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爱臣(孝老爱亲)
发布时间:2016-04-13 星期三

我,就是女儿的脚




汪爱臣,这位淳安县千岛湖镇南苑社区的普通家庭妇女,被称为“背读妈妈”。从女儿占凯馨上小学起,她就背着占凯馨上学。8年来,这位“背读妈妈”用脚步一步步撑起女儿的上学路。

经常会在南山学校校园看到她,久了也就熟悉了。总是看到她微笑着经过,微笑着和我们打招呼,或推着或背着女儿来来回回。

在女儿上学这件事上,多数人劝她“馨馨吃不消、你也累”,包括家人一开始都不太支持,可她知道女儿想读书、想跟同龄人一起成长。

“什么时候背不动了再说吧。”对于未来,汪爱臣只想做好当下。坚持、坚强和坚定,在这位淳安县普通母亲身上闪光。

坚持:背女儿上学,一背就是8年

几乎每天,当千岛湖镇南山学校门前许多家长与孩子匆匆告别的时候,一个身高不到160厘米的瘦小女子,背着一个手不能搂肩的女儿,上楼。脚下是66阶台阶,即使初春的千岛湖依旧寒冷,但爬完这4层楼,女子的额头已挂着汗珠。

“一次比一次累了。”在爬楼的过程中,女子脚步越来越沉,偶尔停歇几秒,然后继续往上走……进了教室,她把女儿放在特制的座椅里,帮孩子放好双脚、扶正身体、摆正头部,再接着把女儿的手端上课桌,把笔立在女儿的手心里等着被捏紧。这样的动作重复了八年,母女俩已经默契得像一个整体。

这个女子便是汪爱臣,今年38岁,瘦削的她只有90多斤;她背着的是女儿占凯馨,今年读初二,身高150厘米仅40斤,由于长期患病,全身只有左手5根手指较灵活,那种“灵活”仅限于拿住一支水笔写字,而且馨馨脊柱严重变形,每天不得不背着一个重2斤多的“贝壳”(支架)以支撑无力的身子。

从2008年开始,汪爱臣就这样背着女儿去上学,早上背女儿去教室,下课背女儿去洗手间,午间背女儿赶去医院……一天上下三四趟,400多个台阶,粗略估计,一年就是8万个台阶。

日复一日,汪爱臣的背也越发佝偻,长期背着女儿上下楼,腰痛、膝盖痛成了“家常饭”。但馨馨的争气和懂事也让汪爱臣略感欣慰。“孩子很坚强,学习很好,小学成绩考过全年级前三,初中一直稳定在中上。”南山学校校长宋志军说。

鲁卫军是馨馨的现任班主任,“馨馨每天都能把作业交齐,跟同学们关系也很好。孩子妈妈培养她真的很不容易。”这一点,馨馨曾经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深有同感。

读书对于占凯馨来说变得越来越吃力,科目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每天只上半天课,晚上做作业基本得做到10点,但占凯馨知道妈妈很辛苦,“我把书读好了,就是回报妈妈了。”她说,只要自己还能读书就一定会很用功,以后想成为一名作家。

汪爱臣说也是馨馨的懂事、坚强支撑着她坚持下去。

为了方便馨馨上学,千岛湖镇南山学校也开出了不少“特权”——每天早上学生到校前的1小时内,校门口禁止所有车辆进出,只有汪爱臣亲自载着馨馨的面包车可以直通教学楼;在馨馨教室边,为她们专门空出一间“陪读房”,里面有床、特制椅子、水壶等;馨馨只上上午半天课,任课老师们默契地把新课安排在上午……这些也让汪爱臣感到心里暖暖的。

坚强:突生变故 不放弃任何治病希望

2001年,汪爱臣和丈夫的第一个孩子占凯馨出生了。丈夫外出挣钱,她在家专心带孩子,日子虽不宽裕,但平静、幸福。然而,就在女儿满周岁时,汪爱臣一家被女儿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欢乐。

这一年,已经会爬、会咿呀学语的占凯馨突然不愿意站起来,头也总是歪着,时不时哭闹。“当时根本不知道怎么了。”汪爱臣抹着眼泪说,她不得不和丈夫带着女儿辗转于杭州、上海、北京等地求医,在短时间内耗光了所有积蓄,汪爱臣一家不得不变卖唯一的房产。

“有办法吗?”“真的没办法吗?”……那是汪爱臣求问医生最多的话,可结果却一次次让她失望。直到馨馨7岁,才在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周围神经炎。

“现在我们怀疑可能是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后遗症,因为患病时间长,脊柱已经变形为s型,馨馨部分内脏移位、肌肉力量低,引发运动、感觉方面的严重障碍。”淳安县康复医院康复科主任王绍增说,“希望全国熟知此病的专家、机构能给予治疗帮助。”

“女儿没说,但我知道她想去上学,很想很想的。”汪爱臣说,馨馨7岁时经常问她同一个问题,“那么多小朋友背着小包包去干什么?”汪爱臣看着孩子——只有自己的宝贝每天躺在床上,不能跑也不能走,她心碎了。

“馨馨也想去吗?妈妈背着你去。”她心一横,这一背就是8年。

坚定:“我,就是女儿的脚。”

汪爱臣一家现在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廉租房里,年租金500元。八年间,汪爱臣母女事迹感动了许多人,母女俩也得到了当地政府、残联等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馨馨现在的上学费用、康复费用,基本上都给我们免掉了,现在的压力就是想让馨馨好起来些。”汪爱臣说。

陪着女儿的15年间,汪爱臣说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医院,几乎每个月都要住院2次,连医院里的儿科医生都很熟悉了。15年间,汪爱臣从来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半夜里占凯馨时不时会喊“妈妈,我背疼”,汪爱臣就得爬起来给占凯馨翻个身,最多的时候一晚上得起来8趟。

但只要是占凯馨力所能及的事情,她都默默守护。上学期间,馨馨从来不喝水,因为她担心上厕所就会麻烦妈妈,所以早上只喝半碗粥。而汪爱臣担心女儿饿,上午中途都会跑出去帮馨馨买一个肉包。

对于未来,汪爱臣说,她希望女儿能获得更先进的医疗服务;即使以后不会更好,她也希望自己能永远把女儿背在肩上。

“我,就是女儿的脚。馨馨越来越大,总会有办法的。”妈妈略显疲惫的脸上带着微笑,这微笑中带着坚定和期望。

馨馨有一个日记本,除了记录一些零碎的生活,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关于妈妈,有一段这样写道:“今天下大雪,妈妈骑着电瓶车上坡,总是上不去,妈妈下车推车,怕我感冒把雨披都移给我,到了学校,发现妈妈衣服全湿了,而我的衣服都干着……”

“虽然很辛苦,但我不会放弃馨馨,一直背下去,到不能动的那一天。”汪爱臣慈爱地看着女儿,轻轻地说。

随着课业难度的增加,题量的增大,馨馨平日在校学习又只有半天时间,在这次阶段性考试中退步比较明显,孩子有点点焦虑。老师决定利用中午的时间给她辅导一下,讲讲错题。这样,汪爱臣便匆忙赶回家买菜烧饭,然后给孩子拿到学校来吃。下课了,汪爱臣把孩子背到学校特设的陪读房间,让孩子在特制的椅子上坐好,然后一口口喂孩子吃完,再把孩子抱到床上休息一会儿。等稍事休息后,再让老师辅导会儿作业,然后带女儿回家休息或去康复医院。

背读妈妈的爱是琐碎的、纯粹的、无私的,希望这位妈妈的坚持和守候可以让馨馨有一个更灿烂、更光明的明天。

 

来源:中国文明网杭州站   作者:   编辑:王洁
相关阅读:
    [上一篇] 周卫东(敬业奉献)[下一篇] 金爱东(助人为乐)
    版权所有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www.hzwmw.com 浙ICP备06032142  E-mail:hzwm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