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杭网聚焦>>
你在暖途,有他们默默付出
2019年01月30日 09:26:46 星期三  浙江日报


高铁出发前,动车组司机汪小厦手比确认信号。本报记者董旭明 摄

高铁驾驶室:

司机都是“处女座” 争分夺秒去“算计”

1月27日20时33分,宁波站,离G9342次列车发车还有一个小时,杭州机务段动车组司机汪小厦对了下时间,戴好帽子、拉上行李箱起身出发。

跟着汪小厦从办公室奔向站台,着实有些费劲,庆幸的是一身制服小跑的帅小伙总能吸引旁人的注意,要找到他不难。十来分钟后,汪小厦赶到站台,和留守在高铁上的司机完成交接,他走进驾驶室开始整理“行囊”,并主动打开话匣:“怎么样?跟你想象得不一样吧?”

这是我们第一次走进高铁驾驶室,眼前所见和来之前设想的高科技感全然不同:除去操作台,可以活动的空间仅两三平方米,个子高一点的司机想要坐到驾驶位上还得窝一下身子,仅有的一把座椅也并不舒适。看到我们的疑惑,汪小厦笑着说:“开高铁没你们想象得那么高大上,这份工作其实很枯燥单调,驾驶室的设计正是为了保证司机最大限度地专注。”

汪小厦向我们比划着:前挡风玻璃的弧线设计看上去压抑,却能方便司机注视前方,第一时间观察远处有没有异物;座椅虽不舒适,却能让司机正襟危坐,脚下那块30秒必须踩一次的踏板时刻提醒司机打起精神安全驾驶;活动空间小,司机才能心无旁骛监测仪表。

开足公里数、考出几本机车驾照、心理素质过关才能“晋升”为一名动车组司机。进入杭州机务段6年,今年是汪小厦第一次以动车组司机的身份参与春运,他告诉记者,相比以前普通列车一天开一趟,动车组司机一般要开五六趟,神经一整天都绷得紧紧的。“早上在杭州、中午在宁波、下午在温州、晚上又到了南京,一个司机每天要运送一万多人,保证乘客的安全顺畅容不得一点马虎。”

春运,因为遇上高铁,这场人口大迁移变得更富温情,不在于多架起几条回家的路,更在于外出打拼的人对家的思念被高效出行温柔以待。这份温情的背后,是每一个高铁掌舵人近乎严苛的自我加压。

“绝对守时、细节控,每一个动车组司机都是‘处女座’。”汪小厦告诉我们,高铁准点是一条铁律,早点或者晚点都会影响其他线路列车的运行,所以他们在驾驶途中会争分夺秒去“算计”该开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

每次汪小厦驾驶高铁的时候,他在驾驶室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一旁的摄像头记录下来。如果你查看监控,会发现高铁运行全程,除了监测仪表,汪小厦要全程注视前方,观察远处有没有异物,“即使是一点点塑料薄膜勾住电网,也要及时降弓、汇报,防止影响列车正常运行,司机要练就一双千里眼,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

说话间,汪小厦拿出了动车组司机人手一份的“行车十件套”,其中包括无线电对讲机、提示牌、工作手册等。我们发现,他的工作手册上记录着每次出行任务的情况,细微到给每个站点开哪侧车门做上不同颜色的标记,提醒自己每次停站和站台指定的车厢位置控制在一根烟的误差距离。“这些不厌其烦的重复,都是为了让乘客能有更好的乘车体验,能够准点安全到站。”

在杭州机务段,汪小厦被称为是“最想家的人”。90后的他去年刚当上父亲,老婆和孩子都在老家安徽黄山,而他主要值乘的正是杭州东到黄山的高铁列车,每次到达黄山站,汪小厦都会习惯性地在高铁站遥望下家的方向,匆匆之间,马上又要驶出黄山,值乘高铁返回杭州。

“G9342司机明白!出站凭证好了,车门关门,到点开车!”从站台往里看,高铁驾驶室里汪小厦身姿挺拔、目光炯炯,伴随一系列手势和口号汪小厦慢慢发动引擎。接下来的3个多小时,汪小厦将带着身后3000多人返乡过年。

作者:记者 夏丹 张帆 李丹超 通讯员 蒋雨鸥 编辑:高婷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