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九斤(助人为乐)
发布时间:2016-02-25 星期四




仁行德施 善待老人

记望江街道大通桥社区的“九斤女儿”

楼九斤,家住霞晖北村5幢,这幢楼是个“老年公寓”,30户居民里85%是独居空巢老人,且年龄偏大,楼九斤便主动当起了这幢楼的“看护”。她把楼里的每一位老人都当做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每天都会去询问身体情况,帮忙洗衣做饭,搀扶老人下楼晒太阳,生病时她还会蹬辆三轮车送老人到医院。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多年来她无怨无悔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楼道里的“九斤女儿”。

全心照顾 言行教育

楼九斤今年52岁,没有高学历,家庭条件也不富裕,从小父母就告诉她:做人要脚踏实地、知足常乐、尊老爱幼。年轻时干的是最低层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怕辛苦,勤勤恳恳。后来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丈夫很宠爱她,婚后十多年一直没有生育,直到40岁才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自女儿上幼儿园起,丈夫工作地又调到了下沙,为了便于照顾女儿,她毅然辞职留在家里带女儿,包揽了全部的家务,接送女儿上下学,现在女儿已上小学二学级。一家三口虽然挤在一套只有36平方米一室一厅狭小的房子里,但他们很知足、很幸福,他们说房子小点没事只要温馨就好。每天,楼九斤早早起床做好饭,再到楼上楼下的老人家里去问需不需要买菜,一圈回来刚好到点叫醒女儿,接着帮女儿梳头,待女儿吃完饭后,一家三口刚好同时出门:丈夫上班,她送女儿上学。在去学校的路上她会跟女儿说,今天俞爷爷想吃青菜一会儿妈妈帮他挑新鲜的、包爷爷有点头晕可能要送包爷爷去趟医院又或者是吴奶奶心情不太好想孩子了,放学后一起去看看吴奶奶等等这种家长里短的事情。她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样做希望女儿做个尊敬长辈、乐于助人的人。

能干就干 能帮就帮

霞晖北村5幢是个“老年公寓”,30户居民里85%是独居空巢老人,且年龄偏大,楼九斤便主动当起了5幢的“看护”:老人们想下楼晒太阳,她会一个个的将老人搀扶到楼下;老人们不方便出门买菜,她会帮忙到菜场去买菜;老人们生病,她会蹬辆三轮车送老人到医院;老人们心情不好,她会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苦……

楼九斤平时把这一幢的每位老人当做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每天都到会去询问身体情况,还经常帮助老人洗衣、洗头、剪指甲、擦洗身子,为身体不好的老人做饭、做菜、喂药,为记忆力不好的老人看管煤气灶(老人经常会忘关煤气灶)。让老人感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女儿胜似女儿”。 楼九斤很了解每个老人的内心活动,如果发现哪个人有心事,就会去开导沟通,或者让女儿唱歌跳舞给老人看,消除老人的心事,不让他们觉得孤独,能够坚持下去。

2015年1月27日腊八节这一天,阳光食堂在派发腊八粥,她排了很多次队,拿了很多次腊八粥,一领到粥,她就快速的跑回5幢,一户户的送到腿脚不便的老人手中,老人拿到时粥还是热呼呼的。老人们个个说“九斤,你身体也不是很好,外面还下着雨,不要累着,我们大家分一点就行。”

不嫌脏累 不计得失

2014年9月初的一天上午,楼九斤看到裘奶奶趴在厨房里一动不动,(厨房在走廊对面的老房子)她赶紧跑过去问了一声,裘奶奶说感觉很冷,头又晕,走不动。她马上扶紧裘奶奶走到房间,让其躺下,又找来棉被将她盖好,打电话给老人的儿子叫他送母亲去医院。一小时后裘奶奶还一直说冷,楼九斤想着老人的儿子一直不过来,这样等下去肯定不行必须得先送医院,但裘奶奶又走不动,没办法她不得不背起裘奶奶到一楼。送到医院急诊室后,医生阴着脸对楼九斤说:“你是她什么人?这么晚才送来!”当医生知道她只是老人的邻居后,医生就不再说什么了,待老人的儿子到医院后,老人生命体症已平稳。第二天楼九斤又发现裘奶奶趴在厨房里一动不动,老人说出了很多冷汗全身湿透了。她心里想如果不擦干,肯定会发烧,病情会更加严重。于是赶紧烧开水,期间又打电话给她儿子,这种情况下必须叫儿子过来一趟送裘奶奶去医院才放心。待开水烧好,准备擦身时,她发现裘奶奶大小便失禁,衣服裤子、被子、毯子全都沾上了屎和尿,这时她也顾不了什么了,默默地找来干净的衣物、被子等,先为裘奶奶擦干身子、换上干净的衣裤、毯子、被子。楼九斤知道裘奶奶平时很节约,肯定不舍得将这些扔掉,她便麻利地将换下来的衣裤、毯子、被套洗干净晾好。待裘奶奶的儿子来时,她和儿子一起将老人送到医院。在医院里不明情况的人,以为楼九斤是裘奶奶的女儿,都说裘奶奶的女儿真孝顺。没过几天,还是传来噩耗,裘奶奶去世了,她半天都没回过神,相处了20年的邻居,以后再也看不到了……

楼九斤常说“远亲不如近邻,都住在一个楼道里,相互照应是应该的,我也有老的一天,我自己也有女儿,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女儿才会孝敬我。”

 

 

来源:中国文明网杭州站   作者:   编辑:王洁
相关阅读:
    [上一篇] 蓝色健康询导队(助人为乐)[下一篇] 王梦仙(助人为乐)
    版权所有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www.hzwmw.com 浙ICP备06032142  E-mail:hzwm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