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火(助人为乐)
发布时间:2016-03-15 星期二

将微公益进行到底




李红火,富阳区新登中学教师。

在新登中学,一提起李红火老师,许多老师和同学都会为他点赞——就是那个将微公益进行到底的老师!

李红火喜欢骑着摩托车旅行,跑遍了大半个中国,长江三峡、西藏、湘西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在潇洒闯天下的同时,他也把自己的微公益信念带往全国各地。

骑行西部,关注留守儿童

2013年夏天,带着一面写着“关注西部民生、中国梦想成真”的自制旗帜,李红火独自骑摩托车穿行四川、西藏、青海、甘肃、陕西等地。“趁着暑假,我主要想关注西部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了解他们最需要什么,然后将这些情况带回来展示给新登中学的学生们,让他们了解西部的同龄人的现状,希望他们能有所触动。”出发前,他在新登的文具店里准备了一些小礼物,有书、练习本、铅笔等,计划用来送给在路上遇到的孩子。

在四川,李红火骑着摩托车翻过海拔4000多米的川西甘孜州的折多山垭口。在路边,两个小女孩远远地和他打招呼——原来她们在售卖自己上山采来的菌菇和家里自制的牦牛奶酪。其中一个女孩叫仁青康卓,汉名叫伍小丽,还有一个是她的堂姐,小丽当时读二年级,牦牛奶酪是她妈妈早上做的。小女孩见李红火尝了一下很不习惯,特地强调要珍惜食物,不能随便乱扔,要扔的话也只能扔到水里。

李红火将带去的书籍文具赠送了一部分给她们,两姐妹特别高兴。回来之后,他还发动自己当时所任教的高二(16)班的同学,一起捐献书本、围巾等爱心物品,然后寄过去给小丽。

直到现在,李红火还与小丽保持着联系,“她现在读六年级了,原来在爷爷住的康定读书,那里距离她家乡有150多公里,常常一个学期不回家,现在她说已经回到自己家乡读书了”。电话中,小丽还常常邀请李红火去她的家乡看看。“但是那边太远了。”李红火感叹。

在湘西苗寨帮助小女孩龙琴

李红火有个叫周俊潇的学生在长沙民政学院读书,学院每年暑假都会组织学生到苗寨做支教志愿者。2014年暑假,周俊潇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参加志愿活动。当地是个苗寨,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只剩下小孩和老人在家。

“了解情况后,我觉得应该去那里看看。”2014年7月27日,李红火再次骑着摩托车出发了。路上花了5天,到苗寨时正好是8月1日。“当晚,我参加了当地乡镇举办的建军节特别晚会,大人们载歌载舞,孩子们敲起大鼓,大家还为老兵颁奖,苗寨的晚风凉爽惬意,美妙的歌声在夜空中袅袅飘荡。”李红火回忆。

苗寨地处山区,经济不发达,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但他们暑期里不需要补课,当地环境又好,可以整天在山里玩耍,过得很快乐。”李红火笑着说。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位名叫龙琴的女孩,她爸爸因故过世,母亲在义乌打工,家里还有奶奶和一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弟弟,“她很懂事,积极对待生活,开朗乐观”。离开前,李红火送了300元钱给龙琴,“钱不多,但是是我的一番心意”。

至今,李红火还和龙琴保持着联系。“现在她上初三,正值叛逆期,妈妈又改嫁了,心里有些想不通。孩子更希冀的是一种关爱,我就告诉她,她现在长大了,要懂得体谅母亲。”时不时的,李红火会通过微信、QQ等方式联系开导她。

前不久,龙琴发了条消息给李红火,她上初三了,数学成绩不够好,想去补课,但上补习班要500元钱,而她只有200元出头,妈妈和后爸都不是很愿意花钱给她上补习班,所以想向李红火借200元钱。“我就给她的银行卡里汇了500元钱,她收到钱后还说‘李老师,这是我向你借的,等以后我会还你的’。”李红火还鼓励她,“补课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努力学习”。

聚一帮好人,做一些好事

今年1月17日早晨5点多,新登中学高三年级所在的教学楼陆续亮起了灯,高三学子开始了新一天的奋斗。但与往常不同的是,同学们发现学校步英亭旁停着一辆面包车,上面满载热腾腾的腊八粥,李红火就拿着大勺子忙着为高三学子们盛腊八粥。原来,这一天是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

从刚开始为自己教的四个班级做腊八粥,到后来为整个年级做,再到现在为学校的所有高三学子做,李红火已经连续四年为新登中学的学子们在腊八节送上热腾腾的腊八粥了。“希望一杯腊八粥能在寒冬腊月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激情。”

“在我们高三800多位学生全身心投入高考复习的时刻,李老师给我们带来一次次惊喜,我们像是被注入了一支支兴奋剂,信心满满,豪情万丈地投入到最后的冲刺阶段。”有一位李红火的学生如此写道。

实际上,熬腊八粥是件很耗费时间又辛苦的事——要从前一天晚上开始熬制,一直到凌晨4点多才结束。李红火差不多一夜未睡,但依然精神抖擞,“今年更有经验了,为了方便运输,还特地准备了面包车”。晨光熹微,他那爽朗的笑声有着别样的穿透力,温暖着冬日校园。

除了自己做力所能及的微公益,李红火还影响周边的人一起投入微公益。去年12月,李红火要参加初中同学聚会。他读的初中属于新登中学开办,于是他和老同学们提议在新登中学的本届高三学子中寻找两位品学兼优但家里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一起参加同学会,最终选出了高三(11)班的两位女同学。

“和她们一起聊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高三学习遇到的困难,还有我们当时在新登中学读书的情景,鼓励她们好好努力,冲刺高考,考上满意的学校,不要留下遗憾。”会上,两位高三女学生每人收到800元爱心款。会后,李红火还和一位老同学约定,每个月资助她们每人200元直到高考结束。“我们也在考虑,等她们考上大学后,还要继续资助。”

在未来,李红火希望能够组织一支爱心团队,一起做微公益。“聚一帮好人,做一桩好事。”平时,他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现在,他打算“呼吁我资助过的那些已经工作挣钱的学生,还有身边的一些热心人,虽然力量有限,没法帮助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但至少能帮助更多新登中学的学子”。

 

来源:中国文明网杭州站   作者:   编辑:王洁
相关阅读:
    [上一篇] 来伟珍(助人为乐)[下一篇] 周炎珍(助人为乐)
    版权所有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www.hzwmw.com 浙ICP备06032142  E-mail:hzwm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