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圣手”马富阳
马富阳,马氏中医妇科的第三代传人,他用妙手回春的精湛技术,圆了无数患者求子若渴的“父母梦”。从医40多年来,他已经成为了瓜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张“金名片”。
马氏中医妇科创立于1886年,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马医师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位悬葫济世的中医师。初中未毕业马医师就通读了家中所有的中医经典书籍,1974年他到浙江省中医院学习,师从全国著名妇科专家裘笑梅,随后他又两次去浙医大妇产科医院妇科和内分泌专科学习,“离家乡别四亲,为病人睡地铺,吃冷饭求学到杭城。”这是马医师当时求学期间的真实写照。
实践古代及祖传中医服之有效的处方之道,为更多不孕患者送福音,是马医师一生的不懈追求;忠于职守是马医师的原则;义不容辞是马医师的风格。
为了那些慕名赶来诊治的病人,马医师变成了一位“工作狂”;他连续20多年里从未外出旅游,连工会组织的疗养都没有时间参加。 他废寝忘食,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觉得头昏脑胀时,就去洗手间用冷水敷下脸或者喝杯浓茶继续工作。2007年3月15日,已经连续对抗病魔五天的马医师还在科室中一边打点滴一边为病人看病,当天夜里他的病情突然加重,为了不惊动医院的领导,马医师悄悄地让家人在深夜11点把他送往浙一医院住院,而这次住院治疗的15天,也是马医师四十余年来医疗生涯中唯一的一次“长假”。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马医师患上了多种疾病,但60岁的他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坚持工作着。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份“忠于职守”,却让他成为了家人数落的“不孝子”。在母亲因为心力衰竭被抢救时,身为独子的马医师却没能守候在她的身边,为了这份事业他让自己的老母亲带着遗憾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虽然对此马医师一直心怀愧疚,但他却从未后悔过,因为对于他来说,活着就是为了创造更多鲜活的小生命,为更多的家庭带来幸福和完美。他说:母亲会理解我!
在他四十余年的医疗生涯中,每天都有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病患,马医师定下规矩:只要病人凭飞机票、火车票、汽车票来看病,就算再忙也要加班加点在当天为病人诊治。一位来自四川成都的病人感慨地说:“为了治疗不孕症,我已经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无论是在北京、上海,还是在重庆、成都,没有一家医院更没有一个医生能像马医师那样体恤病人,他就像是冬日里一束阳光,温暖了我们,他为我们治好的不是病,而是我们的心!这样的医生才无愧于‘医乃仁术’的称号。”四十多年来,“凭票”优先加号诊治的病人已达30000多人次。
曾经有个意大利侨胞,婚后多年未能生育,耗资近百万都没有成效。后来在马医师的精心治疗下,她终于喜得贵子。半夜三点,她拨打了越洋电话,与马医师一同分享迎接新生命的激动和喜悦。
还有一对结婚十二年未育的湖南夫妇,也专程赶来接受马医师的治疗。当妻子被证实已怀孕时,夫妻俩百感交集,放声大哭,连周围的人都为之动容,因为曾经的他们已经写好了离婚协议书……
一对来自云南的小夫妻,结婚近八年没有怀孕,经在萧山打工的老乡介绍,慕名来到瓜沥找马医师诊治,可连续挂了两天号却都没来,第三天,马医师经过打听,得知这对小夫妻为来萧山治病而借来的1000元钱在路上被偷了,到萧山后只能借住在老乡的出租房里,每天靠啃方便面过日子,想治病“心有余而力不足”。马医师了解情况后,一边安慰小夫妻,一边给他们诊治,并代付了全部医药费,马医师还利用个人关系联系了一家绍兴的纺织企业,为这对小夫妻找了一份工作,让他们一边工作一边治疗,当六个月后经证实已怀孕时,小夫妻俩抱头痛哭,在再三叩谢马医师后高高兴兴地回了云南……
数十年来,马氏中医妇科门诊量每年都在12000人以上,患者来自内蒙古、深圳、四川等全国各地,还有不少是来自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外的华侨。
圆了许许多多不孕不育患者的求子梦是马医师最感欣慰的事。在马医师那张陪伴了他数十年的办公桌抽屉里,放着数千张婴儿的照片,和一封封来自国内外的感谢信。上面一行行感激的话语令人感动。这一切都是马医师从医 四十年来,为患者送子送福的最好见证。
尽管名声在外,马医师却始终扎根在瓜沥,他多次拒绝了其他医院高达几十万年薪的聘请。2012年6月,根据政策马富阳医师退休了,对于工作了42年的他来说,应该是到了功成名就、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时候了,但马医师却选择了退而不休,继续留在瓜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人问他:您选择退而不休我们能理解,但有人出几十万年薪聘请您,您没去,却留在年薪只有几分之一的瓜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们真的想不通!
他说:“我这个人很重感情,在瓜沥镇卫生院工作了42年,已经舍不得离开了。”马医师说的很淡然,却让人看到了他的那份“情”、那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