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有感】“群众利益无小事”,蹲点调研需坚持
发布时间:2018-04-20 星期五   杭州网

“群众利益无小事”,蹲点调研需坚持 ✎第十五调研组 胡晓炜

 

我们第十五组蹲点调研的里都村位于萧山区河上镇,由原高都、后痒坞、汤家坪、章家、里谢上、里谢下、黄通岭脚7个自然村合并组建而成,全村总户数650家,人口2139;党支部一个,党员102人;全村耕地面积1059亩,山林面积2500亩;人均收入14650元;低保贫困户51户,主要是因病致困、孤寡老人;村里企业2家,主要从事包装加工业。经过逐户走访蹲点调研,里都村的父老乡亲、山山水水令我难以忘怀。短短的几天时间经历和了解到这些人和事,令我感触至深,收获甚多。对我来说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教育,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总结这次蹲点调研,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感悟:

农村面貌的改变离不开强大的产业经济的带动

我们走访的里都村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地方。村里几乎没有主要的产业,村级集体经济很不发达,村民多以外出打工为生,村里的各项建设,收支缺口较大。村容村貌无法得到有效改善,尤其是一些基础设施工程由于后期扫尾工作不完善使得村内道路破损十分严重。我们认为,里都村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科学制定各项规划,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找到有自己特色的产业经济之路,逐渐形成良性循环。

农民生活的改善离不开村干部和基层党组织的引领

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农村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体会到,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赖要靠基层党员干部的行动来传递,干部的精气神足了,群众的获得感就多了,干群关系更密切了,村民的生活也更有可能在党员干部的引领、带动和帮助下得到改善。

蹲点调研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农村

通过这次蹲点调研,真切地感受到了新时期基层农村的发展变化,感受到了农村的淳朴民风。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百姓所需。作为一名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干部,以往对农村的了解主要通过各种报纸、网络等途径。这次调研,直接到村民家中走访,听取村民的情况反映,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掌握第一手资料,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农村工作。我们小组赴里都村共走访农户100余户,收集到的情况反映及意见建议数十条,其中反映最强烈的主要集中在村内道路修缮以及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大家集体致富等问题上。

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群众路线是我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这次蹲点调研,我们采取挨家挨户走访的形式,到村民家里去,与村民们坐在一起,请村民们谈谈家里的情况,说说生活中面临的困难。这种形式的走访更容易让村民们敞开心扉。我们则认真记录群众反映的困难,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真诚地给出建议,并将群众反映的情况整理归类。只有深入农村扎实调研才能了解民意、赢得民心。不到群众中去很难听到群众真话,不到问题一线很难找到破解之法,只有善于面对群众、敢于直面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勤走、多听、实看、真问,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最关心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才能真正把群众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只有真心实意地为百姓办实事、谋发展,老百姓就会对我们充满感激、充满信任,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蹲点调研要坚持 “解决实际问题”这个关键

群众最重实际,也最通情达理。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澄清村民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是整个蹲点调研活动的核心内容,为民办实事则是这次活动的关键环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这两者是紧密相联、相互促进的。群众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每个都能圆满解决,有些因法规、政策不允许而不能解决的,只要我们解释清楚,大部分群众还是会谅解的,宣传好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这也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蹲点调研进一步锻炼了党性

在这次蹲点活动中,能够深入农村,与基层群众相处,真诚沟通,坦诚交流,面对面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近距离感知他们身上那种淳朴、善良、热情,并在这种真情交流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反思自身的工作和作风,对于我个人来讲,真的是一次深刻的党性锻炼机会,通过这一形式,也让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这一优良作风在我们身上得到发扬,有利于我们党员今后的成长发展。更加坚定了为民服务的信念。这次的走村入户,不但为我们提供了沟通、学习、交流的机会,也为深入了解基层情况、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搭建了一座桥梁。通过走访,我们发现村民们绝大多数对蹲点调研的形式是非常欢迎的,主动把自家的困难向我们反映,说明农民群众是非常渴望干部能倾听他们的心声的。但村民更为关心的是问题反映上去后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得解决。“群众利益无小事”,蹲点调研让我对农村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的信念。通过这次驻村调研活动,我深深体会到,市委提出的“联百乡结千村进万户” 蹲点调研活动的必要性,通过进入农村基层,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锤炼了我们的党性,锻炼了思想,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能力。

来源: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作者:   编辑:陈琳
相关阅读: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