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唯一一位动物考古学家是90后的女生,在她眼里每一块骨头都会讲故事 |
2019年07月30日 09:26:24 星期二 都市快报 |
她的眼里每一块骨头都会讲故事 除了实验室里的研究工作,宋姝也要直接参与到田野考古发掘中,对动物出土现场进行详细的记录与判断。 “我们动物考古人员不在现场,可能会错失、忽视一些重要信息。” “比如说在工地,有人挖到一些骨头,我就要去现场,首先看出土的环境,然后想着怎么把它们带回来。一般就是两种方式,一眼能看到可以拣出来的大骨头,就直接打包回来,还有些很小的,一般在淤泥里,就需要用一个0.5cm×0.5cm的网筛,组织人员过筛,里面会有各种小鱼料小骨片,混杂在一起,分挑一下,筛选出再带回来。” 带回实验室后,宋姝还要对动物骨骼进行记录,在一张小标签纸上,标注清楚骨骼种类、发掘地点、发掘时间、探方标号。 动物考古专家宋姝整理的骨骼标本。 “信息要精确,同一个地层,比如七层,我就要把所有七层的骨头放在一起,因为证明他们是一个时代的,如果说把七层和六层放在一起,那两个时代就混乱了。” 一般鉴定有几项内容,性别和年龄的鉴定,包括这个骨头的部位,它是一个头骨、股骨还是一个肱骨,都要判断,还要对骨头上面的痕迹进行观察,是人工痕迹还是自然痕迹,都要区分。 “有的骨头上可以观察到一些动物身上的病理现象,比如腿上骨折、脊椎上骨质增生,由此可以反映出当时人类活动的一些情况,比如说宋代什么时候有牛耕,然后在牛的那个肩胛骨上就能看到拉犁的绳子留下的痕迹。” 通过骨骼形态学的测量和观察、定量分析、年龄结构统计、考古学现象推测、新的动物种类、同位素分析、DNA分析等一系列依据来判断家养动物。 “我们现在经常利用的,像碳氮氧同位素,可以判断这个动物当时吃什么。锶同位素是可以溯源的,就是可以看这个动物从哪来的,就是从动物骨骼里进行这个同位素检测,跟当地的水土做对比,看它是不是本地的东西。如果说跟这个地区数值范围有差异,那我们可能就要找它从哪来的?是不是通过贸易从别的地方运来的?” |
作者:记者 金洁洁 吕磊 摄影 江玥 编辑:王玥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