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5年专题>杭州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与市场监督在线>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 |
冰箱不是保险箱!食源性疾病高发季:5招让你安全过夏天 发布时间:2019-07-04 星期四 杭州网 一到夏天,大家的冰箱是不是就不够用了呢?吃不完的食物总会一股脑地往冰箱里塞,像是剩饭剩菜、饮料牛奶、新鲜水果、糕点面包......都是冰箱“常客”。但高温天也正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冰箱可不是保险箱!用不对的话,吃坏肚子都算是小事了。 1、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子,经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通俗来说,就是“吃出来的病”。可别小瞧它,食源性疾病是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还是我国食品安全的“头号敌人”。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很多,包括微生物、有毒动植物和一些有毒化学物质等。其中,微生物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最常见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菌等。 不同致病因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大多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但有的也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单增李斯特菌,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以及孕妇的死胎、流产、新生儿感染等,病死率高。 也有朋友在问:“细菌不是害怕低温吗?那我把食物放到冰箱里,是不是就可以远离食源性疾病了呢?”当然不是! 2、冰箱不是保险箱,这些细菌很要命! 冰箱并非大家认为的“保险箱”,因错误使用冰箱而导致疾病的新闻层出不穷 。就在前几天,据《长江日报》报道:家住汉阳53岁的刘女士就因吃了一块在冰箱里放了2天的西瓜,出现了发热、畏寒、两眼发昏,双腿乏力等症状。送医检查发现,其体内的感染指标是正常值的几千倍,是严重的细菌感染情况。 医生提醒:冷藏、隔夜的西瓜容易滋生细菌,最好不要食用,否则细菌进入肠道后又随着血液“跑”遍全身,可能会侵入器官导致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又会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冰箱里怎么会有细菌呢?因为有些嗜冷菌不仅不怕冷,冰箱还是它们喜欢的地方! 下面这4种细菌很要命,使用冰箱时一定要注意: 沙门氏菌,具有一定的嗜冷性,主要来自于鸡蛋、肉类等农产品。0~4℃的环境往往只能抑制其生长,一旦将冰箱里的食物拿到常温下,这种细菌就开始滋生、繁衍、活跃起来。 志贺氏菌,来自于蔬果类,也叫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夏秋季节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一旦急性感染这种细菌,经1~3天的潜伏后,会突然发病,有发热、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甚至会出现休克。 李斯特菌,也是一种嗜冷菌,在0~10℃的低温中可生长繁殖,最喜欢躲在喝了一半的牛奶里。夏天喜欢直接拿冷牛奶喝的人要注意了,最好热一下。感染了这种病菌后,病人会有发烧、怕冷、头痛等症状,病菌主要在血液里发作,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败血症、脑膜炎等疾病。 耶尔森菌,同样嗜冷,在低温环境下反而开始繁殖,温度越低繁殖越快,主要来自于生猪肉,并通过接触污染到其他食物。感染该细菌的表现是急性胃肠炎、小肠结肠炎,甚至还有败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阑尾炎、脑膜炎等病症。 小编提醒:饭菜不要等凉了再放冰箱!放凉食物的过程给细菌生产提供了大好的机会,特别是夏天,某些有害菌不到半小时数量就能翻倍,所以还是早点放冰箱,只要食物不烫手就行。 3、食源性疾病高发季,5招让你安全过夏天 夏季是微生物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我们该如何预防呢?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食品安全五要点”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第一招:保持清洁 “饭前便后要洗手”,除此以外,在做饭前和做饭过程中也要洗手,尤其是在生熟食品交叉处理过程中或者接打电话以后,还要注意保持厨房的卫生清洁。 第二招:生熟分开 这里的“生”指的是还需要进行加热处理的原材料,比如生肉、生海鲜。“熟”就是直接入口的食品。生熟分开就是避免生的食品上携带的致病菌污染到直接入口的食品,引起食源性疾病。要特别注意加工生熟食品的用具也要分开,例如刀具、砧板等。 第三招:烧熟煮透 烧熟煮透的一般原则是开锅后,再保持10-15分钟,如果是大块肉,比如整鸡,时间还要更长一点。 第四招: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绝大多数微生物喜欢室温的环境,高于70℃,或者低于4℃就很难存活。但由于冰箱中的嗜冷菌在低温环境也可存活,所以从冰箱取出的食物要彻底加热或清洗干净后再食用。 第五招:使用安全的水和食品原料 要到正规超市或市场购买食品、购买食品要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食品标签内容。不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物,若罐装食物包装鼓起或者变形,坚决不食用。 来源:综合 | 中山食安、食药舆情 作者: 编辑:刘文昭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