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勤尔(敬业奉献)
发布时间:2016-04-13 星期三

妙手撒爱 杏林满园




毛勤尔,女,60岁,杭州市萧山区计划生育指导站站长。1977年恢复高考后,毛勤尔成为第一批考入浙江医科大学的本科生,毕业后一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1998年,因人口计生工作的需要,她从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调到区计生指导站任业务副站长、站长。至今,已在妇产科领域工作了34个年头。来指导站的18年里,她每天看着一个个妇女姐妹或因妇科疾病、或因避孕节育等问题进出指导站,就想:这些人因为我信任来到这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使她们满意而归。

于是,18年前的这个场景每个星期都在上演。每周二上午,毛医师的门诊室里都是人头攒动,绍兴、诸暨、富阳等地以及本地的育龄妇女纷纷慕名前来。有时虽然早已是饥肠辘辘,但看着一张张焦急渴望的脸,毛医师很难说出拒绝的话语,只能把下班时间一再地往后延,下午一点了还未吃上中饭,对她来说已是常事。在她的办公桌上,除了一叠叠的病历,还有一杯红糖水静静躺在桌子的一角,只有同事们知道,那是她连续6个多小时的门诊时间里唯一的体能补充剂。

18年斗转星移,来指导站就诊的育龄群众换了一批又一批,而每周二的上午,却成了毛医师和她们的一个美好约定。18年来,她的笑容依然亲切而真挚,她的嗓音依然轻柔而低缓,她的技术依然精湛而高超,但她两鬓的白发、眼角的细纹和微驼的背脊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18年来,毛医师仅周二上午的门诊量就多达四五十例。耐心地询问,仔细地检查,再严谨地复查,有时一个患者的看诊时间就达二十几分钟,这样的程序在每个育龄姐妹身上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18年来,从她门诊室里走出的育龄姐妹多达2万多个。“只要一看到毛医师亲切的笑容,我的心情就会轻松许多”,这是前来就诊的李大姐发自肺腑的心声。

2009年春节刚过,毛医师的办公室里就传来了欢快的笑声,一位年过三十的孕妇兴奋地拉着毛医师的手,不时地说着感激的话,一边说一边擦拭着眼角那幸福的泪水。因为不孕,结婚5年多来,这位绍兴的姐妹跑了十几家医院,四处求医,四处碰壁,在她绝望地要放弃的时候,她从亲戚的口中得知了毛医师这个人。于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她来到了萧山指导站。经毛医师检查,发现她的不孕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这给她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圆她的“母亲梦”,毛医师利用休息时间查找资料,研究治疗方案,经过一年多的治疗,这位姐妹终于怀孕了。 “病人的信任,是我最大的快乐;病人的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看着一个个姐妹在自己的妙手下笑逐颜开,毛医师的心也快乐着。

几年前,媒体的几则新闻起了人们的关注,也触动了毛医师的心。香港明星梅艳芳英年早逝,罪魁祸首是宫颈癌;国内明星李媛媛产后不久就母子永别,刽子手还是宫颈癌,任凭生前是多么光芒四射但也逃不过死神的威胁。在毛医师的临床实践中,也发现了多个被 “红颜杀手”宫颈癌折磨着的病例。她清晰地记得,两年前,那个年仅31岁的年轻妈妈,拉着她的手悲戚地说, “一定要救救我,我还没看到我的女儿长大呢!我真的好想活下去!”看着患者绝望的眼神,毛医师的心深深地纠结着。“设立一个宫颈门诊,使患宫颈疾病的姐妹能及早的得到诊断和治疗”,毛医师立即就作出了这样的决定。说干就干,她当即就派出医生前往上海红房子医院进修。2008年12月,宫颈门诊正式设立,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医生为患者进行规范的诊治。仅2009年,接受诊疗的妇女就达6000余例,发现宫颈癌15例,癌前病变71例,均提出了诊疗意见。

在毛医师的从医生涯中,2008年的汶川之行是她永生难忘的。地震发生时,无数个家庭瞬间支离破碎,同样身为母亲的她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我要为灾区群众做点什么,我是医生,那里会需要我的”,她的内心暗暗地想着。就在这个时候,浙江省人口计生委要组织专家前往灾区提供服务,于是, 52岁的毛医师顾不上丈夫的的担忧和女儿的劝阻,毅然报了名并得到了批准。就这样,拥有国家Ⅱ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她和省里的其他几名专家星夜兼程地赶赴四川重灾区——青川。

他们放下手中的行囊,顾不上休息,就和当地人口计生部门一起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他们冒着余震的危险,在断壁残垣间,给那些遭受心灵创伤的人们进行心理疏导;在简易帐篷内,给基层的技术服务人员培训授课。晚上,她一次次地被余震惊醒,想着丈夫和女儿在牵肠挂肚,她只能违心地安慰家人一切都好。在青川的7个日日夜夜,她已记不清疏导了多少个母亲,培训了多少个技术人员,她只知道,她所做的工作与灾区人民所经受的苦难相比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直到现在,每每想起汶川的人们,毛医师的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静,那些与她有过一面之缘的人们现在还好吗?

“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作为指导站的领舵人,她把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通过手把手的教、口对口的说,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站内的年轻医生,在指导站,你时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病房内,毛医师正在仔细地询问病情,并不时回头与身边的年轻医生交流着、叮嘱着;门诊室里,她一边耐心地检查着,一边告诉身旁的助手要注意的事项;手术室内,她全神贯注地做着手术,旁边,年轻医生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的每一个细节……“毛医师就像母亲一样呵护着我们的成长”,进指导站才一年的徐医生在她的工作日志里这样写道。如今,在毛医师的带领下,区计生指导站已成为了全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上水平、创优质的一面旗帜。

作为一名医生,毛医师对育龄群众的付出无怨无悔,而对荣誉和诱惑却又是那么的淡定。这些年来,也有一些民营医院想出高薪聘请她,但都被她一一回绝了。丰厚的薪金固然具有诱惑力,可她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并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在当今社会,手术前送红包几乎是行业的潜规则,而这种“潜规则”在毛医师身上也不可避免地发生过。一次,即将接受手术的王大姐家属在手术前悄悄塞给她一个红包,为了不影响受术者的情绪,毛医师把红包放到了收款处,嘱咐收银员给患者出院时结帐用。一周后,王大姐康复了,出院时才发现红包已悄然地变成了自己的手术费。这样的事多了,群众也都知道了她的脾气,于是,在毛医师办公室前,经常会看到拎着自家种的番薯玉米以及锦旗的育龄群众,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着对毛医师的感激之情。

“一个成功的女性应该有一对健全的翅膀”,事业的成功并没有影响毛医师对亲人的关爱。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事业有成的丈夫和学业优秀的女儿,在亲人眼中,她是一位好妻子,一个好母亲,而在年迈的父母眼中,她更是一个好女儿。每天夜幕降临,劳累了一天的她踏着夜色走进父母的家,卧床多年、丧失自理能力的双亲在翘首等着她,学医的勤尔是他们最离不开的,翻身、擦背、喂饭、洗漱……安顿好两位老人,看着他们安然入睡,她才肯转身离去,回到那个永远为她亮着一盏灯的温馨的家。

毛医师无疑是可敬可亲的,她用无穷的魅力、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为育龄群众撑起了一片蓝天!她用艰辛和汗水、用执着和奋进谱写了一曲培育美好生命的新篇章!

 

来源:中国文明网杭州站   作者:   编辑:王洁
相关阅读:
    [上一篇] 张少辉(见义勇为)[下一篇] 吴军(敬业奉献)
    版权所有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www.hzwmw.com 浙ICP备06032142  E-mail:hzwm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