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兰珠(助人为乐)
发布时间:2019-02-22 星期五

志愿服务行大爱,行善奉献显真情

朱兰珠,1953年6月出生,拱墅区半山社区居民,社区骨干志愿者。说到朱奶奶,社区的居民都不会陌生,她是远近有名的免费理发师,也是医院常年的义务导医员,更是十几位贫困学子眼中的爱心奶奶。她用自己的暖心服务温暖着身边的人,她用自己的实际践行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退休却不“离岗”,“服务”当成事业

朱奶奶曾是杭钢医院的一位后勤人员,出纳、挂号、采购,在医院工作的那些年,让朱奶奶对杭钢医院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退休后,她却始终没有远离曾经的岗位。这几年,杭钢医院的病人越来越多,但是医生和护士的数量有限,很多病患在医院有问题都没处问,因此志愿者的存在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当医院后勤人员打电话问朱奶奶,可不可以每天上午回医院帮帮忙的时候,朱奶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于是,每周一到周五的上午,朱奶奶又重新回到了以前熟悉的“岗位”,成为了医院小儿科的志愿者,这一干又是一年多。“每年腊八节,我要烧100多斤米的腊八粥,烧整整三天,分给邻里街坊,早几年还大锅小锅地用三轮车拉到医院去”说起以前在医院的生活,朱奶奶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现在只要有空,她还是经常到医院去看看,每周坚持去给住院的老人们理发。“服务”,这是朱奶奶用一生去经营的事业。

坚持不懈志愿服务,义务理发形成精品

朱奶奶有个黑色的小包包,每次出去志愿服务的时候,总会背着它,一套志愿者的小马甲,一顶小红帽,还有一套理发用的专业工具。每次社区有志愿服务,朱奶奶随叫随到;运河广场每年的大型志愿服务,朱奶奶都是常客。有一次运河广场志愿服务活动当天漫天大雪,朱奶奶仍坚持带着孙子来到现场给大家义务理发,赢得在场的人们纷纷点赞。从五六年前开始,朱奶奶还担任起了杭钢医院住院部定点服务的理发师,为此,她还特地留了一套理发工具在医院,只要住院部来个电话,朱奶奶马上就到。杭钢医院有很多年纪大的病人,他们常年住院,卧床不起,亲自去理发相当不方便,所以朱奶奶担起了给大家义务理发的责任。这些年里,朱奶奶平均每周去医院理发两次,每次理发少则六七人,多则二三十人。20余载光阴,不知不觉她已经为万余名住院老人理过发,光去年就给了老人们理了五六百个头。老人们总是投来感激的目光,翘起大拇指对她的理发手艺连连称赞。朱奶奶已经和这些老人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在朱奶奶的心里,他们早已经被当成了自己家的老人来照顾了。

二十余载省吃俭用,退休金圆贫困孩子求学梦

资助贫困学子是朱奶奶已经坚持近30年雷打不动要做的事。她常说:“我每个月省一点钱出来,就能帮助很多人了。”朱奶奶因为提前退休,所以每个月退休工资并不高,但是只要别人有困难,她还是尽力去帮助,“我每个月少花几个钱有什么关系,只要能帮到别人,我就很开心。”28年前朱奶奶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家住海宁的姓许的男孩,因家人重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导致男孩辍学在家,于是朱奶奶就每个学期给他寄去1200元,一直资助了他7年,让她欣慰的是,如今,这个男孩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成为一名孩子的父亲。从10年前开始,朱奶奶发现每年11月吴山广场都有爱心结对的活动,这些孩子多数来自浙江贫困的山区,看到年幼的孩子没钱读书,这一张张的照片让她想起了自己年幼时的情况。“我是被领养过来的,小时候家里穷,小时候很想读书,当时正是有了不少人的帮助,才有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今年过年前,朱奶奶又给丽水庆元的一个叫吴易峰的孩子寄去了500元钱,“他爸爸得了慢性病,要长期服药的,妈妈身体也不好,一家人都住在山区,务农的,家里条件很差,但是孩子还是挺努力的,今年已经三年级了。”这已经是朱奶奶资助的第11位来自丽水的贫困学生了,“我有一个小册子,纪录着这些受助孩子的信息,有来自莲都雅溪中学的刘同学,有来自云和江滨小学的杨同学……都是些贫困的孩子,我每年都会寄点钱给他们,资助他们到初中毕业,圆了他们继续求学的梦。”这些年的资助算下来,前前后后至少捐出去了五六万元,但朱奶奶从未心疼过,朱奶奶说,她现在有这个余力,就决定将这种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传递爱心接力棒,行善奉献代代传

朱奶奶做志愿者时经常会有个孩子跟在她的身边,这是她的孙子项徐煜,小小年纪的他已经参加过很多次社区志愿服务了。这是朱奶奶的教育理念,她不仅注重言传更注重身教,坚持让孩子多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让孩子感受服务他人时收获的满足和幸福。作为小小社区安保志愿队的一员,高温天里,顶着烈日参与了平安志愿巡逻,看到辖区道路边有垃圾,就主动弯腰拾起;看到车站辛苦值守的志愿者们,他捧着西瓜送来一丝清凉……当别的孩子还在空调房里玩着电脑的时候,他正零距离地体会着当一名志愿者的付出与快乐,更为年轻的一代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在奶奶的鼓励下,孙子也成为了“彩虹计划”资助结对的一员,与庆元实验小学的一个男孩成功结对,以后每年用省下来的零花钱去帮助另一个孩子,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别人。祖孙两人还积极参加社区各类活动,志愿服务的队伍里总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将志愿服务和行善奉献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化为快乐生活的源泉,更作为家庭教育理念传承给一代又一代。


来源:杭州文明网   作者:   编辑:王洁
相关阅读:
    [上一篇] 戴玉兰(助人为乐)[下一篇] 王樟仙(孝老爱亲)
    版权所有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www.hzwmw.com 浙ICP备06032142  E-mail:hzwm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