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两会要闻 杭网记者跑两会 焦点动态 提案议案 两会镜头 评论观点 更多报道
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7年专题2017年全国两会评论观点
“两会内外习近平”系列之四:“我就是从贫困地区出来的”
2017年03月10日 18:19:47 星期五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3日下午,习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手榴弹炸跳蚤’是不行的”

凡事都要讲求正确的方法,扶贫工作也不例外。

“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2016年两会,习近平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这样说。

对于这个问题,习近平曾有过一个精彩的形容。

“为什么讲要精准扶贫?‘手榴弹炸跳蚤’是不行的。”习近平说,新中国成立以后,50年代剿匪,派大兵团去效果不好,那就是“手榴弹炸跳蚤”,得派《林海雪原》里的小分队去。扶贫也要精准,否则钱用不到刀刃上。抓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要一件事一件事做。

十八大后,习近平在一些贫困地区调研中发现,个别地方扶贫有时思路不对,好像扶贫都要搞一些工业项目。在深山老林里搞工业项目,没人才,没市场,成本又高,不容易发展起来。一句话,扶贫要实打实解决问题。

精准扶贫,目的正是为了提高脱贫攻坚成效。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做好脱贫攻坚这项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下好‘精准’这盘棋”。”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到河北省张北县的贫困村小二台镇德胜村“访贫”时指出,要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

在最近这一次的出京调研中,习近平对如何做好精准扶贫谈得很细致。不仅要做到“四个精准”,还要“三个多给”——即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致富的动力。

3月8日,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又用“绣花”功夫作比喻,要求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

“不破楼兰终不还”

干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在脱贫攻坚这场艰苦战役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习近平多次对于贫困地区各级领导干部提出要求。记者发现,可以八个字来总结:坚定信心、勇于担当。

首先,怎么看扶贫工作?决心要坚定、意志要坚强。

2016年2月,习近平来到革命老区井冈山。在那里,他指出,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

半年后,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期间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

其次,怎么开展扶贫工作?有热情、想办法、能鼓劲是必要素质。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满腔热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领导干部还要积极“出招”去完成。2014年3月,习近平在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考察时,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农村每个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今年两会前夕,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又对领导干部提出新要求: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总而言之,做扶贫工作的领导干部们,要和群众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最终的目的是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来源:人民网 作者:贾玥 赵青 编辑:汪浩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