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网评论:追求公平科学选材是教育人性化改革的趋势
2014-09-04 16:36    杭州网

    中国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政策几经调整,而如果上溯到自秦汉起的中国历朝历代人材选拔制度,改革与流变更是数不胜数。纵观这些改革,虽不乏停滞或倒退的时候,但在积极向善和越发人性化的方面,总结起来不外乎两个特点:扩大选拔范围,让底层人民有更多的机会;优化选拔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与未来实际接轨。

    以这个思路看待刚刚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便能感知一二。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定位是:促进公平、科学选材。这两个定位正好符合了人才选拔向人性化前进的两个特点。

    追去公平是历代教育改革的趋势

    首先说公平。汉朝以前,官员采取世袭制,汉朝虽设“征辟察举”制,但由于缺乏统一而公平的考试,察举的权利仍然落在地方望族手里,几乎成了变相的世袭。

    隋唐开科举后,人材选拔才往公平上进了一大步,特别是宋朝打破了“官员子弟才能考”、“商人子女不能考”等门第限制,普通百姓获得了空前的上升阶梯,政府也更好的吸收了人材。据统计,宋朝宰相一级的官员,有80%是出身贫寒的。

    新中国的教育改革,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从工农兵大学生,到后来回复高考后的定向招生定向分配,再到双轨制、并轨招生。学生考大学已经鲜有了身份上的限制。

    但不同省份之间,仍旧存在着差异,由于人口数量不同,导致部分省份的学生考大学,确实比其他省份要困难一些。另外经济水平的差异,也带来了教育资源的差距,这是无法回避的。

    这次的改革,也正是着眼于这点。根据规划,2017年最低省份录取率与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的差距将低于4%,去年这个数字是6%,而并不久远的2007,这个差距还高达17%。

    另外,重点高校还将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人数,近三年来,这部分招生人数分别是1、3、5万,而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的说法是,2007年,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考上重点高校的人数将“显著增加”。

    有人认为,照顾农村学生,这不也是另一种方式的“不公平”吗?但实际上,在社会资源已经形成差距的前提下,政策向弱势群体倾斜,是一种维护利益平衡的选择,不然任其自由竞争,肯定是弱者更弱,强者更强。这个思路还体现在改革的另一项举措中,便是高考加分项目进一步减少,在之前,已经由2010年的256项减少到了2014年的100多项,在未来,还将进一步压缩。

    减少科目 综合评价

    高考会更人性化吗?

    再说科学选才。在知识分享网站“知乎”上,有人提问:高中生应该破除哪些认知局限?网友“姜槿仪”的回答为:第一个就是,大学可以好好玩。这条答案收获了2830个网友的赞同,不仅同问题下排名第一,在高考这个大类目下也是赞同数第五名。

    这个答案如此被网友认同,一方面说明了高中生活的困苦,很多网友在下面回复说,自己正是凭借这句话,才熬到了高考;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高考和大学乃至工作存在脱节的现象,因为不能因材施教和因能选拔,所以缺乏学习的连续性,很多学生认为高考只是敲门砖,之后就可以抛下了。

    以上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吧,这次的改革,力度最大的也是针对这块。

    根据《实施意见》,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将率先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不出意外,这可能是本次改革中最人性化,也最让学生兴奋的条目,“副科”被剥离出高考,只在类似于以前会考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压力,并且“多选3”,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考试科目,不仅学习的动力会增加,也能更好的替大学、工作打基础,更加“因材施教”。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从1985年以来,中国高考改革的总体趋势一直是减少考试科目,当时理科7门课(包括政治),文科6门课,到1995年,全国实行了“3+2”模式,后来“2”又成为了“X”,即理综或文综。美国的“高考”只考逻辑、数学、写作三门,很多国家甚至没有统一的高考,这些都广受网友们的羡慕。在中国的现实下,“主课+多选”,应该是个折中且相对可行的方法。

    另外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说,今后还将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在考察的内容上,看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情况;从考察方式上,重点是看学生成长过程中能够集中反映综合素质的一些具体活动和相关的事实。这些都使高考更接近了美国等国的大学录取方式。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陈少思    编辑:徐洁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