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改变一座城 ——之浦路飞跨之江大地盘活城西交通 |
2016年07月07日 08:27:31 星期四 |
工期赶上雨汛 150天收官,打通“最难修的路” 在西湖区峰会办副主任丁新兵看来,之浦路提升改造是“西湖区130个峰会项目中最难的一个。” 有三难:技术最难、施工最难、组织最难。 “涉及路、桥、梁、管、线、景多个领域,除了地铁之外,几乎所有市政道路施工都涉及了。” “总工期只有150天。施工期间,还必须保证双向4车道交通通行。” “涉及两个镇(街)的企业、农户拆迁,南北方向还有紫之隧道、之江大桥、杭州南入城口改造等3个工程同步推进。” 对于这“三难”,项目负责人、来自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李嘉更是感同身受。“我参与了国内很多大项目的建设,但之浦路是我遇到难题最多的地方。” 之浦路地处钱塘江畔,地势低,地下水位高,管子一埋到地下,就会浮起来。” 如果用常规的降低地下水位的处理方法,工期长,效果也未必好。 李嘉和其他工程人员一起多次观察地形,几经研判分析,拿出了最优方案—— “通过之浦路东、西侧地下水的多次调动,和部分新老管道的利用,确保之浦路全线的排水与施工。” 此外,在绵延4000多米的管道两侧,他们还浇筑了拉伸钢板砖,一排排的砖呈咬合状,起支撑沿线崩塌土壤、止水的作用。 “整个工程相当于新造了一套排水系统。”李嘉说。 当桥梁铺到北塘河上方时,又一个难题出现了。 按照普通的做法,河水围堰、地面硬化、再浇筑混凝土、搭支架等。可4月份正值汛期,北塘河又担当着之江地区防汛排涝的重任。 为了不影响防汛大计,工程采取了新方法。 “我们先用钢管砖打好桩,再将几百片的贝雷钢架搭在桥面,像钢桥一样,再在钢桥上搭支架。”李嘉说。 难题多、工期紧,之浦路提升改造工程采取的是“白加黑,五加二,雨加晴”非常规作业模式。最多的时候,工地上600多名工人,50多台吊机、挖土机等设备24小时昼夜施工。 “我们都是以工作定休息,根本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李嘉说,搭架子、铺模板、放钢筋,浇捣、拆模 ……每一个工种的工人24小时待命,上一个工种干完,可以打盹休息一会儿,下一个工种的工人接着干。 从刚进场时的一片空白,到如今之浦路一期雏形显现,李嘉看在眼里,心里还是挺欣慰的,“大伙的苦和累都没有白费。” 更让全体建设者自豪的是,一条连通之江、滨江、富阳,改变城西交通格局的之浦路开通在即。 从空中俯瞰,3.18公里长的之浦路宛如一条巨龙,贯通南北,特别是麦岭沙立交气势雄伟,飞跨在之江大地上,张力十足,通达四面八方,疏通城市“动脉”。 “之浦路一期匝道桥、跨线桥及主辅车道已全线贯通,已具备通车条件。”之江建设局副局长杨杭生介绍说,在之浦路与枫桦路的交叉口,还建了一个长338米、双向6车道的跨线桥,上桥跨过路口直接避开红绿灯。 路更宽,景更美,车更快,未来更可期。 |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李忠 摄 记者 姚丽萍 毛长久 通讯员 高静玮 编辑:王剑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