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鑫坊:在城市改造提升中涅槃 百年建筑群风华重现
发布时间:2019-09-18 10:22:29


这是一处大隐隐于市的历史街区,青砖铺就的圆拱门上,“思鑫坊”三个黑体大字镌刻着说不完的故事。置身其中,入门处皆可见几条雕花石门楣,黑漆大门上一对铜门环,留有民国范的高档小洋楼连青砖上的编号也依稀透露出当年建房时选材的考究……眼前的一切虽历时光磨砺,却仍屹立百年而不倒。

家住承德里一弄26号的宋广谟是思鑫坊最早的一批原住民,与祖国同岁的他见证了思鑫坊年轻时的芳华,也曾为它的脏乱破败叹息,如今,他在涅槃后的思鑫坊守着一家杂货店,过着幸福的日子。

守住芳华:满载百年历史 老底子的芳华历久弥新

提及思鑫坊,便绕不开老底子流传的那些旧闻。民国初年,原建在湖滨一带的旗营被拆,后重筑马路、开办商店,形成了今湖滨地区格局。旗营地区改造过程中,杭城第一次引入西方城市的开发模式——政府规划整理土地、出售,私人买地开发。以此为契机,丝绸商人陈鑫公向政府买下了其中的“福昌巷”地块,也就是现在龙翔桥服饰城所在的地块,建起了两排在当时最为时髦的石库门建筑,取名思鑫坊。

百年前,经精心规划,统一建设的思鑫坊曾是杭州城里最好的石库门里弄建筑群,是杭州近代建筑文化的精彩符号。在那个时候,想住在思鑫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跟着宋广谟的思绪,我们回到了他出生的那一年。1949年的一天,宋广谟的父亲差人拉回来一车整整4800块大洋,买下了这套占地约100平米的两层半小洋房。“那会儿,武林广场的水田也才200块大洋一亩,这宅子当时能买24亩田呢。”在宋广谟的记忆里,当年的思鑫坊堪称杭州市中心豪华稀缺房,放在“摇号时代”的今天,大部分人得败兴而归。

一座思鑫坊,半部民国史,这种说法已经有些年头了。把一处地标说成百年历史象征之一,一方面是说建筑,一方面也是在说这里出现过的人物。作为彼时杭州最高档的公寓,自然有不少社会知名人士居住在这里。

“思鑫坊直弄1号、2号院是民国时期杭州银行董事长徐梓林的故居;与徐宅一墙之隔的三层小楼住过胡雪岩的侄子,就是浙江兴业银行董事、总司理胡藻青......”印象最深的是国民政府上将何柱国。宋广谟回忆道,七八岁时,在弄堂里碰上,那位高大的将军总会慈爱地摸摸宋广谟的头,后来,他爱上种花,每次向何柱国的花匠讨些稀罕花籽都能成功。说起这些相处过的或者素未蒙面的“老邻居”,宋广谟如数家珍。那时候的思鑫坊,热闹得很。

现如今,只要得闲,宋广谟便会散步到不远处的孝女路1号,那里的“百年思鑫坊历史文化陈列馆”记载着“老邻居”们的故事,记载着那段属于思鑫坊的芳华,历久弥新。

再现风华:洗尽满身油污 百年建筑今朝风华依旧

假如你现在踏入思鑫坊,一定会惊叹于它说不清道不尽的风情,惊叹于它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如初的风采。但它,也曾短暂地迷失过。

90年代中期,不少经商者瞄准了思鑫坊临近湖滨商圈,紧挨龙翔桥的绝佳地理位置,纷纷来这片地带做起了服装生意。渐渐地,外来务工者多了起来,早先洋楼的院子越来越拥挤,原本闹中取静的弄堂里也开出了一间间小餐馆。随之,人声嘈杂,油烟扑鼻,污水横流,思鑫坊彻底没了往日的“贵族范儿”。

回忆起儿时情景,宋广谟说,他最爱在家对面的小花园里挖泥鳅,捉蛐蛐儿。后来,小花园被拆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四层楼的违建,这些房子后来大多租给了开快餐店的和做服装生意的人。“当时何柱国旧居入口处就开了一家餐馆,附近的人常年不敢晒衣服,胡藻清故居也到处都是违建的平房、水台和厨房间,成了兼做仓库的群租房......”如今想起这些前尘旧事,宋广谟依然是藏不住的心痛,曾经他也一度想过要搬迁。

2014年,事情迎来了转机。借着G20峰会契机,西湖边多处历经百年岁月洗礼的老建筑得以重现昔日风采,思鑫坊也被列入改造提升工程范围之内。于是,宋广谟口中曾遍地开花的排档、面馆、小吃店已然消失,原本拥挤的弄堂豁然开朗;广告牌、灯箱之下,被遮掩几十年的青砖、老墙得以重见天日;墙上中西结合的雕花装饰,过街楼上古朴的“思鑫坊”大字“修旧如旧”......经过几年的改造提升,思鑫坊已完美融入了大湖滨商圈,成为了生态优美的民国风貌体验街区,成为了西湖边独有的文化秀场。“现在么环境越来越好,家旁边也规划得这么好,我们肯定是不想搬了。”宋广谟说,他还会陪着思鑫坊一直走下去。

如今,从宋广谟家中走出,你一定会忍不住感慨这“民国第一贵族居住区”竟如此富有往日风华。云卷云舒,百年一瞬。最早建于1913年的思鑫坊,在城市改造提升中慢慢找回自己的优雅,一眼望去,这里的生活好像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颜君如 通讯员 王敏锋 徐超   编辑:刘文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