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天的速度承载20年的渴望 始版桥之蝶变 |
2016年07月04日 05:42:35 星期一 |
工作机制作风之变 锻造征迁的“望江速度” 在始版桥的“变奏曲”背后是干部群众的“协奏曲”。 “2012年,我做过征迁工作,那时候一年只做了一户半。” 汤才赓,以前在大通桥社区做了7年社区书记、主任,现在是望江街道现场动迁指挥部集体大组副大组长。 如果我们坐等改变,改变并不会到来——这次群众和干部充满着干劲与激情。 从2015年6月到现在,上城区创造了一年征迁2000户的“望江速度”。参与征迁工作的人都说,这里头改变的是工作机制与方法。 “过去我们搞征迁,出发点虽然也是改善居住环境,但老百姓呢,有时并不了解政府想要干什么。而各家又有各家的难处,工作不容易做。”望江街道党工委书记朱黎明说。 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一点。为了让老百姓也参与到拆迁工作中来,这次征迁开始之前,街道先邀请居民成立了一个“自治小组”。 第一批就报名了80人,其中有46名基层党员、热心农户代表,也有对征迁工作怀有疑问的老百姓。 “自治小组”的成员可以广泛参与政策研究、宣传发动、走访谈判、赔补监督等各个环节。比如,在政策研究阶段,自治小组成员通过召集座谈会、话家常等形式,收集来群众意见建议50余条;征迁工作启动前期,街道班子成员又亲自为自治小组的成员们讲政策,解答疑惑。 机制、方法改变,结果也会改变。 征迁对象、家住霞晖南村的吴阿姨,就是“自治小组”的一员,她为左邻右舍50多位住户组了一个微信群,主动做起了征迁政策“宣传员”。 工作作风也不一样了。“过去是‘单兵作战’,现在是一个全方位的团队协作,各部门通力配合,其中多半都是党员骨干。”蒋明,望江街道现场动迁指挥部集体动迁组大组长,已经连续做了4年征迁工作。他对工作作风的改变深有感触。 全方位到什么程度?上午签约,下午3点工作人员协助居民搬家,晚上6点,房子就已经拆掉了——从现场动迁指挥部到城管、公安、消防等,整个征迁工作环节“无缝对接”。 坚持问题导向,每天晚上8点半,征迁工作团队都要开“分析会”,对每户居民的具体诉求,工作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解决。 比如,一次工作人员带回来的难点是,三个子女在拆迁中存在家庭矛盾。于是,征迁团队就当起“老娘舅”,从早上9点一直到下午2点,几位工作人员分别跟家庭成员讨论、协商,最终达成一致签约。 “现在一年完成的征迁户数,是过去4年总和的3倍。”蒋明兴奋而自信地说。 如今与未来之变 百姓拥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建立自治组织让群众有认同感、彻底公开透明让群众有公平感、公开联合执法让群众有正义感、最严最实作风让群众有存在感、订制惠民措施让群众有获得感——这是望江街道党工委书记朱黎明总结的群众工作“五大感召法”。 说到底,最大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还来自看得到的未来。 像沈静美一样,不少始版桥地块的居民选择了暂时在外过渡。当他们回来时,可能再也认不出眼前的景象。 其实,未来已来:按照规划,征迁工作完成后,海潮路将全面改造拓宽,与凯旋路、清泰立交桥全线贯通;如今的“望江智慧产业园”将会扩大,实现产城融合;一座“望江新城”拔地而起,辐射周边10万居民…… 坚持走拆迁、建设、发展、惠民融合之路。“三五年后,我们要把更好的居住与发展环境交给老百姓,未来的始版桥充满着美丽、美好的希望。”朱黎明说。 改变正在发生。若干年后,当人们回望始版桥的这次蝶变,G20杭州峰会或许就是她最好的时间记忆。
推荐阅读: |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吴文平 王紫微 通讯员 陈宏萍 屈姣 编辑:汪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