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红(敬业奉献)
发布时间:2016-08-15 星期一

用爱修复心灵的精神科护士




周建红,这位精神科护士,打从19岁毕业当护士的第一天起,就一直从事着精神病人的护理工作。当有人问她整天跟这些病人在一起是否感到委屈时,她总是笑着说:“作为一名护士,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只要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一切都会迎刃而解。”这句话听起来似乎稀疏平常,却是一名白衣天使最真切的心声。

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她每天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病人,一群喜怒无常、言行失控的男性精神病人,每天都面临着被骂、被打的危险。有人说,护士是白衣天使,圣洁而美丽。只是,作为一名精神科的护士,要照顾好一群特殊病人,更需要付出加倍的勇气、毅力和智慧。精神科护士可不仅是打针、配药、观察病情、心理治疗这么简单,还得当病人的全职保姆。一个病区80多号病人,很多病人除了精神障碍还有智力低下的问题,这些病人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吃药、喂饭、洗漱、大小便、穿衣袜,得一个一个地教,一个一个地帮着干。碰到配合的病人还轻松点,碰到不配合的病人对付一个就得花上半天时间。“你在慢慢地给病人喂饭,可他在不停地往外喷饭,弄得自个儿身上、脸上全是喷出来的饭菜,甚至一把抓起饭菜砸得你满脸满身;这边刚为病人洗漱完,那边的病人又尿裤子了,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周建红说道。

护理精神病人苦倒是其次,最怕的就是病人发生冲动行为。病人的自控能力很差,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暴力行为,弄不好就会受到伤害。周建红作为护士长,更是凡事都挡在前头。有一次,周建红扶着一个平时不太说话的病人去门诊做辅助检查,回来途中病人见其孤身一人,欲强行逃跑。她一边大声叫喊,一边死死拉住病人的衣服,病人因为无法逃脱,就转身在她的胳膊上狠狠地咬了一口,尽管很疼,可她还是没有放手,在闻声赶来的同事的帮助下,最后把病人安全送回了病房。事后周建红才觉得胳膊钻心的疼,原来胳膊上有拳头大小的一块已经皮破血流,不停地渗血!

有一年冬天,天寒地冻的,一位流浪的精神病人被110送进了医院。一米六的个子,60来斤重,看上去严重营养不良。更可怕的是他的双手连着前臂都是腐烂的肉,还散发着浓浓的臭味。他不会说话,脸上满是恐惧,一旦有人接近,就会挥舞着双手,呜呜哇哇地乱叫,治疗工作很难展开。周建红当起了这位病人的服务护士,朝他微笑,和他说话,试着抚摸他的肩膀,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慢慢地,他开始接受周建红,整个人也安静了下来。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周建红坚持每天给他的双手换药,每次都要将近一个小时。因为病人的双手不能浸水,周建红便挽起袖子,动手帮他洗,全然抛下了“男女之别”的尴尬。慢慢地,病人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转,他的伤口也终于痊愈了。有一天,周建红走过他的病房,他对着周建红“啊啊啊”地叫,两只手不停地挥舞着跟她打招呼,此时此刻,周建红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善良的周建红在悉心照顾精神病人的同时,还充当起了精神病人的“义务志愿者”,常常帮助一些流浪精神病人找到回家的路。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姓陈的少年,2007年10月14日,在萧山某公交车下车时因癫痫发作摔倒在地,送来时神志不清、满脸血污、下颌骨骨折、牙床骨折,最初的那几天,他不是很配合治疗,还无故发脾气,周建红耐心安慰他,帮他预定了各种流汁,稀饭、水波蛋的换着吃,慢慢地和他说话,尝试着用写字的方式和他沟通,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他的病情有了好转,流露出想家的念头,经常对周建红说,想回家,想妈妈。周建红根据他提供的仅有的一点线索,上网查找,打电话联系、四处托人,在多家媒体和萧山救助管理中心的帮助下,终于联系上他温州永嘉的家人了,他的家人告诉周建红,没有办法来接他。看着他充满向望的脸,最终周建红决定陪着他一起回家。2008年1月8日凌晨四点多,他们就出发了。老天似乎考验人的耐心,大雾弥漫,高速封路,一路颠簸,达到这个孩子的家乡已经是下午2点了。分别时,他紧紧拉住周建红的手,眼神里有愉悦,更有不舍和依恋,周建红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

26年前,周建红上班的第一天,护士长交给她一把进出门的钥匙。如今,这把钥匙已经被手指磨平了两边的商标,但正是这把钥匙记载着周建红对精神病人的付出,对这份职业的热爱。

付出后的回报,总是最贴心的。周建红说:“当一个个病人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能康复并真诚地对我说一声‘谢谢’时,我们感到非常幸福;当家属怀着期待的目光把病人送入病区,而后又开心地把痊愈的病人一个个接走时,我们感受到的是自己作为一名护士存在的价值。”

 

来源:中国文明网杭州站   作者:   编辑:王洁
相关阅读:
    [上一篇] 张志文(敬业奉献)[下一篇] 李之春(孝老爱亲)
    版权所有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www.hzwmw.com 浙ICP备06032142  E-mail:hzwm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