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1日在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杭州市人民政府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2018年,市政府围绕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规划实施审议意见,积极有序推进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等规划制定和实施,努力提高规划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能力和水平。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8年城乡规划实施情况 去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打造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窗口”的奋斗目标,聚力拥江发展战略,强化区域协同,有序有效地推进了城乡规划实施。 (一)依法实施总体规划,强化规划战略引领。进一步发挥总体规划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全面检视与回顾总体规划实施情况。一是做好总规实施评估。总结前几轮总规编制和实施的经验,找问题、补短板,精准发力,为做好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打实基础。二是做好战略和专题研究。研究城市发展规律,深入开展城市规模、城市结构、交通基础设施等重大问题专题研究,为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加强空间管控。统筹谋划未来城市资源要素配置和空间布局,合理引导城镇、工业园区发展,有效保护耕地与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线”刚性管控,强化总体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 (二)全面实施“拥江发展”行动,推进区域城乡统筹。按照“着眼杭州全市域,聚焦主轴钱塘江”的要求,以钱塘江综合保护与发展工程为突破口,坚持生态优先全域统筹,全面实施《杭州市拥江发展行动规划》。一是完善拥江发展规划体系,制订钱塘江流域两岸综合保护与利用实施导则。明确实施计划、建设时序、规划管控技术要求,为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强化市域统筹、推进建设世界级滨水区域提供了基础支撑。二是抓好重大战略性区块谋划,推进重点区域建设。聚焦杭州未来,抢抓机遇,将湘湖与三江汇流地区作为“未来城市”杭州实践区,采用“1+4+1+X”工作坊形式,组织开展“未来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综合实践。同时,开展《建德梅城三江口片区概念规划》编制,全面启动梅城镇美丽城镇示范区建设。三是加强城乡统筹,持续推进城乡环境提升。实施《杭州市钱塘江流域绿道系统及公共空间专项规划》,新增绿道主线91公里、支线30公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20余个镇村的规划编制,统筹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建设。推动高品质“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改造农村公路978.6公里。全面开展乡村环境提升,改造建设农村公厕4560座,实施20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标准化运维。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以品质营城和美好生活为导向,加强控规精细化管理,推进城市整体空间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完善。2018年度共计编制完成单元控规21项,完成控规局部调整批复211项,重点着眼萧山区、余杭区,主要集中在城西科创大走廊、奥体周边等城市建设重点区域。一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对存量工业用地的用地性质、规划指标进行优化,促进创新型产业发展。二是补强城市功能。围绕配套设施配建提升,重点落实“三公”项目,加强“邻里中心”用地管控,优化用地功能。三是推动城市重大战略实施。通过完善控规等方式,为轨道交通、环境能源等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规划用地保障,加快项目落地。2018年,通过规划对地铁三期沿线站点用地的控制促进周边文化、体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整合推动城市升级,实现临江环境能源项目开工建设,落实垃圾分类减量综合体。 (四)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加强城市运行保障。提升杭州城市集聚辐射能力,加强铁路西站等重要门户枢纽规划研究,推进综合交通专项、电力专项、燃气专项等一系列重大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编制,开展污水、消防等专项规划评估工作,优化提升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水平。一是加强对外交通辐射。完善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推动城市能级提升。萧山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杭黄高铁通车,铁路杭州南站基本建成,铁路杭州西站地下空间开工建设。二是推进城市交通网络建设。落实《杭州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着力推进综合交通全市一盘棋、区域一张网建设,城市快速路新开工48公里、续建65公里、完工22公里,望秋立交、文一路地下通道、东湖快速路北延、秋石快速路北延等工程竣工通车,杭金衢高速杭州段拓宽、杭宁高速改扩建等工程建成,绕城高速西复线、千黄高速、临金高速国高网段、运河二通道加快推进。倡导绿色出行,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地铁二期、三期和杭临线、杭富线工程全面推进,在建里程达329公里。三是推进市政设施建设。实施《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开发利用专项规划》《杭州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性、系统性和畅通性,新竣工地下空间640万平方米,“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建设的21个地下空间重点区域中,3个已基本建成、13个在建、5个正在抓紧办理前期手续;新建成地下综合管廊廊体9.49公里;新增停车泊位6.35万个、建成充电桩(枪)3355个;一批重点输变电工程顺利投运,500千伏钱江变基本建成;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五)民生设施改善,人民幸福感日益提升。围绕民生改善,推进养老设施、医疗卫生设施、体育设施、基础教育等专项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公共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品质。一是推进体育设施建设。完成《体育设施专项规划》,推进全民健身中心和市体育馆改造提升,奥体主体育场、网球中心竣工,奥体中心体育馆、游泳馆加快建设,轮滑馆、乒乓球馆、皮划艇(静水)等新建项目开工建设。二是提升教育设施覆盖。实施“美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统筹落实各级各类教育设施,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竣工配套中小学、幼儿园85所,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95%。三是提升医疗设施水平。智慧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开展全省首批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试点,市丁桥医院建成启用。四是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完成浙江省小百花艺术中心、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滨江分中心等设施建设,并结合城中村改造落实45处文化设施。五是强化养老设施保障。完成《杭州市养老设施布点规划》修订,推进布点规划实施,积极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建成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0家,杭州智慧健康养老基地被确定为全国试点示范。不断巩固城市社区步行15分钟、农村社区步行20分钟的居家养老服务圈。 二、强化规划管控有关情况 (一)推进立法和规范建设,完善依法行政的法制保障。一是积极推进“两法一规章”的立法制定工作。制定出台《杭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强化规范控规管理。加快理清规划管控、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产业发展协同、农业农村发展等问题,积极推进《杭州市钱塘江流域保护与发展条例》立法,为保障钱塘江流域保护与发展提供法律法规依据。推进《杭州市城市开发边界管理条例》预备立法,建立开发边界管控长效机制。二是制定出台多个规范制度,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乡村规划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弥补了我市在乡村规划管理方面系统性政策的空白,同时以《指导意见》为统领,陆续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驻镇规划师和乡村规划员制度的工作意见》《杭州市乡村规划联络员工作规程》和《2018年度杭州市乡村规划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等3个配套文件,形成了“1+3”制度体系,强化城乡规划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引领作用,推进市域城乡统筹规划管理。制定《杭州市违法建设行为处理实施意见》,切实规范和简化我市违法建设查处程序,提高我市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效率。 (二)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一是健全技术规范体系“一套标准”。在既有控规技术规程基础上,结合新要求细化扩充技术内容,形成《杭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和编制成果规范》,规范了全市控规编制与技术审查要求。二是细化编审管理操作“一套机制”。在统分结合的基础上,按照《关于加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与主城区控规一体化管理的通知》要求,进一步细化操作程序,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管控深度,制定分层分级的审查管理要求,明确职责;三是整合信息数据资源“一个平台”。以“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为契机,拓展控规“一张图”管理的深度和范围,实现市区控规数据共建共享,为技术标准更新和规划决策提供参考。 (三)推进“最多跑一次”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精简审批环节、创新审批机制、分类优化审批流程、扩大各类改革试点范围。二是坚持目标导向,扎实做好工程建设许可阶段的改革方案,完成工程建设许可审批流程再造。除城市特色风貌和建筑景观管理重点地区外,全面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与设计方案合并审查,严格压缩审批时间。三是坚持民生导向,实施以用地预审意见作为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依据的新措施;对教育、体育等七类民生建设项目全面实施承诺制审批。 三、规划实施存在问题 (一)多规融合不够,规划统筹力度弱。一方面市区规划一体化进程相对滞后,目前萧山区、余杭区已批控规覆盖建设用地比例分别为40%、70%,明显落后于主城区。另一方面交界地区规划统筹待加强,如主城区北部与余杭区接壤地带多处存在道路红线错位、等级不匹配等问题;九乔数字商贸城单元江干区、余杭区部分污水管网未能统筹规划实施。 (二)规划刚性不够,“三线”管控面临挑战。一方面开发边界外尚存在一定量的城乡建设,功能以乡镇工业、农居等为主,整治压力较大;另一方面 “两规”衔接尚存在矛盾,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江东等区域均存在较多的零星矛盾地块,给部分项目落地带来困难。 (三)邻避设施落地难,项目建设受制约。一是部分规划邻避设施由于建设时序滞后引发后续建设问题,造成个别公建项目审批建设过程中信访不断。二是公建设施建设过程中新理念、新技术推广慢,如地下净水厂、地下变电站等虽在规划中多次提出,但建设推广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四)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城市设计法定化推进慢。杭州作为首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城市设计编制与管理探索工作,但城市设计审批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编制尚未覆盖到位,城市设计法定化的相关规范、制度尚不明确,城市设计内容在土地出让、方案审批、建设实施等阶段落实情况不尽理想。 四、2019年规划实施计划 2019年,我们围绕“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决策部署,聚焦“六大行动”关键环节精准发力,以排头兵的姿态加快建设“一城”“一窗”,确保在规划制定、实施、监督、服务、信息化保障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提升。 (一)进一步加强城乡统筹规划管理。一是构建杭州特色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推进“完善规划管理体制机制”重点改革任务,做好《关于加强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统筹管理实施意见》制定工作,实现杭州特色的全域覆盖、分层管理、分类指导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二是推进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做好国土“三调”、“双评价”等前期基础性工作,摸清家底,找准问题,完善战略研究内容。发挥好市规委会统筹引领作用,建立纵向和横向联动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和市域统筹,加快编写“专项报告”、“发展大纲”,年内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编制。 (二)进一步推进多规合一实施。加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推广运行,促进“多规融合”,强化一体化管控。一是完善综合数据库,实现多规共享。加强全市域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的数据整合和更新。汇集和发布多规和城市运行数据,加强协同共融,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二是统筹规划编制,共绘“一张蓝图”。建立一张蓝图动态更新机制,实现全市规划“全盘管理”,数据底板“统一制定”、规划方案“在线审查”、规划成果“共享管理”。三是统筹项目生成,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规范项目生成管理,通过全市项目合规审查、争议协商、建设条件集成全过程在线管理,做到与审批环节的无缝衔接,推进审批提质提效。四是推进“书证合办”,实现项目高效审批。4月1日起,先行在7个城区开展“两书合一”试运行工作,所有新建项目实现选址意见书和用地预审意见书合并办理,进一步精简项目流程。对用地批准文件、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审批事项再整合,实现流程再造。 (三)进一步推进拥江发展战略实施。一是保障产业平台发展。做好钱塘新区、湘湖和三江汇流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望江新城、大城北地区等发展平台的实施规划,加强规划储备。强化工业用地保障,每年供应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比例不少于30%。进一步规范创新型产业用地规划管理,确保产业发展空间充足、高效。二是加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方面推进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和绿道规划建设,巩固提升“五水共治”的成果,塑造蓝绿空间融合、城乡贯通的城市自然生态景观格局。三是推进乡村振兴。继续做好小城镇整治,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环境。做大做强乡村旅游,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进一步完善乡村规划管理体制机制,开展郊野单元控规编制,推进“数字下乡”,为乡村空间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技术保障。 (四)进一步保障亚运相关设施建设。一是聚焦亚运,推进体育专项规划实施。围绕“新建场馆抓进度、改造场馆抓开工、续建场馆抓提升”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场馆及设施建设,确保新建和改造场馆全面开工。把握好赛事需求和赛后利用两大重点,实现场馆建设效用的最大化。实施“迎亚运·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新建和提升改造健身绿道400公里,新建公共健身中心、健身广场、健身公园15处。二是迎亚运保畅通,推进交通一体化实施。做好都市圈交通互连互通规划布局,加快建设萧山机场T4航站楼,推进铁路杭州西站交通枢纽、湖杭铁路建设,做好轨道交通四期建设规划,全力推进地铁二期、三期在建工程和杭富线建设。三是加强基础保障,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力设施建设,新(扩)建开工500千伏变电站1个、220千伏变电站8个、110千伏变电站26个。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技术推广应用,打造智能赛会“杭州标准”。 (五)进一步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落实民生实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问题为导向,广泛听取意见,推进民生实事。一是改善居住环境。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试点工作,制定《杭州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作实施意见》《杭州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作技术导则》,注重功能完善、空间打造,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二是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开展《杭州市区居家养老设施规划设计导则与试点》编制,推进老年食堂、配餐中心等硬件设施落地,建设镇街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4家。三是推进“美好教育”建设。开展《杭州市基础教育专项规划》编制,有效指导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四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着眼全市域规划布局医疗卫生设施,建立满足杭州城乡居民多层次、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卫生建设事业协调发展。 (六)进一步彰显杭州特色,加强城市风貌管控。加强城乡景观和建筑特色风貌管理,协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遗存、建筑形态与容貌、园林绿化等要素,传承地域文化,彰显杭州山水城市风貌。一要稳步推进城市设计,细化城市风貌规划和管理要求。加快完成《杭州市总体城市设计》,宏观把控总体空间格局,明晰“通则引导+重点区域管控”相关要求。完善重要廊道、核心区域城市设计,进一步加强西湖、西溪湿地、运河、钱塘江等核心景观风貌区的重点保护和管控。引导开展大运河文化走廊、大城北、城西科创等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强化重要节点的详细导控。二要创新管理模式,确保城市风貌管控要求落地。探索“双图联控”机制即在方案审批中,以城市设计图则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进行“双控”,涉及重点地区建设工程加强“四控”(控建筑色彩和风格、控第五立面、控高度、控退让),并利用三维数字模型系统比选建筑方案,有效优化建筑风貌、公共空间和城市天际线,逐步实现城市风貌管控要求的有效落地。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