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5年专题>杭州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与市场监督在线>监管动态信息> |
【走基层有感】这一回,走心了 发布时间:2018-04-02 星期一 杭州网
这一回,走心了 ✎第一调研组 朱冰洁 萧山区河上镇凤坞村是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革命印记的村庄,这里盛产毛竹,古称凤凰坞,不仅有始建于五代十国的文昌阁,兴盛于后唐时期的岩将庙,更有弹孔斑驳的新四军指挥部和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萧山中学。村口耸立的千年古树虬曲苍劲,地面上看似两根树干,却出自地下的同一树根,古树四周用石栏围起护栏防止踩踏,原本遮挡阳光和树枝生长的老屋已经在村干部的动员下迁移至村庄别处,取而代之的是脚下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这是去年陈局长来村里调研时特别建议的保护措施,春节刚过,树枝上还挂着一盏盏喜庆的小灯笼,远远望去,俨然一副古树绿草红灯,翠竹乡音人家的动人图景。 就在几周前,我还是个对凤坞村一无所知,整日坐在办公桌前的年轻机关干部,对农村的印象仅仅来自定期回老家乡下看望祖父母的匆匆一瞥,从未想过自己会与杭州的一个山村产生什么联系。而如今却已经能够对凤坞村的人文历史如数家珍,这儿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让我感到既亲切又敬畏。这一切源于市里的“百千万”蹲点调研活动,源于“联百乡、结千村、访万户”的号召,源于每一次进村调研便对村庄更深一层的感情。 始终记得见到凤坞村的第一眼,窗明几净的乡村旅游接待室,村广场周围富有创意的3D墙绘,整洁笔直的水泥路面,宽敞大气的村民自建房……我心想着,这哪是农村,漂亮得像个风景区,何需蹲点调研,权当是来旅游了。然而接下来的一次次调研走访颠覆了我之前形式主义的想法。老书记感慨着时代发展给山村带来的变化,提出了他对当前村干部年轻化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自治代际传承的思考;经营农家乐的大姐一边自豪地描绘着心中的发展蓝图,一边结合本村实际,提出了对农家乐审批办证相关政策的疑问与顾虑;打算开办个体工商户的夫妇热情地邀请我们参观正在自家宅基地上建造的乡村别墅,拿着已经通过网上名称自主申报系统审核通过的企业名称咨询我们下一步的办照事宜;熟识的村干部指出一处村集体刚收回的房屋,托我们帮助拿出开设咖啡馆等完善乡村旅游配套建设的方案;村里的老人家希望能将村名恢复为凤凰坞的古称,既符合村民的习惯,又延续历史的传承,还能更好地打造AAA级景区的旅游品牌…… 我不禁陷入思索,原来新时期的结对帮扶,不再仅仅是“捐款捐物,灌溉修路”的生搬硬套;新时期的乡村治理,也必须一改“干部下乡,鸡鸭遭殃”的混乱局面;新时期的调研走访,更不能出现“草帽一抓,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过去这些年,以凤坞村为代表的一批农村,集体经济获得一定发展,村民物质生活得到一定满足,大伙对政策的解读、未来的规划、村庄的发展都有自己的看法。如何实现“高位帮扶”,如何突破“治理瓶颈”,如何打造“品牌文化”,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等等已经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农村走访调研必须用心思考的新课题。 短短数日,原以为走人不走心的调研让我度过了“认识凤坞,了解凤坞,爱上凤坞”的心路历程。因为热爱这山水人情,所以想了解山为何绿,水为何清,乡音民意如何,也就更希望帮助这里山更绿,水长流,生活更美好。我更深刻地明白,面对农村新形势、新课题时,我要怎么做?要用一颗与村民面对面交流的真心,用一颗愿意接受意见批评的虚心,用一颗深入了解排摸问题的耐心和一颗尽职尽力排忧解难的责任心。唯有抛却过往的陈词滥调和形式主义,用心丈量进村入户的每一步,才能找到答案出路。 基层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从此以后,要更走心地读。 • end • 来源: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作者: 编辑:陈琳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