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杭网聚焦>>
 
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尚可: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都渴望我们去热爱、唤醒、培育和引领
2019年09月25日 10:49:45 星期三  都市快报

开学了,沉寂一个暑假的杭州第二中学,迎来了新一届学生,穿梭在教学楼、操场、食堂中间,校园里一派活力景象。

9月10日这天,是尚可教师生涯中的第35个教师节,我们在学校见到了他。气质儒雅,逻辑严密,一如他以往的风格。

从杭州第二中学,到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杭州高级中学,两年多前,时隔近20年,尚可重新回到杭二中,掌舵这所全国知名的学校。

他在今年开学典礼上的一席讲话,已传遍全网——二中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尚可用三句话告诉大家:心中有梦、脚下有路、眼中有光。而这,也是他一路走在教育路上,默默对自己说的话。

我的高考作文题是《路》

写到热泪盈眶

尚可,淳安人,1962年底出生。青少年时就爱读书,渴求知识,对教育、真理的求索,贯及一生。

1978年春,高二的尚可参加高考,当时的作文题是《路》,他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

“原本觉得看不清前方的路,能走的路很少,不知道未来能做什么。就在这时,高考恢复了,这就像生命里的一场及时雨,滋润心田,甚至像一颗启明星,照亮前方。虽然不知道路要怎么走,但前方总有期待。现在想想,真是热泪盈眶。”尚可说,试卷写满了还不够,找老师要了一张纸继续写。

这种“文思如泉涌”的喜悦,来自于心中有了一个梦,真实可触碰。共同做这个梦的,还有他30多岁的语文老师,师生成了“同学”,一起备考。

他的回忆里,处处都是诗意:中学周边都是山坡和茶园,雾蒙蒙的清晨里,每一条田垄上,都是捧着书本的同学,在如饥似渴地读书;有时晚上停电,语文老师就提着防风的马灯到教室,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读佳作、名篇,马灯暗淡,但在一双双求知的眼睛里,不亚于一束火炬,照亮前方。

2017年,高考恢复40年,尚可应约专门写下一篇《我为高考热泪盈眶》文章,纪念当年那段岁月。

就是这场考试,让他拨开云雾,看见人生的方向,从此和教育难分难解。这场考试成为他命运的拐点,也成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拐点。

“现在,我和孩子们说这段历史,我更想说的是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是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的。国家发展了,才有个人的机会。”

做一位好老师

一个无悔的选择

1978年夏,受老师的影响,尚可考入了浙江师范学院数学系。还没走出过淳安县的17岁少年,来到了金华的大学校园。

四年后,21岁的尚可毕业,进入浙江省严州师范学校成为一名数学老师,给一批比他大10多岁的民办教师当班主任。这期间,他从教导处副主任,到团委书记、学生处主任,一步一个脚印。

工作11年后,尚可进入杭州大学数学系攻读研究生。此时,他正试着探索另一条人生路,想给生命加点火力。他喜欢法律,备考一个半月,通过了律师资格证的考试,筹备和朋友合开律师事务所。与此同时,他也被朋友推荐有了进入杭州二中的机会。最终,在艰难的选择后,放弃了律师工作方向。

“有过离开教育的感受,才觉得教育更是柔软温暖的,心灵是自由的,难以割舍。”

1996年初,尚可成为杭二中的一名数学老师,从此,和普通高中结下不断的缘分。

2001年,杭二中搬到滨江,开启了滨江时代。尚可作为副校长和师生们一起,在这崭新的校园里,做第一轮播种的人。

采访那天,尚可坐在办公室,背靠一书柜的教育书籍和文学名著等。窗外不时有汽车快速开过,外面涌进的风,吹动了他额间的头发,几缕斑白。

“想当初,二中刚搬到这里时,除了东方通信,周边几乎都是农田和远处的村落,如今滨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杭州人口多了,版图大了,城市越来越美丽和诱人,越来越充满着勃勃的生机。杭州的学校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和现代。杭州的教育发展,满足了老百姓在家门口‘好上学’和‘上好学’的需求。伴随着杭州教育的发展,杭州二中也逐渐成为了大规模的新型教育集团,进一步为杭州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贡献力量。”

“教育是谋生度日的职业,教育也是实现价值的事业,教育还是自己的重要生活。每个人都是一滴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只有集合在一起,汇聚进江河,才能掀起浪花。” 他缓缓对记者说道。

作者:首席记者 张娜 编辑:郑海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