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少小抗日上前线,跟着党,打日寇,斗敌顽从来不知艰和难!”
这是抗战老兵张志良自己写的一首打油诗,每逢跟别人讲述自己的抗战经历的时候,他都会念起这首诗。
张志良,今年87岁,先后参加大小战役10多场,在部队当过通讯员、警卫员、卫生员,是个当之无愧的多面手。
14岁时,新四军因皖南事变亟需重建,被老师推荐入伍,参加华中新四军第九纵队七九团三营,
“大炮的声音简直能把人耳朵震聋”
刚入伍的张志良被分配到通信班当通讯员,当时他还算是一个毛头小孩,大家又都比较喜欢他,都喊他“小鬼”。由于年龄比较小,当时的张志良并没有立刻拿枪上阵,而是负责收拢队伍。
“收拢部队,就是要保证大家都不掉队。要是队伍里面有人跟不上,我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他跟上来。”
回忆起刚入伍的时候,最让张志良印象深刻的就是战场的隆隆炮声。
“机枪声音都还不算什么,主要是大炮的声音,简直能把人的耳朵震聋。不过,经过两三次战役,就锻炼出来了,那时候我也不怕死,也没被打死!”
第一次上战场 炸掉100里外的日军炮楼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就在这之后,还发生了一场战役,而这场战役也是张志良第一次上战场跟日军正面交锋。
“那时候,日本虽然宣布投降却不愿意将武器交给中国共产党。怎么办呢?当时军委就立刻下命令,打!狠狠地打!不投降就坚决消灭掉!”
当时日军占领着陇海铁路线和津浦铁路线,交通线对日本特别重要,没有交通线日军寸步难行,所以日军基本上都盘踞在铁路沿线。
军委命令当时张志良所在的部队华中新四军第九中队七九团三营去攻打日军在陇海线河南商丘的据点。
从江苏到河南商丘,120里路程,要连夜赶到。战士们都是轻装上阵,只带武器。通过急行军,部队按时到达指定地域。天一亮,就开打了。战士在前方,老百姓、民工在后方。作战的主要武器是炸药包。
“因为据点很坚固,土枪土炮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能靠炸药包!”
张志良对这一幕记忆十分深刻,炸药包绑好以后,三个人一组负责把炸药包靠在炮楼上(三层楼那么高)脚上,然后点火炸炮楼。随即,战士再从炮楼旁边翻滚出来,翻滚的同时,还要躲避日军不断打出来的枪子儿……
“敌人的炮楼都被我们炸光,依赖的铁路线又被我方扒了,日军被打得手足无措。随着战斗的发展陇海路沿线100多里路的炮楼全被我们炸光了。”张志良激动的说道。
这一战虽然时间不长,却打得十分激烈,张志良说胜利过后的感觉,简直比小时候过年还开心。
“艰苦是艰苦,但是打得痛快!”这次战役里,虽然张志良只是负责通讯员工作,通过传递纸条,传达首长的指令,却是第一次全面参与与日本的作战。
一起参军的战友 如今只剩我一人 我是“冠军”!
张志良说自己有五个身份,是战争的受害者,是抗争者,是胜利者,是历史见证者,也是幸存者。
跟张志良一起参军的战友,如今只剩下他一人。说到这里,张志良哽咽地说不出话,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
“我从来不忘记老战友,我是现在的唯一健在者,老战友们多数都是在战争中牺牲的。亲爱的战友们,光荣的烈士们,我没有把你们忘记,党没有把你们忘记,人民没有把你忘记!”张志良含着泪说道。
千千万万烈士为了国家民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死在战场上,就地掩埋,连墓地都没有。之前唯一的一个战友赵学诗也在不久前离去,张志良说自己是活下来的“冠军”。
是的!张志良的确称得上是冠军,经历大大小小那么多的战役,两次负伤,因伤摘去左肺,摘掉两根肋骨,身上如今还残留着5颗弹片,却依旧精神矍铄,生活乐观。
他因战争受伤的疤痕如今依然清晰可见,这些印记仿佛是在帮助张志良记住那烽火连天的岁月。回首人生八十余载,张志良觉得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自己做这些都是值得的。
“自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就明白了自己是为谁当兵、为谁打仗、为什么抗日、为什么救亡、应该承担怎样的义务和责任。如果怕死,对不起,你这个兵是不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