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校林(敬业奉献)
发布时间:2016-04-13 星期三

笤帚书记“扫”出好家风




郑校林,男,1957年9月出生,198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临安市锦北街道泥川村党支部书记,高中文化程度。1992年任村支书以来,他始终以壮大集体经济、建设美丽家园为己任,特别是在村庄环境整治上敢为人先、大胆创新、以身作则,使原来的泥巴村成为一只飞出大山金凤凰。他本人先后获得过临安市优秀共产党员、杭州市优秀共产党员、临安市优秀农村基层干部、村集体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感恩律己铸信仰

郑校林一家五口人,其中有四名共产党员。虽说已过去多年,但郑校林一家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始终未变。郑校林的小女儿郑岚说:“爷爷经常告诉我们,这个家有今天,是共产党给的,做人一定要做共产党人。因此,我从小就立下加入共产党的决心,大学时我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决心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郑岚口中的爷爷,就是郑校林的父亲——82岁的郑忠根。这是一个饱经旧社会苦难的老人,民国29年(1940年) 日寇入侵临安县城, 杀人放火,烧了他们赖以栖身的三间草房。父母带着全家逃难,途中年仅8岁的郑忠根与家人失散, 独自一人要饭走到杨岭姨妈家。因为姨妈家生活贫困,于是小小年纪的郑忠根就给人家放牛,稍大一点就做了长工,日子过得很苦。幸福来之不易,正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郑忠根十分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郑忠根经常告诫家人,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家风。他的妻子和两个孙女都受到他的影响,成为共产党员,儿子郑校林则担任泥川村党支部书记。

每个人都有爱亲人的本能,但爱各有不同。郑忠根老人以身作则,获得全家人的尊敬。小辈们不负众望,以尊重和孝顺回报老人,回报社会,获得了大家的尊敬。

勤劳崇学作榜样

文明家风的形成,进一步增强全家奋发向上的凝聚力,心往一处想,行事有准则。郑校林一家五口以勤为荣,以勤致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郑校林勤勤恳恳,一心为民,不为金钱所惑,始终两袖清风。郑校林是村里典型的勤劳致富领路人,他总说,大家好才算真的好,大家富才是真富裕。而每当遇到困难,郑校林总会想起父亲说的话,“旧社会啥苦没吃过,现在社会这么好,遇到这么点困难,算得了什么”。正是因为自己的坚持和父亲的教诲,郑校林起早摸黑,拆旧木料加工,带领大家走上致富之路。

因为经历,所以了解。郑校林和父亲深知,没文化很苦,于是崇学求文明,千方百计培养下一代上学求知,成为有用之人。现在,他的两个女儿都大学毕业,成为国家干部,女儿们不仅在各自工作单位全心全意,在家更是孝敬长辈的楷模。郑校林的老父亲说:“孩子们很孝顺,经常给我买好吃的,很多时候我都吃不完,然后东西就过期了,真可惜。”话音刚落,小孙女郑岚外出回家,递给老人家一袋横街葡萄。

郑校林家庭勤劳和进步得到村民的公认,团结、和睦、勤劳、向善,一个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好家庭成了全村学习榜祥。

倡导向善为己任

在优秀家风熏滔下成长为村支书的郑校林,不仅严格要求自已,还传承了勤劳崇学,向上向善文明好家风。郑校林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村支部书记,不能局限于一家文明,而应该有博大胸怀,乐村民所乐,忧村民所忧,胸中装有全村村民的大善。”

村里有几个残疾人,因为身体残疾,又受到他人异样眼光看待,情绪低落,甚至自暴自弃。为了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尊严,为了改变个別人的世俗思想,郑校林积极联系企业,组织家庭加工,让他们过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的生活。为了减少家庭矛盾,郑校林组织开展“树典型,促村风”活动,评出村里的“好家庭”、“好婆媳”等,传递正能量,让文明家风感染全村人。

在泥川村,郑校林被村民亲切地称为“笤帚书记”。之所以有这个称呼,是因为他为了新农村建设,每天天不亮就拿上扫帚,把村中大巷小路扫得干干净净,带头整治环境。言教不如身教,村书记亲自扫巷路,村民们纷纷效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泥川村先后评为全国文明村、省级文明村、浙绿化村、卫生先进村。

泥川村全面开展“好家风”家庭评选活动,通过走访、推荐、评比等环节,引导群众开展“访家风、评家风、晒家风、传家风”活动,每家每户撰写家训家规和家风故事,举行“好家风”家庭褒奖礼,家家户户把装裱好的家训和全家福挂上厅堂。“好家风”家庭的评选工作已经历时两届,评选过程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家喻户晓,传为佳话。

家家有家训,户户好家风,如今的泥川村,在郑校林书记的精神感染下,“文明家庭”传佳话,“孝顺儿女”成美谈,“道德榜样”受尊崇,社会新风尚吹拂下的美好生活,温暖着每个泥川人。

 

来源:中国文明网杭州站   作者:   编辑:王洁
相关阅读:
    [上一篇] 蒋承仁(见义勇为)[下一篇] 张少辉(见义勇为)
    版权所有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www.hzwmw.com 浙ICP备06032142  E-mail:hzwm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