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人的年货变迁透出消费升级 ​年的味道是回忆的味道
2019年02月02日 09:55:37 星期六  钱江晚报

他说,那时,自家吃的年货是这些,走亲访友送的也是这些,“可能别家没有做那么多,我们就送一点,比如带十斤腊肉,还有自家酿的米酒等。”如果过了正月初七,这些自制的年货还没有消化完,大人们就会把这些炖成一锅,“是不是会觉得很奇怪?其实很好吃。”刘远说。

“80后”筱婕:

年味就是餐桌上的那道“年年有余”

在“80后”筱婕的童年记忆里,家乡的淮扬菜,是全世界最好吃的菜系。过年,尤其如此。

狮子头、蛋饺、拌干丝、肴肉……一道不能少。而且,这些都来自长辈的手艺,每家都有自家独一无二的口味。

除夕夜,年夜饭甚是隆重,光是冷盘就得6道起。筱婕说,江苏宿迁人讲究讨彩头,好事逢双,因此,不管是冷菜还是热菜,都得是双数。菜也有讲究,比如,桌上必须要有鱼,但这道鱼,不是拿来吃的,“寓意年年有余,只看不能吃。饭也只能挖中间的一部分吃,同样的寓意。”于是,剩下的时间里,大家就吃馒头,“春节前夕,家里就会做很多很多馒头,大概上百个吧。放在前厅,用纱布盖住,要吃了就拿几个热一热。”

上世纪80年代,送礼就开始讲究起来了。在筱婕的印象里,大年初二,亲戚间就开始走动,食品商店买的锅巴、金果、喔喔奶糖、佳佳奶糖、巧克力,都是送人的年货。后来,又慢慢增加了牛奶、饮料等,“不过那会儿也没有现在那么富裕,家家户户都是把年货左手拿进,右手送出。”

“90后”曹杰:

没有玩具的大礼包就不是“好礼包”

有人说,“90后”是最幸福的一代,因为物质开始丰裕。曹杰,是个1992年出生的男孩,其实掰掰手指,过了年也27岁了。如今对年味越来越没有感知的他,回想起儿时,说:“觉得那时候快乐来得很容易。”

记忆中,杭州的年夜饭,并没有十分特殊的讲究。只是有几样必吃:春卷、八宝饭和炒腰果。对于杭州人来说,年二九就是小年夜,这一天就开始去亲戚家吃饭了,年三十得在自己家吃。于小朋友而言,那天就是看电视、吃水果、吃零食、放鞭炮肆意玩耍的“完美一天”。

到了初一,早上起来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吃完就开始愉快地“跑亲戚”。曹杰最喜欢的年货,是亲戚送来的,以旺旺大礼包为代表的各种大礼包,“里面有各种吃的,还有玩具。”曹杰说,如果妈妈告诉他,这个礼包还要转送给其他小朋友,他就会生气,“如果发现礼包里没玩具也会生气。”

“那时真的很容易满足啊。我记得有一年,爸爸在马路边给我和表弟一人买了一个红色的气球,开心得不得了,就算是现在回想起来,也依旧能感受到这种开心,现在经济这么发达,类似这样卖小东西的都没有了,应该也很难取悦小朋友了吧。”

其实,如今,有了天猫这样的平台,小朋友不是越来越难被取悦,而是,他们有了更多选择开心的机会。

时间是种很神奇的东西,它时而让我们回到过去,时而又使我们想到未来。我们常常在感叹过去多么好,却也庆幸如今的时代因为有了互联网变得便利和多彩。

这四代人记忆中的年货,有没有一件,也是你的?如今的你,又在置办什么年货?

作者:记者 朱银玲 编辑:郑海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