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血”践行南丁格尔精神
金爱东,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副主任护师,1986年参加工作,始终奋战于临床第一线,参加了抗击非典等一系列的重大社会性的医疗事件,2004年起担任病区护士长,曾于新加坡等多地进修学习,“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是金爱东恪守的信念。
去年冬天以来,连续阴雨,骨伤病人越来越多,2016年春节前夕,全市各医院的血库不同程度出现了“血荒”,大量的老年患者需要立即手术治疗,却由于用血紧张暂停手术。骨科病区护士长金爱东不顾自身体弱多病的身体实际和连续手术的工作强度,当得知有与自己血型一致的伤者亟待血液手术时,刚走出手术室的她,立即前往血库主动献血,她说,“当我想到当我的血液流淌在病人体内,为他们带来希望,我由衷的感到高兴”。
如果说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那么在生活上和工作上的乐于助人可能就是她的天性。
前两年有一个小女孩,父母双亡,爷爷奶奶陪着来医院做手术,手术很顺利,术后却继发血管栓塞生命危急,治疗费用巨大,年迈的爷爷为了孤苦伶仃的孙女一个人躲在楼梯间哭,金爱东得知情况后,主动组织科室医护人员捐款救助,帮助小姑娘解决了医疗费用难题,还帮她联系上了当地的慈善总会,落实了后续的医疗及生活补助,当爷爷奶奶回老家的时候,金爱东又和同事们一起主动照料小姑娘的生活,买来崭新的玩具哄她,当小姑娘最后顺利的出院的时候,爷爷用颤抖的双手紧握着金爱东:“没有你们,也没有我这苦命的娃了”。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而最让科室里的年轻护士感动的是,当她们生病的时候,金爱东会像妈妈一样为她们炖梨吃。
在收到患者和同事的越来越多感谢和赞誉的同时,金爱东内心对家庭也有着一丝亏欠。在亲戚朋友眼中,她几乎把医院当成了家,把科室作为她的战场,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对她来说加班加点是常事,“习惯了,这没啥,既然选择成为一名护士,就已经知道时间是不属于自己的,得对得起患者的托付,家属的期待”,她说。每一个入院的病人,她都会亲自为他们翻身拍背,每一个出院的患者,她又会殷殷叮嘱注意事项,她的儿子曾抱怨:“有时我觉得妈妈照顾病人比照顾我还细致,她和我待在一起的时间可能还不到一半吧,小的时候经常我生病了,她却守在其他病人身边”,面对儿子的埋怨,她内心满是愧疚,却还是会把微笑留给患者,振作精神再次投入一线工作中去。
护士的岗位是平凡的,金爱东在这平凡的岗位一干就是30年,却体现出了不平凡的人生价值。在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她却坚持着用她的微笑,感染每一位经治的患者,用她的耐心,平复每一颗焦虑的心灵,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甘于奉献、救死扶伤”的南丁格尔精神。
正因为金爱东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赢得了医院和学校的一致肯定,曾多次获得浙江大学医学部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同时还为临床护理工作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