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根(敬业奉献)
发布时间:2019-10-22 星期二

最美乡村医生48年扎根乡村默默奉献


他,扎根乡村48年,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他,心系群众、助人为乐,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家乡人民的真情真爱;他,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家庭医生”、“贴心医生”。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浙江省优秀乡村医生”、“第三届余杭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他叫杨永根,是杭州市余杭区乔司街道良熟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名责任医生。

一、扎根基层,奉献初心不改

1971年,年仅17岁的杨永根经村里推荐,到当时的乔司乡卫生院参加培训。半年后,他成了一名血防员,协助治疗血吸虫病,就此成了村里的赤脚医生——每日走村入户,守护着村民的健康。

改革开放后,实行分田到户,村里不少人的心思开始活络起来。乔司虽是富裕地区,但乡村医生相较其他行业,收入并不那么可观。杨永根看到身边的几个朋友选择了经商“赚大钱”,一度也萌生了离开岗位另谋生计的想法。谁知,当他将这个想法向病人们透露之后,不少他多年的老病患竟主动找上门来,再三恳求他留下。

“开始自己也很纠结……”眼看着朋友们都挣得比自己多,杨永根的内心一度很矛盾。但寻遍了村子里,也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多年来攒下的这份感情又实在难以割舍,就坚持留了下来。“我能感觉到,他们确实离不开我。”杨永根说。

杨永根这一留,就是40多年,如今已年逾花甲的他,依然坚守在良熟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室里,怀揣当年从医的初心,照料着良熟村780户人家3200多名村民的健康。多年的积累,已然令他成为了当地百姓的“健康大字典”——村里514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17名精神病患者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面对这么多长期服药或处在康复期的患者,他亲自负责进行规范化健康管理,定期上门访视,量血压、测血糖,随时指导用药与保健。

2011年,伴随着良熟村的整村拆迁,780户村民搬离了原来居住的村庄,230多位年事已高的老人由于行动不便,搬进了村里新造的老年安居点。安居点离卫生服务中心比原先的村子远了不少,但杨永根依旧每天坚持上门一趟,他说,这里是他的牵挂——哪一层哪几户老人身体有什么不适,在吃哪几种药,哪几个老人需要重点看护,甚至老人最近吃了什么,他都烂熟于心。除了老年安居点,目前村里还有300多位老人由于拆迁搬离,散居在临平、乔司街道等各个地方。不管路途多远,杨永根都会主动上门拜访,看看他们有什么需要。如今不管走到哪里,碰到了谁,大家都会上前来向杨医生问好。在他们眼中,杨永根不仅是看病的医生,更已成为了无话不谈的老朋友。就在今年,有900多人同他签下了“家庭医生”的合约,他说,这个重担,自己会一如既往地挑下去。

二、贴心细心,乡亲的“好亲戚”

1995年前后,当时的村卫生服务站还未纳入到街道统一管理,“那段时间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出诊”,杨永根回忆起那段日子,依旧记忆犹新。虽然多是一些伤风感冒、小孩腹痛之类的常见病,但他还是不敢大意。为了更好地服务病患,杨永根甚至住到了服务站里,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到家里与亲人团聚。“平日里回家去不是不行,但万一深更半夜病人找来,一家人都会被吵醒”,杨永根说,哪怕牺牲一点团聚的时间,如果能换取一家人好好休息又能照顾好病人,他也觉得值。

乡亲们的困难与需求始终是杨永根最深的挂念,“像家人一样细心贴心”,这是许多他曾经的患者对他的评价。对于弱势群体患者,他尤为关注:一位张姓病人患肺结核长达7年半,因为他行动不便,杨永根每天坚持早晚上门为他打针。七年多时间里,病人先后三次大出血入院抢救,都因为杨永根发现及时、照料有方,被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直到去世前,他还一直对杨永根念念不忘。

还有一位患严重精神分裂症的俞某,杨医师亲自送他到杭州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出院后,杨永根又两次专程去医院讨教管理和继续治疗的方法。有时患者不肯服药,杨永根就耐心劝导并给病人喂药,就连理发这样的基本生活服务也被他揽了下来。寒来暑往,一晃八年过去,直至俞某基本康复,他还坚持每月上门探望至今。

三、业务全面,村里的“多面手”

杨永根说,要当好这个责任医生,光会看病不行,还必须是个“多面手”。对于和公共卫生相关的工作,他更是不厌其烦一项一项地抓。为何要如此细致?这源于多年前村里爆发的一次传染病……

当时,良熟村中许多村民家中都养羊。因为部分村民误食了病死的羊,导致染上了炭疽,不少人发烧、浑身溃烂。“那时候我们没日没夜地出诊,国家也很重视,派了专家组来村里驻点,我就协助他们把病人隔离开,给羊圈消毒。”虽然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但却带给了杨永根深深的思考:“工作还是要做在平时,不光要做好监测,更要把一些生活常识跟乡亲们讲明白!如果等到传染病爆发再来当‘救火队员’,保不齐就要出岔子。”

自那以后,每到夏秋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他就要对村民的饮用水质进行监测,确保饮水安全。每逢村民家里有什么红白喜事要聚餐,每道菜他都要采样送检,对厨师进行资格认定,对餐具消毒等进行监督指导,保证吃得放心。平日里的工作更是不少——群众性的健康教育要抓,农民的生活行为要干预,公共卫生问题要及时发现和处理。村里种蔬菜的大户多,常常会把新鲜的蔬菜倒进河里浸洗,而现在河道里的大肠杆菌往往超标,往往会产生二次污染把病菌带到餐桌上……对这些问题,他总是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劝阻他们的不当行为。事情虽小,但杨永根总是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48年,在杨永根看来恍若弹指一挥间。但时间是把尺子,丈量的是医者仁心,也是杨永根风雨坚守、无私奉献的拳拳之心。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杨永根是我们的好医生”——百姓的话虽质朴,却是他最大的满足,也是对他多年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最大的嘉许。


来源:杭州文明网   作者:   编辑:王洁
相关阅读:
    [上一篇] 张春雷(见义勇为)
    版权所有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www.hzwmw.com 浙ICP备06032142  E-mail:hzwm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