的村民告诉我,就像是原子弹爆炸一样,两座山垮塌下来,把坐落在山坳的整个村庄都掩埋掉了。

个人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是非常渺小和无助的,我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传递人与人之间永远存在的那种关切和温暖。

记者:但是在当时,这只是一种感慨?

李包相:是的。因为援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个人只能听从组织安排。不过尽管人回到了杭州,我还是一直密切关注灾区的消息,特别是青川。

记者:你希望自己能够回到青川?

李包相:是的。很快,机会就来了。7月底,天很热,我正在做中山路的改造工程,听说杭州市委决定建立杭州市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的消息。我马上表示,我希望去。

为什么要自讨苦吃呢?

记者:家人和朋友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李包相:家人也曾说过,一去就是三年,在杭州工作生活都很安逸,何必去吃苦。呵呵,朋友也说,杭州市局级干部中,论年龄,论资历,论身体,也有许多比我去更合适的人。再说我已经去过灾区了,知道将会面临怎么样的条件,为什么要自讨苦吃呢。

记者:是啊,这些问题都很现实。

李包相:我不否认他们所说的都是实在话。我也说句实在话,除了我有帮助灾区的意愿之外,更重要的是,我有帮助灾区重建的能力。多年从事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我觉得自己可以胜任这个岗位,可以切切实实地为灾区做一些事情。

记者:你很自信?

李包相:不自信就不来了。

作为指挥长,李包相享受到了单间板房的待遇,但当雨水从屋顶渗下、从板壁中涌入的时候,他也只能一个人用脸盘舀出已经淹没床脚的雨水。

9月12日,连续三天强降雨,指挥部的活动板房变得潮湿不堪,雨水从各个角落冒出来,水汽钻进衣服,皮肤上似乎笼罩着一层令人难受的粘膜。

李包相正在谋划指挥部的开局工作,大量的图纸堆积在案头,摸上去,这些原来挺括的纸张都变得皱巴巴的。木渣板做的床发软发黄,最后长出了木耳。

“木耳是青川的著名特产,质量非常好。”李包相笑着说。

天晴后,李包相干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他叫司机把自己拉到凉沙山上,在丰田越野车的引擎盖上摊开图纸,看了半天。

连一条施工便道都无法动工

记者:来了之后发现实际情况和预计的相比有出

入吗?

李包相:困难还是比我想像中严峻,尤其是刚开始,余震不断,几乎每三四天就有地震,震感非常强烈,板房哗啦啦地响。又是雨季,洪水和泥石流冲垮了道路,山上的巨石飞滚而下,我们连一条施工便道都无法动工。同时由于思想观念上的差异,我们和当地的沟通也出现了一定的困难。

有了凉沙坝这个棋盘 就能够从容布局了

记者:局面是什么时候打开的?

李包相:正式确定凉沙坝作为新县城的地址之后,我感到非常兴奋。

记者:为什么会兴奋?

李包相:老实说我对竹园镇是有一点灰心的。这里地形狭窄,山势逼仄,很难展开手脚,附近又有矿山和水泥厂,弥漫的粉尘聚集在这个盆地,觉得很压抑。我到这里来建设一座新城,就像围棋手要下棋之前,总得有一个像样的棋盘才行。

记者:凉沙坝就是你的棋盘?

李包相:没错。那天我在凉沙山上站了很久,尽管是个阴天,但我依然可以望到很远,清竹江弯弯绕绕,在凉沙坝形成了很多的滩涂和湿地,两旁的山坡地势平缓,开垦出一层一层的梯田,在坝中心散落着几个自然村,人口稀少,整个自然生态保存得相对完好,看上去很宁静安详。

当时我就在想,我们的新青川,到底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记者:这个问题恐怕只能由你来回答吧?

李包相:跟平原相比,丘陵地带更容易呈现出多变、有层次的总体建筑设计。德国的海德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里的建筑都是依山而居,错落有致,尤其到了夜晚,家家户户点上灯火,最高的灯就像星星一样,非常美丽。

从我的角度来讲,希望青川新县城也能够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现在,有了凉沙坝这块棋盘,我们就能够从容布局了。

让杭州人民的爱心凝结成一个具体的新青川

记者:听上去这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李包相:好玩,你说对了,而且很刺激。在英文中,建筑这个单词architecture,就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你有一个美的创意和设计,最后用你的技术手段将它完成,本身具有极大的成就感。更何况我们在做的事情,是摆放在历史事件的大背景下的。几十年后回头再看,在大地震中饱受灾难的青川,它的新城是我们做出来的,令人自豪。

记者:同时也责任重大?

李包相:指挥部每一位同志都感受到了使命感。杭州市为青川的三年援建计划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的1%,每一分钱都来自杭州人民的口袋。临来的时候,王国平书记交待我说:“把援建工作做得更加出色,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全市680万人民对你们的期望。”

但对我们来说,都要具体地看到一分一角,让这笔钱变成青川的一砖一瓦,让杭州人民的爱心凝结成一个具体的新青川。

新青川是山水之城生态之城

记者:那具体来说,新县城会是个什么样子?

李包相:第一次设计方案出来的时候,我感到还有些问题,那个规划最大的问题是“就事论事”,缺乏理念统摄。

我们心目中的青川新县城,是有气质和文化内涵的,它是一个生命体,而不仅仅是一堆下水管道、几条马路、几幢建筑的拼凑。

记者:那么建设新县城的理念是怎么样的?

李包相:目前新县城的理念比较明确,这里是山水之城、生态之城,要把它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城市,安居乐业与高标准安全环境的宜居新城,山、水、城和谐共生的山水新城,对外交通发达、内外衔接紧密的通畅新城。

规划当中,曾经有一方想缩小河床宽度改变河道流向,目的是为了提高凉沙坝河滩的土地利用率,增加新城建设用地,我当时就感觉有些不对。

青竹江的河滩湿地,是这个新城不可缺少的生态依托,为了多弄出一块地,而把城市的肺部挖走,目光不够远。后来规划部门查阅了当地的水文资料,这条青竹江涨涨落落,才自然冲积出那么多的河滩,我们要尊重大自然多年来形成的河床走向。这就是生态城市理念指导下的规划设计。

春节之前12个项目必须开工

记者:那么,现在新县城的援建工作进行到哪一步了?

李包相:2008年一、二批全额援建项目工程正在推进当中,本着民生优先的原则,这12个项目有5所学校、4家卫生院、一条公路和两个水利防洪堤。按照浙江省援建指挥部的要求,在春节之前,所有项目必须开工,否则就别回家过年了。

李包相随身携带一台小数码相机,走村入户的时候,随手拍下具有川北特色的民居,为自己的规划设计收集素材,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这些元素肯定会运用到青川新县城的设计规划当中。”他说。

当地百姓看到身穿冲锋衣(风衣)的援建干部,会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晒干的生花生,塞满他们的衣兜。

李包相多次受到这样的待遇。这不禁让他想起1976年的冬天,他还是老家缙云的一个乡村电影放映员,挑着放映机进入村庄的时候,所有的小孩都聚集过来跟在身后的情形。

来源:杭州网-都市快报    作者:    编辑:徐丹瑜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杜琳    网页设计:王苡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