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便民体育设施 “用户黏性”哪里来 经验分享:建组织,办比赛,送服务 近年来,在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的推动下,我省已实现了社区(行政村)的体育设施全覆盖。记者一路走访,发现篮球场、健身广场已是标配,但怎样聚拢人群,用时髦话说怎样做到“有用户黏性”,湖州安吉县的经验是:建组织、办比赛、送服务。 安吉的拳头项目叫“乡村体育节”,换句话说就是村村都开运动会。运动会开到了家门口,谁都可以来当一回运动员。县体育局不但派人现场指导,每年还培训一批“乡土裁判和乡土教练”,建立基层体育组织和社团,每村补贴2000元经费。今年是孝源街道观音桥村举办的第5届乡村体育节了,从拔河、篮球到乒乓,男女老少总有适合自己的项目。村党支部书记王幸福说这样的体育节好比是村级的“健身课”,教会和督促村民们健康生活。“至于体育设施利用得好不好,只要看看场地满不满就行了嘛。” 安吉县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还与众不同地做到了为农民开运动处方,他们一改以往主动等客上门的作风,下乡镇、进企业为基层老百姓提供免费的骨密度、身体成分等监测,每年出具运动处方2000多份。让体育器材“长上脚”,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共享。 让安吉老百姓最引以自豪的是他们独具特色的“生态健身房”。偏远的报福镇建起了省内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竞技钓鱼基地,还承办了全国垂钓比赛。昌硕故里鄣吴,利用独特的山地资源办起了山地马拉松,山里的百姓与特意赶来的老外一起奔跑。加上孝丰的武术、天荒坪的滑雪,一镇一景,全县187个美丽乡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健身房”。 组队调研的省体育局局长孙光明认为,要利用好基层便民体育设施,光有硬件不够,服务意识提升了才能把老百姓真正地吸引到健身人群中来。 体育设施运营 如何提高利用率 经验分享:改变融资模式,引入民间资本 粮库与游泳馆,本来互不搭界,龙游县却借助PPP模式实现了完美融合,诞生了一个新的公共服务项目。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合作的融资模式。项目建成后,由政府特许企业开发和运营。龙游县全民健身中心的两个可拆卸泳池,夏天每天人声鼎沸,原来是由该县粮食收储公司两个废弃的仓库改造而成。当地政府通过挂牌招租,将特许经营权交给杭州一家具有成熟建设和运营经验的体育设施专业公司,结果获得了双赢,游泳馆人气爆棚,经营者尝到了甜头。 “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可以让利用效率最大化。”龙游县体育局局长黄国平认为,PPP模式为体育设施建设滞后的地区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经验。 遂昌县借助民间资本参与体育设施也走出了一条新路。2012年,他们引入民间资本来参与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由政府出地,引入开发商投资建设,完工后把一楼的商业部分给开发商经营,二楼体育场部分由政府管理,目前建设投资通过出租出售商铺已基本收回。这种模式不但解决了融资难问题,还实现了向空间要地的新探索。 新建的“空中体育场”总投资2.75亿元,包括标准田径场、足球场、网球场等。每天前来参与锻炼的山城居民达几千人,从原来老体育场的煤渣跑道,到如今的全新塑胶道,老百姓从中对比获得的幸福感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