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治理: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1-02 16:13:29 星期三   

长期以来,不少地方将教育的公益性等同于政府包办、政府直接办学,将政府管理教育等同于政府直接干预教育、评价教育,这导致政府由办学兴教的“第一责任人”变成了“唯一责任人”,履行全能全责,管理事务过多、过细、过死。为此,国家教育部于2015年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目标是厘清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权责关系,构建三者之间良性互动机制,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干预,确保既放开放到位,又管住管好,切实提高公共治理科学化水平。这也是体现“服务型政府”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

“管”是指行政管理部门的依法管理,强调简政放权、规范服务;“办”是指基层学校的自主办学,强调依法办学、个性发展;“助”是指业务支持部门的助力引导,强调回应学生发展需求;“评”是指评价部门的绩效问责和诊断指导,强调质量分析与发展支持。管、办、助、评各归其位,形成了既相对分离又相互支持的现代化上城教育治理新格局。

一、最多跑一次,教育简政路上的最强音

要开门搞改革,从政府部门“端菜”变为人民群众“点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反映突出问题入手。——李克强

上城区领先于全国,早在2009年就启动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还创造性地引入了“助”的概念,形成独特的“管、办、助、评”教育治理体系。并以此推进上城教育的办学主体多元化,教育评价主体社会化,教育治理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链接7-1】

跑断腿、磨破嘴,打不完的电话,盖不尽的公章……很久以前,“一直在路上”曾是群众和企业办事的真实写照。“一直在路上”,拷问的是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更考验着政府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把简单的事情做复杂是找事,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是本事。上城区教育局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加大体制机制创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通过细化办事要求,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服务流程,打造了“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办事者获得感最强”的服务品牌。

刚刚在上城区成功开办了民办培训机构的张女士说:“原来我以为办这一套手续少说也要跑上几个月甚至半年,可事实上我只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把全部手续办齐了。”这是上城区教育局主动优化服务水平的结果,我们站在群众立场,一是实施统一容缺受理,对非核心的申报材料,按照“先受理、后补缺”的原则,先予以受理,进入办理程序,后续通过网络、微信、邮箱、快递等方式补齐。二是实施流程再造,让个性化服务再拓展,在培训学校的设立审批中,采取“提前介入”法,通过前期预约看场地等方式,主动上门与服务对象进行全方位对接,从办学者关心的问题上找出路、找办法,避免群众在办证过程中走弯路。

改革视野下的“管”,核心就是将行政管理功能向行政服务功能转化,用“无形之手”把握正确方向。

一是简政放权,服务学校。减少行政干预,缩减各类考核、检查、评选,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明确“四张清单”,做到依法行政、按章办事。

二是方向引领,服务学生。确立上城学生“身心健康、品质优秀、学业上乘、素质全面”的总体要求,引导学校向这一方向共同努力,只要方向正确,条条大路通罗马。全区层面,通过体育节、艺术节等活动引领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三是平台构建,服务教师。建立上城教师“五阶段、四梯队、多维度”成长平台,为全体教师打造专业发展的向上通道。

四是统整资源,服务社会。绘制公办中小学学区电子地图,推进阳光招生,为市民提供贴心服务。大力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让教育的事好办,办得省力,办得放心。全面推行“星级家长执照”,承担起服务家长,服务家庭的社会责任,促进家校共成长。

作为简政放权之路上一个典型视角——“最多跑一次”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建章立制,细化标准

上城区教育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局长为责任领导,分管副局长牵头主抓,相关科室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专班,在专班领导下组织专门力量全面梳理改革政策,明确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节点。

然后我们将部门行政权力转变为行政责任,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分级负责,科室协同,整体联动,督促经办人员结合实际业务办理情况,简化办事流程,用“标准化”引领政务“规范化”,层层推动落实。严格实施每周报告制度,确保按时按量完成改革任务。

同时,统一流程规范,根据“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录,修订完善面向群众的完整版和简版《办事指南》,尤其对两大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逐一研究论证受理条件、申办材料、办理流程,化繁为简、统一模板,为申请者提供实用易懂的操作指南。

仅在2017年一年的改革推进过程中,我们就将19个“最多跑一次”事项100%入驻行政服务中心,推行一窗受理,后台集成服务模式。

2.破解难点,结果导向

上城区教育局坚持需求导向,深入查找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想群众之先,前移工作触角。针对涉及多部门、多专业、多领域和复杂业务事项、堵点痛点问题,我们进行科学化、人性化的设计,严格落实“一窗办一网办马上办”,坚持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做好重点攻坚任务,通过减层级、减时限,优化流程来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做到一次办结。

以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为例,我们通过“网上申请、在线咨询、快递送达”办理模式,使改革变化看得见。

首先,申请人由以前需要到认定现场提交材料初审、现场确认、领取证书,现在材料初审、现场确认合二为一,证书快递送达,通过流程再造从原来的三次到现场优化后只需一次到现场。

其次,为确保申请人到现场时材料齐全,我们在发布认定公告时,组建教师资格认定QQ交流咨询群,把申请人疑问较多的材料事项整理汇编,告知并及时解答申请人疑问,避免了“流程上实现了跑一次,但因申请人对申请材料准备不到位还要跑多次”的现象发生。

第三,因教师资格认定受理范围是户籍或人事档案在上城的申请人,网报时部分申请人往往会忽略此项限制条件,为此,我们又细化服务,在网报结束后,通过杭州数据共享查询,通过电话联系确定户籍不在上城的申请人是否人事档案在上城,第一时间为不符合上城认定申请的对象办理网报转出,及时转到其相应符合受理条件的区县,有效防止此类申请人因错报认定机构延误时机,全面周到的服务温暖人心。

3.整合数据,优化服务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信息化技术支撑,主动对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精准施策,立行立改。一是充分利用数据互通互享工程,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比如我区师资格认定、民办学校年检、教师职称评审等事项都已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审核。二是连通“信息孤岛”,利用公共数据资源平台和电子证照、电子档案在政务活动中的法律效率,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审批信息共享、材料共享和结果共享。比如,我们购买民二代身份证读卡器用于相关科室经办业务时的数据平台查询,申请电子签章及户籍信息、社保参保、房产证明、流动人口等信息资源网上共享,以电子化运作取代纸质化操作,跑出上城教育的“加速度”。

4.需求导向,持续改进

一是深入挖掘“互联网+”,通过智慧手段,在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网上跑”的同时,将传统的“面对面”服务转变成“键对键”、“屏对屏”服务,让群众享受改革便利。加大信息共享力度,实现多部门的服务窗口联办,主动“代跑”。增加仅凭身份证办结的“一证通”事项,涉及到家长、教师等事项由学校统一集中代办。加大浙江政务服务网及手机APP应用力度,引导更多群众依托其进行网上申请、网上办理。

二是加强多方联动服务。拓宽信息传播渠道,继续强化与线上线下各家媒体的沟通衔接,通过微信、网络、报纸等对涉及教育的服务事项进行再宣传,提升服务事项、服务流程的群众知晓率,真正做到服务便民、利民。依托政务服务大数据平台的电子监察系统功能,探索强化“双随机一公开”执法合力,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形成一次到位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而“最多跑一次”,就是上城教育通过优化政府供给,以自身改革撬动教育行政服务领域改革的“支点”。

二、名校集群:新教育集团化的探索

我们发展教育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优质公平的教育,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教育,接受更好的教育,让他们都能够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陈宝生

近年来,上城教育一直致力于积极探索区域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的工作,不断深化名校集团发展模式,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率先在杭州市实现了名校集团化比例100%和优质教育资源覆盖100%。但是,实践证明,单纯从行政层面推动的集团化发展并不能真正激发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集团办学中会存在“行政需要”和“学校需要”不协调的矛盾。

【链接7-2】项海刚局长在建兰中学与惠兴中学新发展联盟成立仪式上的讲话

腊梅馨香,西子欢歌。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共同见证 “建兰中学与惠兴中学集群发展”签约仪式,共同迎来上城初中教育发展的又一件大喜事。在此,我谨代表上城区教育局党委,对建兰和惠兴表示衷心的祝贺!

多年来,上城教育像一艘劈波斩浪的航船,坚定地向着教育理想的彼岸不断前进,创造了不凡的业绩,铸就了一张金名片,为上城民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踏着后G20的节拍,乘着“十三五”的东风,上城教育又一次迎来全新发展契机,面临更高目标挑战。新一轮改革浪潮正在开启,教育领域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画卷正在铺开。“办好每一所学校”的使命与责任,高位实现教育公平的理想与追求,如此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既是上城百姓的期待,也是教育发展的归属。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上城推出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一校一方案,一事一对策,布局沉稳,步履铿锵。建兰中学是上城教育的一个榜样,就像扎根于上城教育沃土的幽幽香草,在风风雨雨中形成了独特风骨,创造了教坛奇迹,渊博而实力雄厚,年轻而活力四射。惠兴中学是上城教育的一个经典,创办于1904年的惠兴,以一百十余年的历史,积淀出丰厚底蕴,一代又一代惠兴人呕心沥血打造了今天这一家百年老店,历久弥新。

义结金兰,兰心蕙(惠)质。建兰与惠兴的牵手,就像一种历史的遇合,两所各具特点的学校牵手同行,必将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从办学历史来讲,惠兴是兄,建兰为弟,从当前业绩来讲,建兰是兄,惠兴为弟。中华文化最为推崇兄弟情谊,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惠而好我,携手同行,我们期望,建兰与惠兴以兄弟之情,创造出上城教育闪亮的智慧。

办一流公办初中是我们上城教育人责无旁贷的使命,惠兴中学办学条件和质量提升是急迫而现实的任务。建兰中学作为民办初中的翘楚,勇挑重担,加入扶持惠兴发展的行列,是软件提升的强大动力,除此之外,我们已经同步启动惠兴中学硬件整体提升改造工程,双管齐下,精准发力,惠兴中学迎来崭新前景。

蓝图已经绘就,行动需要跟上。上城经济社会发展中,有一种精神叫做“一平方公里精神”,湖滨一平方公里产值的求索代表着上城人的精益求精。惠兴中学作为湖滨名品街边的学校,同样要怀着一颗匠心,像打磨一件件精美瓷器一样,培养出一个个优秀学子。

我希望,惠兴中学通过共享建兰资源,主动打造智慧校园、文化校园、特色校园。

也希望,建兰中学积极推进师资共通,管理共融,引领集群发展不断创造活力。

这是教育的责任和担当,为上城百姓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希望寄托其中。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兄弟既翕,和乐且湛,祝愿建兰与惠兴比翼齐飞,祝愿我们上城教育更上一层楼!

“管”的目的是激活,学校作为办学的主体,如何做好“办”这篇文章?

一是校长负责制,选拔优秀的教育者、管理者,进入校长队伍,实行校长任期制,将任期内学校发展的引领责任交到校长手上,充分信任他们,给予自主权,包括时间安排权、资源分配权、教师选调权等等。

二是学校发展规划,学校的发展目标自主制定,发展的路径自主规划,发展的步调自己调节,用“三年规划”这个载体,确定办学规划。

三是阶段考核,一个校长任期、一个发展阶段下来,学校发展得如何,教育局组织三年一轮的学校发展性考核和校长任期制考核,以此来督促学校发展。

四是学校章程建设,以章程作为学校民主管理的依托,用制度来规范校长负责制的科学运行,发挥学校教师集体决策的力量,让权力进入制度的笼子。

五是“一校一策”的个性化发展,当前我国教育已进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和促进公平的新阶段,对于极具先发优势的上城区来说,追求优质均衡是最宏大的实践,其中,“名校集群发展”就是我区的一大特色。

这促使上城区教育局思考如何进一步打开思路,放宽视野,创新模式,由区域内的整合向区域间的合作转变。因此从2016年开始,我们统筹谋划、大胆创新、积极实践、不断反思、务实求真,着力推进了“名校集群化”发展,用纵深发展的战略替代原先的“名校集团化”,探索建立新型的教育行政部门与集团的关系,建立以共同愿景为灵魂、以制度体系为框架、以规则程序为纽带的集团运行机制,赋予了学校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体现出“按需集群、学校主体、多种模式、捆绑评价”的特点。从而让越来越多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

1.按需集群

我们根据不同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需要,根据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和校本教育改革深化的关键点,而不是“一刀切”的行政发展需要,寻找学校“最近发展区”,进行新优质学校设计,形成立意高、可持续、符合学校实际的具体发展路径。不急于追求集群发展的数量和比率,需要一个发展一个,形成一个推动一个,在摸索中逐渐寻求发展的规律。

2.学校主体

在集群发展的过程中,从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从集群的内容到实施的途径,都是由学校为主体谋划,聚焦课程与教学、管理与文化、评价与改进等领域的瓶颈问题,提出集群发展的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局行政层面不起主导作用,而是在政策、资源、人财物等方面进行支持,配合学校一起做好集群发展的工作。

3.多种模式

不同模式不同创新,赋予新活力,新机制。集群发展不拘泥于某一种固有的模式,而是针对每一所学校自身的需要提出集群发展的策略,真正实现“一群一方”。目前,上城区已经存在了四种别有特色的集群发展模式,有互换校长实现共建共享的强强联合,有民办反哺公办的教育联盟发展,有小学和对应初中一体化融合推进,有同一法人的名校输血造血普通学校,为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模式一:互换校长实现共建共享的强强联合,以北师大附属杭州中学和杭州市开元中学集群为例。从2016年7月5日起,我们启动“北师大附属杭州中学校长和开元中学校长互换”,让两位校长在对方学校进行日常管理,并每月开展校级联席会议,就两校办学中遇到的共同问题进行讨论,促进校长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保留两校的校名及法人不变。对两所学校实施“师资交流机制”,发挥强强联合的集成效应,两校骨干教师交流的比例每年不少于5%。同时在两所学校设立名师工作坊和名校长工作坊,在全区范围内吸引优秀的师资进行交流。

模式二:民办反哺公办的教育联盟发展,以杭州市建兰中学和杭州市惠兴中学集群发展为例。建兰中学是杭州首屈一指的民办实中,惠兴中学则是底蕴深厚的公办百年老校,当时正处于办学低谷。上城区教育局牵头,学校之间协商打造了一套组合拳。一是制订杭州市惠兴中学卓越发展计划,进一步加强建兰、惠兴两校品牌建设;二是通过支教和挂职的方式互派骨干教师,实现杭州市建兰中学和杭州市惠兴中学优质师资的交流发展,并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方面适当倾斜;三是统筹使用两校的学校场地、设施设备等,两校开发的优质课程和教辅资料可以共享共融;四是组建名校集群发展评价委员会,制定名校集群发展评估方案,将杭州市惠兴中学发展增量纳入对杭州市建兰中学的年度考核指标中,将杭州市建兰中学支持杭州市惠兴中学做出的贡献作为加分项目纳入到民办学校的核评之中。

模式三:小学和对应初中一体化融合推进,以山南教育集群发展为例。山南教育集团由杭州市清河实验学校、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附属小学、上城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三所学校组成,各集团成员均为独立法人单位,对集团的发展共同承担责任。

一是组建山南教育集团理事会,负责山南教育集团发展等重大决策的商定工作。明确理事会的职能,成员单位的组成和相应的职责分工,为山南教育集团的发展在管理上做好指导和支持。

二是充分发挥山南教育集团集群发展优势,将三所学校的办学场地、设施设备统筹使用,三所学校开发的优质课程和教辅资料可以共享共融,在课程建设、教师交流、学生活动、教研活动、评奖评优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是为促进山南教育集团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区内各校优秀教师交流过程中予以适当倾斜。三年内,在集团内部各个学校分别设立名师工作坊2个,在清河实验学校设立初中特级教师工作室。为加大集团内的教师交流,共享优质的教师资源,在区管校聘工作中实现集团内部的三校联聘。

模式四:名校输血造血普通学校,以胜利实验学校和杭州市教科所附小集群发展为例。

我们还对部分相对松散的教育联盟进行提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比如将胜利实验学校与教科所附小捆绑,同一法人,改组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新成立教育联盟,使全区的中小学教育集团和教育联盟达到16个,逐步形成以“学校共同体建设”为主要特色的上城区名校集群发展办学模式。

4.捆绑评价

我们组建了名校集群发展评价委员会,制定名校集群发展评估方案,引入第三方评价方式,通过关键性指标加发展性指标的考核方式,对集群内的每一所学校的发展增量实行捆绑式评价,从评价终端对相关学校的发展进行了规范和引导。

此外,我们还深化名校集群发展的内涵研究,加强以规则程序为纽带的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加强集团章程备案制度,强调发挥集团理事会(理事长)的作用,要求集团调整或成员变化及时修改集团章程,报教育局行政审批科备案。推出校长任期制等,进行发展性评估,努力形成一系列可以借鉴的具有推广价值的制度,从而提高了名校集群发展的效益。

三、导助一体:助力学生成长的加油站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德】雅斯贝尔斯

在上城区构建“管办助评”的治理体系中, “助”是指业务支持部门基于学生发展的需求,对学校、学生的助力和引导。正是这种助力和引导,使的学生、学校的个别需求得到了满足;使得学生、学校的个性发展成为可能。

【链接7-3】个性化帮扶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重展笑颜

在现实中,遭遇较为严重的成长危机的学生尽管数量不多,或许只是班级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他们就是百分之百。真正的教育公平恰恰是需要关注到这类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发展中的问题和需求时而感到束手无策和爱莫能助、投奔无门。梁女士则比很多家长的“运气”要好得多!

梁女士在一家宾馆做卫生保洁,丈夫是公交司机,儿子小晨在上城区某所初中读书,一家三口尽管并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但是,小晨到了初三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学校孤僻不合群,一回到家,不是上网打游戏,就是埋头玩手机,梁女士说他几句,发脾气、砸东西,甚至歇斯替里大哭,抱怨压力大,做人没意思,情绪反复无常,眼看中考马上就要到来,小晨越来越不愿意面对学校和同学,出现厌学甚至有厌世现象,梁女士心急如焚,三番五次跑到学校找班主任,效果不明显,情急之下,她找到了学生成长支持中心。

中心王老师接待了她,在交流中,王老师意识到孩子情况的反常性,马上与学校取得了联系,约定第二天进行校访。在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充分的沟通了解后,王老师又对小晨进行了长达1小时的辅导,小晨的情绪稳定些。好了没几天,梁女士又打电话过来,反映孩子情绪极为低落消沉,甚至连续半个月不愿意刷牙,洗澡。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王老师建议转介,亲自联络青少年心理专家L教授,为小晨实施专项的咨询辅导,并继续与梁女士保持连续。经过前后长达15个月的跟踪辅导,小晨的情绪逐渐平稳,并如愿进入心仪的高中。今年春节,王老师第一次收到了来自小晨的短信:“新年佳节到,祝老师天天龙马精神,事业马到成功!”据小晨现在的班主任反映,小晨的各项表现良好,性格也开朗了许多,还是班干部。

“管办助评”的“助”,是上城教育改革独有的“IP”,是一个创新概念。“管”对应着方向,“助”对应着路径。

一是设立导助机构。我们将上城区教育学院、上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上城区教育后勤管理中心、上城区学前教育发展中心定为四个导助机构,剥离其行政管理功能,以专业导助学校、师生发展。

二是明确导助职责。比如,将原来的教研室改为学生发展研究中心,工作职能从原来的以教材、教法为重心,转变为以学生、学法为重心,指导、帮助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再如,创新设立学生成长支持中心,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专业服务。近5年来,学生成长支持中心对401名行为偏差学生,515名具有情绪困扰学生以及 229名家庭教育失管学生进行个别帮扶,其中 940位学生得到比较明显改观,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可。

1.从重“研教”转向重“研学”

上城教育教育的“助”,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教研职能的转变,教育局下属的原教研室重心聚焦在学科教学研究,主要精力在于研究、指导教师的“教”,因此教材分析与研究、教学设计与实践、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成为部门教研员的主要职责。“管办助评”改革后,我们将教研室打造为全新的“学生发展研究中心”,工作重心从关注教师的“教”向“以学定教,以学研教;研学促教,研学评教”转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理念,以推进课程改革为导向,以轻负高质为理想诉求,着眼学生学习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敏锐感知现代学生身心变化,着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不断地推进课堂教学走向生本。同时,发挥教研引领课程改革的作用,调整教研工作重心,逐步建立以学研教、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实现教师的理念转变和可持续的发展。经这几年来的研究与实践,坚持“研训一体”落实教育局“管办助评”机构改革的各项举措,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服务导向,正确把握助力服务的要义,遵循包容育人的原则,坚持育人为先,质量为重,以课程服务导助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方向已成为上城区学生发展研究中心的价值导向。

例如,有一次,在和学校相关负责人协商好活动方案后,学生发展研究中心的几位教研员走进XX中学。带队的黄老师找到七年级6班的四位任课老师,请他们分别写下3到4位他们觉得学习态度最差的学生名字。随后要求他们整个上午和教研员们一起一直坐在6班听课或上课。四节课听好后回到会议室,几个老师都很激动:怎么会这样?小A在我的课上就像个死人,在你的课上怎么那么活跃?小B在我的课上那么认真在你的课上怎么好像要睡着了一样?

此时黄老师拿出了老师们事先写好的名字给大家传看。老师们不作声了。黄老师说:你们是否一直觉得自己对这个班的孩子已经很了解了?今天是否发现自己好像对他们并不是真的完全了解?老师们点点头。黄老师说:我们今天来要做的事就是研讨如何开展班级协同研究。

开展班级协同活动后,一位老师写下了他的感受:班级协同教学对我的意义在于能更多地关注学生在不同学科的表现,我没有发现的东西,在别的老师的课上发现了,这样能促使我更好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我觉得不仅是学生受益了,老师也更得法了。班级协同教研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教学研究一定要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向到“研究学生的学”,我们应该大胆尝试,坚定地行走在“以学研教,以学评教”的教学之路上。

2.发现每一个孩子的潜能

青少年儿童的成长,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要完成的任务,从横向延展的角度看,需要各个方面的不断成长,如情绪管理、自我认识、社会化等;从纵深发展的角度看,则需要不同层面的支持和帮助,但是,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很难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对于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如,学业遭遇困难,人际交往中容易退缩,挫折情境中出现消极情绪和攻击行为等,都需要获得及时的支持帮助,以协助学生度过这些成长发展中的危机。即区域层面对于需要帮扶的学生提供支持的一套体系。

在上城区“管办助评”教育治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助”力部门——学生成长支持中心应运而生。学生成长支持中心专门为不同类型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设立了不同的支持服务项目,它们是:学生心理援助项目、学生行为改进项目、学生学习支持项目、学生能力拓展与社会实践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有专业的辅导老师设计各种菜单式课程或活动,供孩子们选择。那些家庭处境不利、学习成绩落后和焦虑抑郁、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以及那些在身心、学业方面有较好发展潜能,在学校“吃不饱”的学生,都可以从学生成长支持中心直接获得支持和帮助。

为了服务到更多有需要的学生,中心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与功能,积极盘活区域内的显性与隐性的教育资源,搭建起贯通校内外的学生服务平台,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的协同教育,形成了“1+6”社会助力资源拓展个性化服务新路径。

除了积极探究与社会专业团体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模式外,中心有效利用区域内相关部门团体的优势资源,建立起以教育牵头,融公安、检察、司法、法院、综治、妇联等多家部门联手参与的“1+6”助力团队,共同研究区域学生舆情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定期进行学生舆情检测。每年,中心联动区检察院、区法院、区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区公安分局禁毒大队等6家单位,聘请法制专业人员开展法制讲座,收看法制教育专题视频,发放法律意识调研问卷,受到师生、家长的好评。学生小吴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例子。

小吴是一名七年级男生,从小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10岁的时候,父亲因官司入狱,母亲在外地工作,从此,小吴的生活就是和一帮小混混在一起,不是旷课就是打架。班主任常担忧,希望能通过中心的力量帮助到他。

中心的周老师就联系检察院的任科长一起策划了一个组织学生去少管所参观的活动。在参观过程中,周老师、任科长都与小吴“随意”地聊起了家常。这次“无痕”的教育后,小吴慢慢变了。

与此同时,周老师隔周邀请小吴来到中心的专业教室进行“体验式”训练,如“蓝色地带”身心反馈、“橙色天空”自由宣泄,“动感单车”都是他特别喜欢的项目。他慢慢地和母亲的关系开始好转,和小混混的来往也减少了。三年后,小吴顺利考上了一所职业高中。

“我们有资源,却不知需求在哪里。学生成长支持中心让我们对接了学校。”任科长说,“这几年,上城区在校学生‘零犯罪’,与上城区学生成长支持中和‘1+6’助力团队很有关系。学生成长支持中心起到了枢纽作用,联通了社会、学校和家长,把犯罪的苗头遏制在萌芽状态,把处于违法边缘地带的少年拉了回来。” 

经过5年的实践与探索,在上城区,一个支持有力,服务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助新体系已经形成。它与整个管办助评管理结构成为当前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亮点。

多年来,上城区学生成长支持中心组织的各项直接助力活动服务人次逐年上升,由2010年的25208人次,上升到2017年的45816人次。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从可能成为现实。

四、发展性评价:改进教育教学的科学诊断

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

基于数据说话,已经成了上城教育人的共识。通过发展性评价,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科学诊断,为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支撑。使得以前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主要凭借自身教学经验进行课堂教学的改进。实施发展性评价后,教师可以准确了解学生对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的反馈,再结合已有经验制定改进措施、调整教学行为。这使得教师的课堂改进更加科学、更加富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调查显示,85%的教师认为“前测——反思——改进——后测”的思路很好,促进了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

【链接7-4】测评数据背后的原因

**小学在某一年测评后,发现本校学生被欺负心理的得分较高,这一数据结果使老师们觉得非常诧异。在该校老师印象里,同学们之间好像相处挺好。经过仔细分析,老师们发现:原来学校有80%外来务工子女,而这部分学生可能有较高的自卑感,过分自我保护,导致他们会把“友善的拍打”之类的动作也会认为是敌意。因此,学校根据数据了解学生,调整了学校德育工作重点,突出“070”专题教育,既纠正了学生的认识,更极大地改善了学生之间的关系。

长期以来,教育行政机构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的执行者,还是政策效果的评价者,裁判员、运动员、评论员集于一身,各类教育问题难以清晰问责和及时改进。为了解决这种状况带来的种种问题,上城区在 “评”这一环节上发力进行改革。

一是成立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评估与监测中心。作为两个独立的评价机构,以第三方身份对学校实施发展规划和学生、教师发展水平进行考核与监测,确保督导、评价工作的权威性。

二是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兼顾身体素质、道德行为、学业水平、综合技能和爱好特长共5项指标,推出“上城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制定评价标准。

三是以数据评价教育结果。近五年,上城区组织了25.7万人次学生,5.4万人次家长,4000多位教师参加了发展性测评,形成了关于区域、学校、班级和学生的报告约3.2万份,并建立了“读懂学生、个性发展、教学评估”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我们可以准确地读懂学生的需求;在读懂学生的基础上,学校为每个学生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方案与帮扶措施,支持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最后,通过对学生能力素质水平等多方面的抽调反馈,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估。

1.评估与检测中心:指向学生、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教育改革的方向有很多,评价起的是导向作用。”学生发展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体现,是一切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但对学生发展的评价一直是教育的难点。究其原因,主要在信息的真实有效收集、评价结果的深入使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存在着有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上城区教育评估与检测中心以第三方的身份,建立了评价报告的公信力,原先质疑测评没有用的校长们心服口服。常有校长开玩笑,说评估中心对他们学校掌握的情况“比当校长的还要清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上城区的测评报告跟医院的体检报告一样,属于个人隐私,每人只能使用自己账号阅读各自层面的宏观报告,而不能得知具体人员的评价结果,秉持中立、低利害、第三方的特点。

测评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更要学生关注公民的基本素养:情绪情感、价值观、社会公正、社会信任、法律意识、自我意识、问题行为等。“当我看到有人被别人利用时,我会想去保护他们”,测到的是学生的正义感。“在做决定前,我试着看看不同立场的人的观点”,测到的是学生能从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对那些比我不幸的人,我经常有心软和关怀的感觉”,测到的是学生的善良和同情。就是通过这些测评数据,教师和家长读到的不仅是冷冰冰的作为学习个体的学生,更是一个鲜活的完整的个体,一个健全的人。作为学校,也开始意识到要通过以开展现代公民意识教育为核心,唤起学生作为一个现代公民的主体意识的自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明礼诚信、公正公平、明辨是非的健全人格和自主探究精神。更在实践中开展多元体验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国人身份的体验,澄清价值观,增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

测评教师要关注教师的基本教育理念、师生关系、课堂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而以“老师从来不会当着同学的面来批评我。”“老师鼓励我们说出自己的见解。”等等为题测试教师是否公平,尊重学生时,对教师的触动很大。教学改变,关键在教师。发展性测评通过专业性评价,让教师及时获得所需信息,提供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对策依据。问卷显示,85%的教师认为,发展性评价有助于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当评价学生、教师不单单以学业成绩为唯一指标时,教师的很多观念被改变了,行为也在悄悄改进。发展性评价项目本身开展的“读懂学生”活动平台,让教师个人的展示、交流的同时,促进了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问卷显示,89%的学校管理者认为评价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指向督政、督学全方位督查

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遵循“督政为重,督学为本”的原则,完善了督政、督学两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不断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学校依法自主办学。

(1)以三项督政举措推进区域教育公平。以评比促整改,通过迎接“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等创建工作,督促政府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改善辖区学校全面办学条件,减少校际差异,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监测保提升,通过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工作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动态跟踪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的各项指标,发挥督政功能。以督导带全局,通过开学视导和专项督导等手段,了解学校发展中的困难及其对教育局的意见与建议,并督促教育局相关责任科室及直属单位解决学校困难与建议,要求在规定时间梳理解决问题。

(2)以两项督学办法推进学校优势发展。规范督学管理机制,确保了督学专项经费的投入,规范对责任督学队伍的管理,要求督学每月入校一次,以“监督依法办学、指导规划实施、夯实常规管理、推进综合治理”为主题进行常态督导。完善发展性评估体系,覆盖全体中小学、幼儿园的发展性评估体系已经建成,按周期循环实施。

我区督导体系中责任督学体系的建设成效突出、个性鲜明,坚持“专业引领,过程指导,以项目研究导助学校发展”的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优化督学队伍,走出了一条具有上城特色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之路。

首先,领导重视,强化挂牌督导保障。区政府成立了教育督导委员会,并建立定期教育工作定期汇报制度。区长每半年、主抓副区长每季度主持召开汇报会,听取教育工作汇报,保证挂牌督导工作的落实。

其次,建章立制,完善督学工作机制。完善责任区督学随访工作制度,建立责任区督学考核制度和通报制度,建立责任区督学工作规程。

第三,充实队伍,提升督学专业水平。已先后选聘六批专、兼职督学,其中不乏张天孝、王燕骅、杨明明、张化万等知名省特级教师,努力建设高层次督学队伍。

第四,明确分区,落实督学工作职责。依据《杭州市上城区督学责任区管理办法(试行)》,建立“督学定点联系制度”,规定每位督学分别定点联系学校,明确划分责任区学校和责任区督学,并开展挂牌督导,增强督学责任意识。

第五,科学监测,确保减负措施落实。出台《上城区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方案》规定,每年12月至次年1月间,由各校责任区督学负责问卷调查和学生个别访谈。监测结果以《年度课业负担监测报告》下发给基层单位和学校,要求采取更扎实的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行为跟进措施。

由于强调积极的评价文化、与被评价者建立信任的关系、采用分层反馈的方式、尊重被评价者的隐私等特点,发展性评价可以在最大限度内获得最为真实有效的数据与信息,为各个项目的开展提供最基本的数据支持。

实施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过程中注重事实证据、强调反思改进,机制上实现评价机构中立、区域学校联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为其提供了理念支持和方法支撑。实施评价改革以来,上城区逐渐带动教师培养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的意识和氛围,树立了“基于数据说话”的科学管理意识,形成了区域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搭建了学生、家庭、学校之间有效互动的桥梁,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实习编辑 王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