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校园: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成长乐园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1-02 16:01:05 星期三   

美好校园包括校园规划、自然环境、教育教学设施、人文景观、校园文化、课程建设等,都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服务。一个学生从跨进校门开始,就将在校园中度过三年或者六年的生活,受着校园环境的熏陶。显然,校园在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学生,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一、育人:学校创新规划与设计的新重点

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 ——王澍

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停留在基于《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各省市的区域性“学习建设标准”及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而进行,是否达到省市I类标准往往成为学校建筑先进性的关键参照指标,因此,国内绝大多数学校的建筑设计的重点主要是教学空间的设计,包括普通教室、各类实验室、功能教室等,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几乎视而不见,但是,我们都知道,学校建筑就是凝固的教育,而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唤醒孩子内心的热爱,唤醒他们追求美好人生的力量。当我们在思考学校建筑的时候,我们想让建筑本身就成为启发孩子们的工具。建筑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启发孩子们全新的人生体验,我们希望校园的学习空间设计就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无声地塑造着校园里的人,它影响着学校的教与学、教育理念、师生的身心状态、以及艺术和审美感。

【链接4-1】沿着儿童的视角建学校

2015年9月,一组无比梦幻的照片,拯救了不少童鞋。投入使用至今,天长小学东坡校区俨然已经成为“西湖第十一景”,已经有来自世界各地的70多批访问团来校参观交流。

2016年1月16日学校迎来了多位建筑界的大咖,他们从建筑学的视角,审视了天长小学东坡路校区的改建工程。

“童年是孩子梦开始的地方,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单纯的、缤纷的、未知的、自由的、探索的,作为一所孩子从六七岁开始学习的校园,建筑理念有时直接体现了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凝固于建筑之中,体现孩子的差异性,留住孩子童年的回忆,让孩童找到初心……”(中国美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天长小学东坡路校区设计师:王伟)

“初进天长小学感觉室外就像室内,走进室内,发现跟室外是一致的,室外和室内手法统一,这跟孩子的心态是一致的,当然这也体现了设计师的一种职业态度。”(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师:倪阳)

“天长小学东坡路校区是一个很精彩的学校,这其中有很强的叙事性,蕴含着极大的价值。其一体现在改建项目的建筑策略上,它延续了改建前的记忆,同时极大提高了其空间质量;其二体现在教育空间的利用上,创立个性化、能让孩子产生记忆的时刻;其三体现在光的使用上,学校的光线是在不断讲故事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师著名设计大师:张利)

“天长小学改建工程充分体现了建筑师对职业的追求,对创作的追求,体现了建筑师的职业精神;改建工程的顺利进行,开创了建筑师与业主之间的合作与沟通的新模式,使得建筑功能更符合业主的需求,体现了对教育理念的追求;学校设计体现了对学校建筑功能和形式的创新,设计充分利用美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资源优势,文化传承和美学意义得以融合。”(中国建筑学会副会长《建筑学》杂志总编:周畅)

类似天长小学东坡路小区这样的“高颜值”新建(改建)学校在上城区还有很多,这些学校处处呈现着独特韵味,绽放别样精彩。作为教育人,我们清醒意识到“学生是校园的主人”这样一个主题,对每所学校对学校建筑设计的理论推演与实证分析,重点关注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两个方面。对于前者,可以说学校建筑的每一个部分都蕴含着独特的教育意蕴,它通过建筑的实质空间与符号,通过“人——境”互动,对师生的品德与价值观、个体行为与教育绩效、身心舒畅等多个方面产生浸润性的影响。对于后者,学校建筑则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从多个方面体现着其文化价值。如基于追求特色学校的学校建筑,张扬着它的个性文化;蕴含“以人为本”内涵的学校建筑,体现着它的个性文化;落脚于地域性的学校建筑,反映在它的本地文化。

1.重构面向个性发展的学习空间

在以教为中心的学校,追求工业时代的效率,学校的空间就是一个个车间,让生产的产品具有统一的规格、规模、标准和质量,这是一种“供应”思维,而以学为中心的学校,追求学习方式的个性化,这是一次学校底层代码的重构和辨识“价值观”的载体,人和空间相互学习,这是一种“支持的”是思维

我非常欣赏上城区天地实验小学的整体建设思维,一进大门,一面大墙便映入眼帘,称之为“谈谈墙”。 “让我们谈谈”五个大字体现着我们天地的教育理念,与天谈谈,与地谈谈,与大自然谈谈,与老师谈谈,与同伴谈谈,与自己谈谈。学校还有一面自动水循环植物墙,也是孩子们很喜欢的“绿山墙”。绿幕特效演播室是学校爱弥儿电视台现场直播场地。爱弥儿电视台是学校学生自己组建、自己编辑播报、自己拍摄制作的校园媒体天地的小电影院,是孩子们分享自己拍摄的微电影的重要场所,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地方。两圆形小剧场,木制的舞台,各种漂亮的灯光,小朋友们可以在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的风采。天地实验小学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校建筑设计可以让学校课程改革有了全新的入口,甚至找到蓝海战略,即空间可以帮助我们课程改革,另一方面,空间也在倒逼着教师改进课程,空间在支持教师适应孩子、理解孩子,激发教师工作的无穷创造力。

2.打造关注文化传承的学习空间

大家都知道,学校文化都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而是一种漫长的积淀,强调的一种传承和坚守、开拓与创新,在新校建设或者老校改建中,应当立足于学校原有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立足于学校的办学特色,重视学校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其办学内涵,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

杭州市清河实验学校是上城区的一所老牌中学,学校遵循“人和、事真”的校训,以传统文化教育为特色,2016年,我们在实施全面改建的时候,整体建筑上采用赭红色与白色相间,设计元素上则采用“竹节”的意蕴,竖线排列的装饰纹样,希冀清河实验如破土竹笋节节高。校园一共有六幢教学楼宇,每个楼宇按照“传承中华文化,讲好清河故事”的原则进行命名,赋予了清河独有的人文意向,以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为特色的新校园设计获得师生和同行们的广泛认可。

上城区是最具有历史底蕴的杭州中心城区,我们在进行学校新建或改建时一定要让杭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学校的每个角落自然的流露出来,让师生浸润在校园历史的厚重感中,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牢固树立中国自信。

3.创设面向未来的智能学习空间

当今世界,数字素养对于成功、甚至生存都非常重要,云技术、社交媒体、VR 技术和大数据正在改变教育的面貌,将网络系统设计恰当地融入学校设计的早期规划阶段至关重要。智能系统应成为学校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对其进行补充。学校将变得更加智能,并将为未来的课程和授课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我们主动出击与设计,促进装备的现代化配置。做到装备与理念同步,装备与设计结合,装备与建设并进。2017年建设完成的具有“中国心•世界眼”风格的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湖畔校区已成为了西湖边最具国际元素的校园,每一处方寸之地的设计都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都以为“小外交官”课程服务为宗旨,“从百草园到3A书屋”,以“互联网+泛读”为技术支持,构建了“无处不阅读”(Anywhere)、“无时不阅读”(Anytime)、“无人不阅读”(Anyone)的“3A书屋”。

以上城区的建兰中学为例,该校近三年着力于“数字校园”建设,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建设以无边界理念为指导,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探究质疑和创造能力的“未来课堂”。为实现“未来课堂”目标,学校把建设内容设计为“一个数据资源中心、三个课堂子系统”。一个数据资源中心,整合学校拥有的丰富的软件、数字资源,使各类教学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消除教学资源的信息孤岛。三个子系统:微课堂子系统、移动课堂子系统、云课堂子系统。体现了“未来课堂”的混合性、开放性、交互性、灵活性、智能性。

上城18.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要更为合理、科学的布局学校的每一寸土地,要功能化、人性化的利用每一个空间。因为,我们认为:人要有思想,才算是人才,学校建筑也是如此,要有思想。所谓有思想的建筑就是建筑要为教学的核心服务,适应先进的教育模式,引领当代的教育改革。如果光看建筑物本身,造的最豪华的学校也是无意义的。正是如此,所以上城区一直在研究如何让寸金寸土的土地最大化的利用,如何让有限的空间科学的利用,如何让历史的积淀得以升华……

二、打造更富人性的精致校园

一所学校的品位首先是这所学校的校园品位。——朱永新

“美好教育”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精品意识,符合时代要求,满足人的多样化发展需要,与上城区国际化现代化中心城区的目标相匹配,我们希望新时代的学校建筑设计更应该关注建筑和人的情感交流,注重建筑和自然人之间的联系,重视人的需求及体验。学校的功能及多种需求也应该多元化发展,在学校建筑设计中更应探索一种更人性的方法去适应并符合现代及未来社会校园潮流变化。

【链接4-2】没有围墙的学校

三块敞开式大草坪,一道红砖拱门墙,一座英式复古钟楼……两个月前,杭州上城区清吟街上的这处欧式新建筑,被不少路人误以为是博物馆。这是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原地重建的校区,师生们盼了近两年。2017年10月,四到九年级的孩子们终于走进了这个国际范十足的校园,因为距离西湖景区不到两公里,如今她还有了一个新名字——湖畔校区,与隔着一条中河路的学校湖滨校区相映成辉。

湖畔校区启用的那天,孩子们刚进校园时都惊呼:“我们就像住进了城堡!”一些家长看到没有围墙,甚至连传统校门都没有的学校,却有了小小想法,有的悄悄绕着学校走了一圈。

这一幕给校长滕梅芳留下很深的印象:“我明白家长们在担心什么。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认为这种开放自由的环境,对学业压力越来越大的高年段孩子来说,很重要。”

在新世纪小外交官课程中,自由发展和进德明理、双语交往一起被写进了课程体系的三个维度。显然,拆除围墙,在滕梅芳看来,是让每一个孩子获取心灵自由的第一步。这样,学校对孩子来说,不再像挡住外面世界的一堵墙,他们能拥有一份更轻松的心态在校园学习、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事实上,湖畔校区在很多细节上都注入了自由、开放的因子。设计新校区时,学校邀请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在施工阶段还真按他们说的做了。有孩子说,学校原来的报告厅“太严肃了”,提议改得梦幻点,于是新的报告厅被设计成层层叠加的水波纹造型,原本严肃的报告厅兼有了音乐厅的文艺气质和演出舞台的酷炫味。学校二楼的餐厅名叫“云朵美食汇”,一朵朵胖乎乎的白云下,孩子们窝在“蛋壳”凳子里享用美食,再挑食的娃估计也愿意挑战一下自己的味蕾。配置“蛋壳”凳,也是孩子们出的主意。孩子们说最喜欢的元素是乐高,于是乐高社团的孩子和老师就一起制作了狮子、骆驼和海豚形象的班牌。问了几个孩子,为什么是这些动物,孩子们张口就来,“因为我们新世纪的学生具有狮子般的体力、猴子般的敏捷、骆驼般的精神和海豚般的优雅”。学校每个场馆、每个角落,尽可能多地搭建让孩子们展现自我的平台。这是新校区设计时一直强调的。

对植物感兴趣的孩子,能在学校这个大大的“百草园”里亲近上千株植物,并挑选自己的领养目标,在动手制作植物名片、定期浇水修剪中,种下一份牵挂。“学校准备把百草园的领养活动开发成一门研学课程。”滕梅芳透露,今后责任心强、科学知识全面的孩子还有机会去美国参加国家公园的养护行动。

除了拥有自然的芬芳,这也是个书卷味十足的校园。学校以阅读时空的重新整合为切入点,以“互联网+泛读”为技术支持,构建了“无处不阅读”(Anywhere)、“无时不阅读”(Anytime)、“无人不阅读”(Anyone)的“3A书屋”,营造了无界的阅读风尚。

在上城,校长和建设设计方、施工方沟通最多的是,如何从本校孩子的发展需要出发,从学校的课程建设出发,让校园、让学校的每件设施更精致一点,更贴心一点。在中国的学校建筑设计中,最为常见的情形是:懂教育的不懂设计,懂设计的不懂教育。然而,我们认为决定一类建筑最终形态的,是这类建筑的使用者,学校建筑设计方案就应该由学校建筑的使用者来选择,但事实上,学校建筑长什么样,关系最密切的人:家长、学生、任课老师都没有投票权。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上城区,每造一所新学校,开工前我们都会对家长、学生、任课老师做细致的需求调查,同时研究“新学校校园建设变革和老学校教室装修变革”两大变革,引入知名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吸纳教育及建筑专业人士,成立“建筑智库”,依托智慧校园,打造学校建筑的4.0版本。以“建筑智库”引导改革,在学校建设方面,借力教育、建筑及学校的力量,及早介入、及时研讨、系统实施四项设计,大胆探索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学校建筑,打造学校建筑的上城样板。

因为我们坚信学校应是最具人文关怀的场所,到处充满关爱,关爱老师、关怀学生、关心家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适性成长。

1.让学习空间为个性化学习服务

在校园环境环境创设中,学校利用各个公共空间,不断拓展改革活动区域布局,按照一个学校就是一个生活体验点的思路,学校将一个个环境空间转化成能够让孩子们操作尝试的体验平台,尽力去发现孩子的“发现”,为他们提供支持、能动的改变。

在上城区行知幼儿园新城园区建设的过程中,幼儿园管理团队一直在思考“新园区在传承原有理念的过程中如何让去体现新的办学特色”和“幼儿园活动、环境的亮点要怎样来体现”,如何让幼儿在环境中,感受游戏、交往、创意、分享等活动所带来的快乐。新城园区如果不算地下室,地上活动面积很少,当时看到偌大的地下在建空间时,幼儿园想就可以利用这块场地来建设孩子们的室内活动空间;而在室外的建设中,不用塑胶,尽可能的还原绿地。利用红砖本身怀旧、古朴的特点来做墙,体现美术文艺范的同时做好了防潮维护,用暖光源让地下室显得不那么阴冷;用一个主色调统领个幼儿园,适当的留白,为以后的变化调整带来可能。幼儿园二期改建了前操场的停车坪,建设了自行车环道和土坡,利用“林中漫步”,将前后操场贯通起来,这样的场地真正满足了幼儿开展户外自主性游戏的需要,三年后,当孩子们离开幼儿园时,希望这里能够成为带给他们快乐的体验回忆的地方。

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让创意落地,遵循孩子的愿望,改造了游泳池,添置了水上滑梯,有了可以化妆的小舞台。当幼儿成为幼儿园环境主人的时候,当环境尊重幼儿的意愿的时候,当环境协助幼儿实现创意的时候,带来的喜悦和惊叹,那才是环境的价值。

2.“会变化”的课桌椅让孩子更健康乐学

学生的安全健康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关注学生健康,关注教育装备的安全健康,让教育装备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推动力。后管中心一直以来从关注教育装备着手,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从2009年来,已陆续推出了以下健康关爱行动:“我和课桌同成长”、“关注师生健康、推广直饮水活动”、“关注学生视力,实施教室灯光行动”,“严把木制品环保关,不让污染物进入学校”等一系列细致而富有实效的工作,受到了省、市各界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以课座椅的设计改革为例,学生课桌椅标准自2002年出台以来,11年来学生课桌椅的款式基本没变,学校所装备的学生课桌椅虽能按1号到10号进行高度调节,但1张课桌的高度调节需要拆掉4颗螺丝再安装4颗螺丝,课桌椅的数量累积起来后学校后勤的工作可想而知。高度调节的不及时又会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如何将学校从繁杂的后勤服务工作中解脱出来时是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2009年上城区后勤管理部门开始多渠道开始联系生产厂家,设计符合国家现有标准的高品质课桌椅,通过与生产厂家设计人员的不断磨合,一款全新的手摇升降式课桌椅率先在我区得到推广,学生只需简单操作,就可以通过调整高度,让自己坐得更舒适,目前该款课桌椅已成为我区的学生课桌椅的装备标准。

3.构建适应综合学习的新型校园空间

创客是“Maker”英文的翻译,不是高大上的发明创造,是为爱好动手、爱好制作的学生提供一个固定的活动、交流场所,让他们把各种奇思妙想转变为现实。他们勇于创新、自己动手、主动学习的精神正是学生所需要的。近些年,创客教育在我区兴起,目标是在非正式学习中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发展信心、创造力,凭借他们对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的兴趣进行发明创造。

时代列车已转入一个新的轨道,“零距离”、“去中心化”、“分步式”的互联网思维把我们带进一个充满生机与挑战的人人时代,一个人人创客的时代。“创客教育”也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时常被人们提及,创客运动与教育的融合,正在慢慢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

“教育要发展,装备须先行”,我们的“创客教育”也全面开花。我们为全区所有中小学配备3D打印设备,共创设了15个三维设计及3D打印创新实验室、12个Scratch创意编程创新实验室、5个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主要涉及内容为3D打印、3D Pen、Scratch程序设计、基于Scratch的硬件编程、智能机器人等,在2017年11月结束的杭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上,上城区披金摘银,喜获佳绩,成绩非常喜人,作为中心从硬件上全方位地助力学校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创建更有细节的美好校园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让师生感到舒适、多样、整洁、欢快,愿意在这一的环境中学习、生活。——顾明远

美好校园应该关注到诸多育人细节,用细节传递教育者对学生的关爱,校园就应该有家的味道。我们应该让师生和家长感受到细节美传递的味道,这也是校园设计者的使命。

【链接4-3】最美校园公厕

今年暑假前,杭州市金都天长小学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生座谈会”,我希望厕所有五彩缤纷的颜色;我希望厕所冬天可以有热水,女同学希望能缩短上厕所的排队时间……同学们各抒己见,知道了孩子们的想法,学校就把这些心愿变成现实:尝试缩小单间蹲坑的面积,按照学生适合活动的空间大小增加坑位。这样一来,女厕所都由先前的4坑位变成5坑位,效率也会随之变高,进一步缩减学生排队时间。对男厕所的改建也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降低小便池的高度使之更方便孩子上厕所。

洗手间的设计中融入了科学的空气流通技术,充分发挥“新风效应”使洗手间空气更加清新。现代化的感应冲水器,保证了洗手间的干净清洁;人性化的冷热水洗手池,让寒冬增添一丝温暖;温馨的无障碍厕所设置,为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带来方便。值得一提的是,“花港观鱼”“双峰插云”“曲院风荷”……一厕一景,一景一韵,金都天长小学的学生厕所融合了杭州老底子文化“西湖十景”,搭配以橘红、草绿、天蓝、柠檬黄四种颜色,让孩子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美好。确实,厕所再小,展示的也是学校的形象,体现的是学校的文明。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它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重要的文明窗口。今年全国两会上,“厕所革命”备受关注,不仅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更成为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上城学校的“厕所革命”,一直以来特别强调厕所空间的高品质、从细节入手,让厕所更清洁、更便利、更温馨。

1.让校园食品安全看得见

对于青少年来说,小学阶段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一顿健康可口的午餐可以让孩子们拥有一个活力阳光的下午。然而,由于早期的营养午餐良莠不齐,缺乏监管,孩子们往往都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情去吃完营养午餐,剩菜剩饭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家长、老师为此非常担忧。

后管中心的老师们在行动,给每个中小学、幼儿园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多次举办培训班,定期对学校(园)自办食堂进行抽查,引领上城区所有的学校一起行动。区内所有的学校都开设了食育课程,并作为每名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低年级主要是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高年级主要让孩子根据各种食物的热量和营养价值学会搭配餐点,让每名学生参与到营养午餐的设计中。

通过食育课的开设及“一根线”的100%安装,全面推进了“阳光厨房”,让师生们看到了食堂人员对午餐制作的全部过程,每个程序清晰可见,既让孩子们吃到了自己设计的营养午餐,又看到了午餐制作的全过程,孩子们的剩菜剩饭少了,愁眉苦脸也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孩子们,能量十足地去迎接下午的课程。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学生的“舌尖保障”是教育系统食品安全的头等大事。为了给上城区的每一位孩子送上一份暖心又暖胃的营养午餐,我们以诚心换真心,用心做好各项细节,换来孩子们的开心和家长们的放心,师生的幸福感在不断提升。

2.耗材配送助力学科教学改革

上城区地处杭州城市中心,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既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方便,如交通便利,学校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等等;也有许多不利之处,如学校的实验教学中需要的很多材料,特别是像蚯蚓、蜗牛、蚕、桑叶等很难找到,如果能适时为教师们配送实验用的材料,将极大地节省教师们课前准备实验耗材的劳动时间和劳力,以及课后整理实验耗材的劳动时间和劳力,使“认真教学”成为可能,也使教师们有更多时间“认真备课”和“认真辅导”。

上城区教育局从2010年开始对上城区各校开展科学实验耗材配送机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班额大、器材不足、科学教师负担较重的困难,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操作、去思考问题。例如,在《观察水生植物》一课中,各种水生植物很难收集,让学生收集也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就选取了典型的水生植物如浮萍、金鱼藻、水葫芦等,在课前分类打包送达实验教室,为学生学习提供感性材料。

我们欣喜的看到,有了这样的配送机制后,课堂上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更多了,一位男生说出了不少孩子的想法:“我最喜欢动手做,比背诵记忆要有意思多了。”还有的学生一出考场,红扑扑的脸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老师,这样的测试太好玩了,就和我们平时科学课上进行研究一样有趣,而且因为时间有限,还是期末考试,感到特别紧张,很有挑战性。”考试也能成为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 

3.推陈出新的普通教室

上城区的普通教室已发展到第三代,目前普通教室的设计面向21世纪学校教与学方式革新的需要,整合考虑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的革新发展和师生对环境品质的要求。并可多变的满足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和其他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其标准配置包括:教室背部黑板由整墙“壁毯”替代;短焦投影仪加电子白板配置;规划室内引入水系统;长期可配备2台计算机;常规空调;装备独立电箱;装备2-4个网络接口;教室前面黑板非传统粉笔黑板,而是白板黑板;引入管线机,直饮水机系统;教室配备拖把池和拖把摆放区;讲台桌靠窗侧面放置;未来满足全IPAD课堂的需要(网络、充电功能等)。

同时在普通教室功能足够强大的前提下,从建兰中学首创的“一大二小”教室组合模式演变为“四大一小一办”学习簇群,即重视一个年级的模式,以四个(普通)教室为组合形成学习簇群化的空间设计,并配备个别化辅导室、教师办公室、洗手间及共享交往空间等设施。其中个别化辅导室30平方米左右,并结合每层教工人数配置大办公室。同时对教室外不同学段差异化的共享学习簇群也进行设计。其中小学低段教室外的学习区,以跨班的活动空间为主,突出空间的游戏性与交往性。中段开始逐步加强空间的个性化学习、小组学习,形成半开放、开放向结合的多元学习空间,更好支撑学生更为专业的学习形态。

未来已来。中国的教育正面临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挑战传统的学校建筑与装备理念。当教育设施(包括教学楼、景观和其他元素等)的设计符合学校的目标、活动和核心价值时,学习空间就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业、社会情感和生理发展。学校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反映了当前的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最重要的是反映出了教育态度。不论是当今,还是未来,学校都是考虑多元化需求的场所,需要解决更加多样化的学生的需求。我们期盼学校是花园、是乐园、是书园、是智园,……让美好教育扎根于美好学校,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四、文化让高品质教育更有温度

“一个办得很成功的学校,应以它的文化而著称。”——伯尔凯·史密斯

办一所让孩子们喜欢的学校,是教育者的最朴素的追求,什么样的学校孩子会喜欢,我认为是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师生关系和谐、多样化发展需求能得到充分满足的学校,这体现了一所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人本价值的深入思考和实践,一个学生走进学校,校园里发生的每一个故事,看到的每一个场景,其实都是一种教育,当我们探索教育本源的时候,人的发展理应成为一所学校关注的起点和终点,通过校园文化的浸润使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有追求,这是学校能否让孩子喜爱的核心问题。

【链接4-4】上城好老师的78个细节

2018年3月,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向全区中小学推广做“好老师”的标准,内容涵盖“教师形象、教师沟通、班级管理、教学常规”四大类78条工作细则。这个制度文本最初由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制订和实行,上城区教育局转发给了下属学校供大家学习借鉴。

这78条工作细则非常具体,涵盖到教师日常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中,与教师形象相关的有“言”、“型”和“行 ”三部分共21条;教师沟通方面有“师师沟通”、“师生沟通”和“家校沟通”23条;班级管理有15条;教学常规方面有19条,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批改反馈”等。具体内容包括“无特殊原因,教师不坐着给学生上课”、“女教师穿高跟鞋走路,不发出比较大的声响”、“从家校沟通中获取的家长、学生信息,要为家长和学生保守秘密”、“女教师不长发披肩”等。

还有对刚入学的小学生生活技能培养的内容,如要耐心教会学生扫地、洗抹布、锁门、关窗、整理书包、整理抽屉等力所能及的劳动技能;老师要现场指导孩子如厕、直饮水;耐心教会学生一手拿勺子,一手托住餐盘,餐毕轻轻地用勺子把剩菜拨入桶内等用餐礼仪。

崇文实验学校俞国娣校长认为,教师的礼仪修养,学生的行为规范,都应当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在学生眼中的形象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不能对学生产生影响。以“女教师不长发披肩”为例,考虑到女老师给学生辅导时,若披肩长发垂下来碰到学生脸颊,特别是高年级段的男生,会影响男生注意力。女老师穿高跟鞋,特别是硬底细跟的鞋很容易发出响声,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我们希望老师在校内尽量能穿软底高跟鞋甚至不穿高跟鞋。当然,也会要求男教师发不过耳,勤刮胡子。

我们认为,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的显性文化,而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的隐形内核,是学校的一种精神风貌,很多时候,需要学校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和活动文化建设来逐步强化。 《上城好老师的78个细节》就是以制度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范例,通过规范师生行为细节,弘扬良好教风学风,实现形成校园共同价值观的目标。

1.校园文化要制定创建的标准

以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常常各自为政,校长们有思考、有个性,常常在学校特色建设上富有创意,但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指导引领,工作开展中也往往存在诸多局限性,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从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着手,尝试将企业生产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引入到政府治理中,2018年,上城区制定了《上城区高品质校园文化创建标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范畴进行细致梳理,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从有共同的精神追求、有生动的校园故事、有历史感的文化细节、有品质的教学服务、有积极的社会影响、有系统的品牌标识、有盆景式的校园环境、有多样的宣传阵地、有丰富的课程体系、有仪式感的教育活动等10个方面,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三大领域,构建有美感、有细节、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的美丽校园,打造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唤醒每一个上城学子的灵魂。标准的确立,帮助校长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为学校个性化开展工作提供了方向。

为了强化校长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我们通过校长书记读书会等载体,通过专家引领、团队研讨等方式加强了专项干训的力度,从提升办学思想、理念和领导水平,促进校长深刻领会校园文化的内涵,加大对校园环境建设的力度,坚持以制度促进规范,以文化积底蕴、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在此基础上,各校校长按照“一校一品牌”的思路,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地开展个性化校园文化建设,例如杭州市清河实验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聚焦在杭州传统历史文化这一主题,通过校园环境改造,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讲述杭州故事,通过乡土课程校本设计,将家乡情怀的种子播种在清河学子的心里。

我们要求在学校在谋划三年发展规划的工作中,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始终作为一个重点项目来凸显,按照项目化的管理思路,集中学校师生的智慧,明确项目推进的目标、路线图、实施计划和评估标准,并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做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与学校其他重点工作统筹兼顾,齐头并进。为了助力学校推进工作,我们设立了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鼓励学校自主申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必要的经费投入。

2. 校园文化要讲述自己的故事

没有故事的校园文化是苍白的、生硬的,没有温度的。每一座校园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们要用教育的眼光来审视,用教育的语言来传颂,用教育的智慧来定格。用故事的方式承载文化、留存文化、传播文化,校园文化便会因故事而柔软,因故事而传播久远。

讲述自己的故事,首先要挖掘校园故事,追寻教育初心。在上城,办学历史百年以上的学校很多。如102岁的杭州市行知幼儿园、315岁的紫阳小学、419岁的杭州市胜利小学、212岁的杭州第十中学。我们首先要挖掘学校创办和发展过程中的故事,去追寻教育初心。杭州第十中学浙江省连续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一所中学。她的前身是创建于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的宗文义学(塾)。嘉兴新丰镇著名义士周士涟击磬募捐,感动杭城。四百多年前,叶永盛首创的“崇文舫课”,让外省籍盐商子女享受了同等教育的权利。当然,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更多的校园故事留传下来。惠兴中学“一九0”中队和清河实验学校“大陈岛”英雄中队创建故事,坚持30多年的天长小学“红苹果行动”,抚宁巷小学合唱团在全市人民的共同支持下赴北京参加合唱节的故事等等。传诵这些感人的故事,我们才能不忘初心,向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戮力前行。

讲述自己的故事,其次要谱写校园故事,积淀品质文化。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几度芳华。教书育人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每位老师都有着自己的迷惘和挣扎,有着自己的收获与喜悦。这不是宏大叙事,也不是引人入胜的故事,更不是什么时髦新鲜事,但这是校园发生的教育故事。我曾经目睹一名学生拄着拐杖艰难进校门,正在执勤的男老师毫不犹豫抱起他直奔教室。我也曾经听说,为了让开学典礼呈现别样的精彩,娄老师带领总务室的同事忙碌到后半夜。为了在杭州市“拥江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体现上城教育人的贡献,崇文教育集团创办崇文世纪城学校。整个暑假,全校老师几乎没有休息,忙于新校区的建设与布置。当然,今日校园故事的谱写,不仅仅是师生真情真性的自然流露,也需要更多匠心去经营。只有这样,校园故事才能不断推进校园文化迈向高品质的境界。时代小学每年选出十张最美的校园照片,承载十个感人的校园故事,不起眼的走廊顿时闪现美丽的光芒。建兰中学,把运动会开幕式做成了学生最喜爱的课程。40多个班级代表40多所世界名校,学生利用各种奇思妙想展现名校精神,运动会变成了一场世界名校的盛会。

讲述自己的故事,最后要孕育校园故事,放飞美丽梦想。小时候,母校是我们眼中的一个纯情的乐园;长大后,母校是我们人生的一座青春的殿堂;老去时,母校或许是我们心中的一道永远的风景。谈及母校,许多人都热泪盈眶,饱含深情。在高品质校园文化创建过程中,我们要让所有的学生把校园当作家园,要有所牵挂,有他的东西留在校园里。像紫阳小学和清河实验学校在新入学时留下了彩色的手印,并精心留存;金都天长小学的校牌是学生题写的;天长小学给入选学校博物馆收藏的书画作品的学生颁发收藏证;更多的学校让学生在校园内封存一个愿望,作成“时光胶囊”,共同期待若干年后同学相聚,再来打开这份“胶囊”。

在上城区高品质校园文化创建过程中,涌现了饮马井巷小学、杭师附小、金都天长小学和服装职高等典型学校,先后通过“高品质校园文化示范学校”评估。当然,各学校还需进一步完善丰富精神文化体系、细化物质文化建设、拓宽活动文化载体、完善制度文化机制。合理统筹区域的优质育人资源,携手共育身心健康、品质优秀、学业上乘、技能全面、个性鲜明的上城学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实习编辑 王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