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群(敬业奉献)
发布时间:2019-04-28 星期日

为了教育事业只争朝夕

陈立群,男,汉族,中共党员, 1957年11月出生,教育硕士,原杭州市学军中学校长。现任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荣获杭州市劳动模范、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杭州市首届感动杭州十大教师、杭州市杰出人才奖、最美杭州人、最美浙江人、浙江教育2017年十大年度新闻人物、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黔东南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贵州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中国教育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2016年,年届60的陈立群从杭州学军中学校长岗位上退下来。他自己也没想到,千里之外的贵州省台江县会成为他再次出发、奉献牵挂的热土。

从浙江桐庐毕浦中学,到窄溪中学……杭州长河高中、学军中学,30多年基础教育校长生涯,陈立群都是在浙江书写的。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生源,不同的起点,他的管理均能从量变到质变,化腐朽为神奇,把原本普通后进的学校带到当地拔尖的水平。2001年,他在浙江首开“宏志班”,以“回原籍高考”的大胆创举践行教育公平理念,更以“宏志精神”的兴起、发展和迁移的实践研究,举起“精神教育”大旗。自2016年3月来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义务支教,并于同年8月应邀担任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这位花甲老校长,已拖着病躯在这大山深处扎根工作了三年多。

台江是中央组织部和杭州市对口帮扶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山区县。全县2016年财政收入2.7亿,财政支出15亿,主要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台江民族中学3000多名学生中,属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达1200多人,他们的父母,大都在外省打工。台江也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誉,全县98%的人口是苗族,世代居住在大山深处。

自陈立群担任台江民族中学校长以来,学校悄然蜕变,让人刮目相看:

此前,全县中考前100名学生,留在本地读高中的只有十来个人。而近两年,台江民中招生录取分数线提高了近两百分。考上本科的学生,按照进出口增量计算,已经从全州垫底冲到了全州第一。辍学的学生从以往的每年100多个,到近两年的净流入。

除了有目共睹刷新历史记录的升学率,更让人欣慰的,是师生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学校一扫怠惰慵懒之气,校园里处处有一种蓬勃自新、向上生长的力量。当地老百姓用自己的选择,表达对陈立群校长的支持和信心:2017年,台江县中考前100名学生,留在本地读书的有95人;2018年,全县中考状元也第一次留在了台江民族中学。陈立群用自己日复一日的爱心奉献,改变了学校教育的生态,也通过学生的进取有成,改变了若干贫困家庭的命运。2018年,他获得“贵州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和“中国教育年度十大人物”荣誉称号。

奉献爱与责任 垂范事业标准

“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与责任感”,这是陈立群常对师生们说的一句话。作为教育工作者,他认为这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要求,要把这句话刻在内心、形成习惯。

每天早晨六点半、课间操、晚上九点半,这是陈立群在校园巡查的“校长时间”。只要不是外出研讨开会,他一定准时出现在师生面前。三年以来,每天如此。上任伊始他便力排众议,坚持将过去教师上班打卡的时间提前,确保教师和学生在工作学习节奏上保持“同频共振”。

在台江民中全校教师大会上,他说:“人生而平等。每个人来到地球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发展的机会。一个人的成功,就是父母赋予的天资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在此过程中,旁人有帮助他们走向成功的义务与责任。这种帮助不应带有任何主观诉求,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这样一种“爱与责任”的情怀,贯穿于陈立群的日常,也是他以身垂范的工作标准。

刚到台江民族中学上任,走进学校食堂,陈立群直接被“吓”到:刚端出来的菜盆边上,密密麻麻停满了苍蝇。诺大一所学校,只有一个食堂一口锅。一到用餐时间,师生们排着长队,半天打不上饭。学生宿舍也十分糟糕,几十个人在一个大房间,除了床,几乎没有什么配套用具,卫生间气味扑鼻……

他首先下大力气解决师生吃住问题。学生食堂,从一个增加到三个,消除了打饭排长队现象。另单独开设教工食堂,通过伙食补贴降低教师餐饮开支,提高伙食质量,严格卫生管理,教师们从过去大都回家吃饭,变为一日三餐在校吃饭,这样和学生交流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原本一拖再拖的学生宿舍工程,很快完工并赶在新学期开学前投入运行,学生搬进了六到八人、带独立卫生间的宿舍。

台江民中的学生家长,有一半以上在外打工,很多学生缺乏完整的家庭关爱,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还有的因为重男轻女陋俗从小被遗弃,或者父母离异。由于学生家庭普遍收入不高,一旦遭遇大病或者意外,常常直接影响学生学业。作为一校之长的陈立群,更像一个大家长时时为孩子们操心。

和过去在浙江关心、资助“宏志生”一样,到贵州工作之后,他继续出钱资助了多个贫困学生。只要听说有师生生病住院,他再忙也要挤出时间亲自去探望。一天晚上十点多,陈校长去医院第二次看望高烧住院的学生田美。这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妈妈远在广州打工。尽管病得较重,田美执意要求第二天回校读书。陈校长说:“生命重要,还是学业重要?”田美回答:“一样重要。”陈校长俯下身子,亲切地对田美说:“傻孩子,学业拉下了,还可以补,而生命只有一次。”田美含泪表示:“我不想自己将来还是过妈妈现在过的日子。”多么朴实又迫切的愿望!简短的交流让陈立群揪心不已。离开医院,他就对田美回校后的补课做了周密安排。当田美安心治疗后出院,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很快就把耽搁的课程补了回来。

高一(3)班学生毛进行是2018级高一报到最晚的学生。暑期,他搭乘叔叔的摩托车从老家赶往县城,不幸遭遇车祸,腿被甩骨折住进医院。

要不是陈立群校长想办法帮他解决医药费问题,他的手术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更谈不上如期上学了。出院时,陈校长出钱特地安排校办老师去凯里买了轮椅送到医院,把毛进行接到学校。虽然还不能正常行走,但毛进行每天坐着轮椅学习,课程一点都没有耽误。

如今,陈校长的家访足迹已遍布全县各乡镇的许多苗寨,看到处在暂时困难中的贫困家庭,他总是忍不住出钱帮扶,累计已达10多万元。

行动是最有力的语言。陈立群的到来,让师生们从他身上展现的爱心和责任感中看到了几乎已经暗淡消沉的希望。在陈立群收到的厚厚一沓学生和家长来信中,大多是感叹学校发生的巨大变化,如“教师们工作更加认真负责了”、“晚自习终于静悄悄了”、“食堂与寝室条件大大改善了”等等。高三学生唐娜娜在学校宣传栏里贴出了一封公开信表达自己的心声:“你的到来让我对自己重拾信心,你的到来让我的未来充满希望。我在这三载岁月中沉浮,却在这三年岁月的末班车遇见了你。你像天上的星星,即使我永远无法触及,却可以循着光亮的方向,一直向前。”

倡导依法治校 深入扶贫扶志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陈立群认为,校长对管理的理解和实践,直接决定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管理有权力管理、制度管理和人格管理三个层面,每一种管理方式的权重选择,要依据所面临的现实情况进行调整。

到台江工作不久,陈立群去听了一堂数学课。陈立群本人就是数学老师出身,才听了几分钟,就听不下去了。下课一看教师备课本,果不其然,这是一堂照本宣科,没有教案、教师“跟着感觉走”上下来的课。

陈立群生气地说:“我宁肯让优秀老师多上几节代你的课,也决不让你再误人子弟!”从此,这位老师再也没有能够走上台江民中的讲台。

陈立群上任数月,一下子就端掉了几位上课松松垮垮的老师饭碗。这件事迅速传开,震动了整个黔东南。

每周推门听课,这已经成为陈立群的职业习惯。老师们看到陈校长推门进来,多少都有些紧张。对事关教学的关键岗位,陈立群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老师们的推荐,很快做了人员调整。台江民中的教学氛围迅速改观。

针对教师在工作中的懒散局面和学生迟到现象较为严重的情况,陈立群利用学校校务会议、行政会议、国旗下讲话、每周教职员工大会、学生大会等机会,传递教育新理念,推行年级组扁平化管理,强调坚守教育常规的重要性。

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每一项制度的出台,都要通过校务会议、行政会议、班主任会议、全校教工大会、全校学生大会等逐级凝聚共识和统一认识,一经修订成文,就要在执行中强势推进。开学以来,学校相继修订出台了《台江县民族中学教师课堂常规》《台江县民族中学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等10多项管理制度。学校还及时召开了教代会,对相关制度进行讨论修改并表决。县教科局还组织全县各中小学的校长和工会主席到台江民中观摩相对规范的教代会。

陈立群常引用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的观点:“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长,其次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家长,他格外重视“心灵唤醒”“精神教育”的力量。

走近台江民中的教学楼,两幅巨大的红色条幅格外醒目,文字是陈立群亲自撰写的。

上联:一生诚做基,不装不作不混,励志笃行出大山;

下联:万代勤为本,用力用脑用心,真才实学报家国。

初到台江民中,听课时,偶尔发现一个高二教室的愿景墙上贴着一位男生三年高中的愿景是“娶一个老婆回家”,陈立群当即找到班主任,带着责问的口气说:“你怎么可以把学生闹着玩的东西放在相对严肃的愿景墙上。”班主任带着委屈说:“这就是这个学生的真实愿景啊!”将信将疑的陈立群找到这位学生,学生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我的父母交代我说,寨子里有很多光棍,你书读得好一点差一点都没关系,但一定要娶一个老婆回来。”

自从陈立群做了台江民中的校长,师生们就多了一个节日:“12.9励志节”。每年这一天,高三年级的师生以班为单位,都要在校园里种一棵“志向树”。树的下面,还埋有一个瓶子,里面是全班师生的高考志向和人生理想。从台江民中的大门往里走不多远,就能看到全校师生植下的“志向林”,虽然还是幼苗,但已是葱茏一片。

张二里,台江民中2018届毕业生,高考上了一本线,现正在省城的大学就读,她的专业是英语。她说,她的老家——台江县方召乡太缺外语老师了,孩子们中考高考在英语上吃亏太多了。毕业之后,她想回到家乡做一名优秀的外语老师,让苗族孩子也掌握这个打开世界的钥匙。她的这个愿望,已经埋在台江民中的“志向林”了,她一定要让它实现。

树是苗族的图腾。苗族同胞有“生死一棵树”的习俗:出生时种一棵树,离世时把这棵树砍下,作为自己的棺木。陈立群为苗族人和树木的生命关系,充实了“志”的新内涵。

陈立群通过班会,成人仪式,升旗演讲,朗诵比赛,游学,社团活动,读书活动等等,强化激发师生们对“志”的理解和思考,希望苗族师生都能培养起“高远的志向、高昂的志气、高雅的志趣”,成为引领、陪伴一生的精神武装。

陈立群还通过布置暑期修家谱,举办全校文体艺术节活动等形式,引导师生从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角度,来理解上学读书的使命与价值。

“我来支教,时间总是有数的。我要培养一支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他们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血脉。”就任不久,在陈立群指导推动下,台江民中出台并启动了“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计划主要包括三个工程:“小荷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

“小荷工程”,针对刚走上工作岗位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主要培训课堂常规,教师基本功。

“青蓝工程”,针对工作三到八年的老师,旨在提升其业务素质,站稳课堂,成为骨干。

“名师工程”,针对工作八年以后的老师,旨在开阔视野,形成特色,树立风范。

针对台江民中教师大都毕业于本省院校的实际,陈立群利用自己的资源,为教师们尽量创造走出去学习的机会。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送出去六批老师,每次20名左右,到杭州的名校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流学习。台江作为中组部和杭州对口帮扶的扶贫点,陈立群也争取让外面的优秀教师轮番到台江民中支教,让教师队伍如源头活水流动起来。

学校开设“新苗讲堂”,每月请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前来给全校教师进行讲座。以“新苗讲堂”为平台,开展青年教师“励志演讲”比赛,由学生担任评委。意在让师生志趣相投,教学相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如何在欠发达地区恢复和创设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良好民风?陈立群号召老师们走进寨子,把社会最底层撬动起来,让百姓们充分认识到教育对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重要意义。在中组部帮扶台江工作组的协调下,陈立群亲自培训驻村第一书记,内容包括教育与脱贫、尊师重教、家庭教育等等。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考后,陈立群将教师分成几个组,走进寨子给高考中榜家庭送喜报,大力宣传“考出一个孩子、脱贫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寨子”典型事迹,启发村民重视教育。

在台江民中举行的一次学校发展座谈会上,时任中组部驻台江工作组组长、台江县委副书记赵凯明说出了感受最深的四个方面:一是全社会对台江民中的信任指数在快速提升;二是民中教师的精气神在快速提升;三是民中学生的上进心在快速提升;四是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快速提升。

热爱民族教育 推动团结进步

中组部陈希部长来校考察调研时,陈立群在汇报中提到:“所有的帮扶总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关键在于增强贫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他对支教教师提出的三项任务是:教好自己的学科,带好所在学科的青年教师,在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开展积极进取的儒家文化的引领。

陈立群曾两度被聘为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应邀为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全国优秀校长研修班授课30余次。来到黔东南以后,已多次应邀为黔东南州贺代明、汪海清名校长工作室的校长们义务授课。并被聘为“黔东南州校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首席专家”和“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专家贵州省工作站专家”。贵州省教育厅专门成立了“贵州省陈立群名校长领航工作室”,30名学员来自贵州全省各个地区。如今,陈立群义务作报告开讲座的足迹已遍布黔东南州的所有16个县市以及州外的其他一些县市,累计义务作报告开讲座60余场,接受培训的校长教师已超过一万人次。在听了陈校长的报告后,当地的校长教师们都说:“陈校长的报告是至今为止所听到的最好的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非常接地气,收获很大。”台江县教科局为了充分发挥陈立群的名校长引领辐射作用,把全县的18位初中小学校长分成六批,每批3个,到台江民中陈校长这里跟岗学习。陈校长总是热情地与他们结成朋友,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从更高的高度和更宽的视野上一一给予解读。

2019年2月,贵州省委组织部、贵州省教育工委、贵州省教育厅联合下文,要求全省各县市区学习推广台江县教育“组团式”帮扶的经验。

一直以来,陈立群校长为人低调,始终保持着知识分子的傲骨清风。不买一分钱房产,不炒一分钱股票,全力投入于自己所钟情的教育事业。认真读书,潜心教书,静心著书,已撰写和主编了《我的教育主张》《教育的真爱、假爱与错爱》等教育书籍16本。他在《人民教育》发表的文章中提出当下校长缺乏“使命意识、傲骨清风、人文情怀、‘道’的坚守”;《人民教育》杂志还专门以“当下校长缺什么”为题,发了微信推送。在黔东南,他以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为己任,在《人民教育》杂志上发表了“教育扶贫,首先要扶的是精神”、“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留守家长’”等文章。对于支教工作,陈校长始终怀着一份感恩之心。他在接受“浙江卫视”采访时表示:“我一直感恩过去的宏志生,现在的苗族同胞,是他们给了我想做一点平民教育工作的机会,是他们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是他们提纯了我的办学思想,是他们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中国那么大,教育欠发达地区那么多,总要有人站出来去做这件事。”

来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他不拿一分钱的工资奖金,至今滴酒不沾,基本不出席饭局,别人宴请时,总是以“对不起,我是来支教的”进行谢绝。与此同时,他与爱人商量决定,把他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杭州市杰出人才奖的20多万元钱拿出来,设立“台江县民族中学陈立群奖教金”,奖励在台江民中扎根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并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这个奖教金分为“爱心奖、责任奖和育才奖”,每个奖项评选3人,每人奖励5000元,每年年底发放一次。目前该奖金已先后发放了三次。陈立群还表示要想方设法,让这个奖教项目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赤心为民,青山作证。做了大半辈子基础教育的陈立群,本着“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信念,仍然只争朝夕地奔走在“人民教育”这条 通往未来的大道上。


来源:杭州文明网   作者:   编辑:王洁
相关阅读:
    [上一篇] 萧山区713公交司机和乘客救援群体(见义勇为)
    版权所有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www.hzwmw.com 浙ICP备06032142  E-mail:hzwm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