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7年专题>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会议文件>
关于市政府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书面)

2017-08-22 15:12    杭州网

(2017年8月24日在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拟于8月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城市规划与管理情况的报告。为了进一步增强审议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高审议质量,今年以来,我委多次赴规划局开展调研。同时,为充分发挥专委会委员在监督工作中的专业优势,我委专门组织了由专委会委员领衔,专业代表小组成员配合的调研小组,就我市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意见建议。7月12日和27日,市人大常委会张建庭副主任两次对我市城市规划与管理情况开展了视察和调研,听取了市规划局有关城市规划与管理情况、城镇开发边界条例立法情况、轨道交通规划情况和城中村改造规划情况的汇报。现将前期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政府及规划部门以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标准积极推进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深入调研、精心编制、有序实施,为杭州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做出了新的贡献,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科学编制规划

市政府及规划部门坚持高起点规划,按照世界名城要求,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践行拥江发展战略,开展了钱塘江两岸综合保护和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聚焦城市承载力,研究制订了空港、高铁枢纽、轨道交通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抓紧编制了城中村改造与土地利用规划。

(二) 刚性管控规划

市政府及规划部门以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为抓手,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加强规划刚性管控,实现规划监督常态化。其中,重点推进的《开发边界管理条例》制订工作,对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镇化质量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合理统筹规划

市政府及规划部门按照全市一盘棋的要求,加强全域规划的统筹协调,与区、县(市)政府、开发区和市有关部门共同制定规划、实现协同共治;整合各类规划的空间要素,建设了统一、开放、共享的数字空间规划图,有力推动了“多规合一”;围绕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以建德大慈岩镇为试点,探索乡村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方法的途径。

(四) 提高服务效能

市政府及规划部门根据“最多跑一次”的要求,通过优化办理流程、整合政务资源、融合线上线下、借助新兴手段等方式,不仅构建了规划许可和管理的标准化工作体系,还创新性地建立和推广了项目承诺许可制、项目承诺备案制、无需规划许可清单制等,进一步提升了规划服务的效能。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说,我市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在杭州城市发展的调控和引导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城市规划建设有序推进、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稳步提高,但对标省委车俊书记在杭州调研讲话的精神和刚刚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的要求,我市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市域发展不够平衡

从市域层面来看,杭州城乡统筹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产业方面,西部县市的产业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大,与主城区反差较大。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主城区集中了大部分的优质医疗资源和将近一半的优质教育和文化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交通方面,主城区与西部县市之间的高铁、轻轨仍在规划建设当中,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还没有建立。

(二)治理能力仍需提升

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城市的治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通过G20杭州峰会的历练,我市的城市治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城市病”依然严峻,特别是城市交通拥堵仍然比较严重,从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角度来说,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引领性还不够,城市功能布局还不够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城市特色彰显不足

杭州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景观资源,也孕育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传统风貌,但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山水城市和文化名城的特色未能充分彰显,城市建筑缺乏继承和创新,“千城一面”的隐患仍然存在;城市公共空间还未形成体系、品质也有待提高;古都风貌的历史遗存保护、挖掘和弘扬手段不多;城市整体层面的名城保护综合性法规尚未确立,导致区域之间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差异明显。

(四)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杭州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必须有与之适应的规划体制机制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而当前我市的规划管理模式急需优化:一方面,全市规划协同不足,目前我市共有8种规划管理模式并存,导致区域之间规划实施的效率和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乡村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存在盲区,农村地区的建设管控、生态保护和风貌营造需要高度重视。

三、意见建议

针对前期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市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应当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抓好“五个统筹”,以一流状态建设一流城市,瞄准建设世界名城的目标,加快城市国际化步伐,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提高规划站位

规划工作要符合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确定的发展战略,体现“城市国际化”、“拥江发展”等理念,瞄准建设世界名城的历史新方向,提高站位、引领发展。一要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抓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二要处理好钱塘江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高度重视钱塘江两岸景观、天际线规划管控,抢抓“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机遇,为拥江发展做好谋划;三要运用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城市框架,以城市国际化带动城乡一体化。

(二)着力提升治理能力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关乎民生福祉、体现以人为本,代表了一座城市的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城市规划与管理要坚持城乡统筹、多规合一,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仅要加大建设力度,更要注重优化配置,才能促进城市功能有机疏解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维护规划刚性、严守开发边界,合理控制城市规模,用好存量建设用地,建设集约紧凑型城市;要突出问题导向,重点关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垃圾围城和热岛效应等“城市病”,提高治理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着力优化规划品质

特色文化和优良生态是杭州城市的独特魅力,要注重城市风貌塑造和文化建设。一要突出城市设计,规划方案切忌标准化、模式化,要从尺度、色彩、符号等细节入手,形成特色,防止类同;二要挖掘历史文化,尊重历史建筑、保留城市年轮,彰显“天人合一、诗画江南”的文化意境,呈现历史与现实交融的独特韵味;三要加强对城市生态带、景观带、通风廊道的研究、规划和管控,保持“真山真水园中城”的城市风貌,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山水城市。

(四)着力理顺规划体制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必须立说立行,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外地经验,提出可行方案。一要完善市区统一的规划管理模式,建立统分结合的规划实施体系,做到分级授权、职责明晰;二要加强乡村地区的规划管理,探索设立乡村规划所,逐步壮大镇村的规划管理队伍;三要构建由市政府定期评估、市人大常委会定期监督和社会舆论长期监督三方面组成的规划实施监督体系,确保规划落地。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来源:    作者:    编辑:徐可    
关于全市检察机关刑事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书面)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议程草案说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