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中绽放的民间艺术家
在小营街道,有这样一位民间艺人:吹着糖,从北方一直走到江南,甚至还走到国外,最后把杭州作为沉淀技艺的地方。早在1995年,他就获得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1997年,出访文莱,给苏丹国王现场表演;1999年参加首届香港花灯庙会。如今,他把传承民间艺术视为事业的全部。他就是家住信余里小区的民间艺人鲁立清。
鲁立清,52岁,中共党员,河北吴桥人,2004年定居杭州梅花碑社区。他从事民间艺术推广工作已有30多年,无论是在过去为了生存而奔波的日子,还是在名声享誉海内外的辉煌时期,他一直执着于他所热爱的民间艺术,从不放弃,一直坚守并创新着。
鲁立清是从“吹糖人”开始走近民间艺术这扇大门的。"一块糖稀,竟然能在转眼间变成一只大公鸡,太神奇了!" 年仅18岁的鲁立清第一次在电视上的看见吹糖人,顿时萌发了学吹糖的念想。于是,他三顾茅庐,向“糖塑大师”杨宝坤拜师求艺。经过严师的教诲再加上自己日积月累地反复琢磨,如今的鲁立清不但可以吹塑各种生动活泼的小动物,还可以吹塑“仙鹤延年”、“龙凤呈祥”、“吉祥如意”这些传统精品。而这些民俗文化也俨然成为鲁立清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他的糖人作品“田园蝈蝈”还在瑞士国际民间艺术节上获得金奖。
虽然鲁立清名声在外,但并不等于他的日子很好过。民间艺人的工作环境很艰苦,经常要走街串巷;收入也很不稳定,常常要为一家人的生计头痛,与此同时,还要背负着传承创新、超越前辈的历史使命,生存压力可想而知。面对重重困难,许多人会有许多次重要的选择,而鲁立清的选择从来都只是唯一——民间艺术,他从不放弃,精心守护着这片精彩。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视度不断提高,鲁立清的民间艺术之路也越走越宽。2004年,因为鲁立清的努力和对民间艺术文化的执着,成为了杭州清河坊街区民间艺人协会会长。
如今的鲁立清,所关心的则是民间艺术将来的发展。他看到有一些民间艺术,融入了现代的元素,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找到了市场、获得新生。可是还有一些民间艺术因为没有弟子、没有市场,老艺人们掌握着技术工艺也苦于找不到出路,大多只能选择改行。作为一名民间艺术家,他希望民间艺术之花开遍中华大地,而不是默默的消失。所以他通过各种平台、各种途径,展示民间艺术,把民间工艺传播给更多人。
他想出了许多保护和促进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方法。不仅手把手带出15个徒弟,这些徒弟如今已走出浙江,走到山东、安徽等地;还利用清河坊街区这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向市民、游客展示各类传统手工绝活;有时,甚至自己贴钱,走进学校,教孩子们剪纸、竹编等手工艺制作;大众舞台上也经常出现他的身影……各种公益活动,让更多“00后”们感受到了地道的民俗文化。仅2015年,他为小营街道青少年俱乐部赠送民间艺术公益培训12场,民间艺术魅力展示会4场,免费承接大型传承民间艺术演出1场,受益人数达到2000余人次。
用鲁立清的话来说,这样的展示太重要了,他选择通过现场表演、教学等形式走近、回归民间,效果会比把一项技艺、作品放在博物馆展示的作用好得多。尽管未来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之路会有很多困难,可是,只要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它是未来一定是令人鼓舞的!
2014年10月,鲁立清在小营街道梅花碑社区的最美一条街成立了巧手工作室,他还把出身剪纸工艺世家的老伴,一起拉到工作室。自此,他们的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之路又有了新突破。在街道、社区的牵线搭桥下,各大媒体纷纷前来采访。浙江影视频道的传家宝节目、杭州影视频道的最美活动室评选、浙江6套的1818黄金眼对民间艺术的专题报道等。他抽出大量时间配合拍摄工作,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他所热爱的民间艺术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在世人面前。
鲁立清用他最真诚的心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事业奋斗着,相信他对民间艺术的执着精神会被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留给后世的将是一笔无穷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