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波街道劳动路社区,有这么一个人,在社区做一名普通电工,拿着不高的薪水。而就在几年前,他却是一位重点工程的负责人,完成过省里不少的大项目。是什么让他做出如此大的角色转换?答案其实很简单,源于一个“孝”字。
他叫李之春,这一切缘于2012年父亲的一场病。当时年近九旬的老人得了肺结核,情况十分不好,为了照顾父亲,李之春放弃事业。“我就说我请事假,具体到什么时候上班不知道,等我爸爸好了,我会上班的。”他毅然向单位请了假。
而这个假一请就是2年多,在这2年多的时间里,李之春过着家、医院,两点一线的生活。父亲的一日三餐都不吃医院的饭菜,全是李之春从家里做好了送到父亲面前。后来,父亲病情加重,转入重症监护室,家里做的饭也吃不下去了,但每天一到探视时间,李之春就会出现在重症监护室门口,2013年的夏天持续高温,每天气温都在40摄氏度以上。“2点钟开始探视,1个小时到3点钟,2点钟我必到的,每天都一样。”夏去秋来,风雨无阻坚持了两年。
两年的苦和累,李之春瘦了20多斤,但他都不在乎,他说自己只想着父亲能快点好起来。“说实在的,以前也没有好好照顾他们,沟通也比较少,都忙着自己的事情,后来等到父亲病倒以后……”正是每天下午探视的这一个小时,让李之春重新认识到父亲对于自己有多重要,也让他深刻感受到作为子女,自己从前还是做得太少了。
父亲过世后,李之春把照顾母亲当作自己最大的责任。为了能更好地照顾母亲,他干脆从原单位辞职,放弃了高薪,来到母亲所住的劳动路社区上班。为了离母亲更近点,李之春更是索性搬来和母亲一起住。对此李之春解释:“我不在,我妈没人照顾了,现在保姆也不好找。”现在到社区工作,李之春每个月的工资只有2000多元,比以前少了许多,但他觉得能让母亲安享晚年,过得健康快乐,这是再多的钱也换不来的。母亲也说:“他对我好,我心里很有数。”
这样的照顾为了什么?在李之春看来,孝顺不仅是一种美德,而更是一种责任,宁可自己现在辛苦一点,也不希望以后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照顾父母对我来说是一种责任,他们从小把我管大,现在到了他们需要人管的时候,我们子女是义不容辞的。”李之春说。
李之春的孝亲行动在给社区居民们带来了感动和钦佩的同时,也为大家树立了榜样,把人性最美的光芒撒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