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9日在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 杭州市人民政府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现将上半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以及下半年的主要工作提请各位委员审议。 一、上半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聚焦“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年初明确的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进展较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49亿元,增长6.9%,基本达到7%左右的年度预期目标,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4.0%和8.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1亿元,增长16.8%,高于全国、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9.1%,跑赢GDP增速。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提升。 (一)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引领增长。1-6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实现1756亿元,增长15.5%,占GDP的25.3%,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5%。其中,数字内容、物联网、电子商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0%、17.3%和16.5%。高附加值领域增速快于面上增速。1-6月,规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7%和6.5%,均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3.9%的增速。1-5月,规上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收分别增长24.6%和21.0%,均高于规上服务业营收19.5%的增速。重点产业发展态势良好。1-6月,文创、健康、旅游和金融等重点产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15.3%、12.1%、11.8%和10.1%。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推进。启动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确定数字化改造攻关项目139个,完成低效企业改造提升127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12家,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430家。 (二)内外需求保持稳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1-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9%,位居全省首位。全市发展平台、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城乡统筹、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六大领域56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39.24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49.21%。其中,中芯晶圆8英寸半导体硅片投产,地铁5号线一期完工,西湖大学、亚运村项目主体施工,之江实验室一期开建,亚运场馆建设进展顺利。综合交通“5433”工程7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7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56.5%。网络零售引领消费增长。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9亿元,增长9.6%。网络零售额2612.7亿元,增长18%,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个百分点。汽车类零售4月以来单月增速由负转正,整体由一季度下降7.5%转为上半年增长7.4%,主要原因是汽车销售企业通过促销推动国Ⅴ排放车型清库存。出口增速稳定回升。1-6月,全市货物进出口2540.7亿元,增长3.4%,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651.3亿元,增长3.5%,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进口889.4亿元,增长3.3%。跨境电商实现进出口63.2亿美元,增长16.2%。向“一带一路”国家出口540.0亿元,增长7.1%。服务贸易实现出口额65.1亿美元,增长19.4%。 (三)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激发。创新投入持续增加。1-5月,规上工业研发费用147亿元,增长23.1%;规上服务业研发费用95亿元,增长95.2%。1-6月,新设企业6.17万户,在册市场主体121万户。新引进各类人才13.5万余名,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30名,领军人才91名,外籍人才3763名,高校毕业生12.5万余名。累计完成5G基站建设2562个,开通站点1893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创新成果逐步显现。1-6月,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38.5%,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获省科技成果奖86项,占全省的28.8%。新增上市公司11家,累计达到183家。杭可科技、虹软科技科创板上市,安恒信息已通过科创板审核。成功举办全国“双创活动周”杭州主会场活动。金融支持创新创业力度增强。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94万亿元,增长20.8%,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整体流动性好于去年。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新增2072亿元,同比多增472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新增585.1亿元,同比多增112.9亿元;制造业贷款新增276.9亿元,同比多增57.8亿元。企业“两链”风险和债务风险有所缓解,不良贷款率1.01%,处于历史低位。 (四)改革攻坚向纵深推进。减税降费效果显现。出台稳企业稳增长23条政策举措。1-6月,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311.94亿元。其中新增减税278.25亿元,新增社保费降费33.69亿元。22.6万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540余万自然人纳税人受益。营商环境继续改善。财政管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工作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在全省率先上线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3.0平台,率先实现全市域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一日办结。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60天”实现率达100%。“移动办事之城”建设有序推进。523项公民个人事项仅凭身份证“一证通办”,60%以上公民个人事项就近可办。“杭州办事服务”APP上线255项即办事项和276个预约事项,累计用户量达91.03万,累计服务人次2965.35万。综合自助机已推出207项即办事项,累计办件量达90.46万件,累计服务次数达244.25万件。体制机制逐步优化。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完成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经开区整合,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推进“标准地”改革,全市平台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实现率100%。出台《产业平台发展导向目录和空间布局指引(2019年本》,明确将原有140多个产业平台进行整合,重点发展35个平台。 (五)生态环境更加优化。水环境质量向好。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完成国家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基本摸清我市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地表水市控以上断面优于Ⅲ类水质断面占90.4%,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100%。空气质量改善。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全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140天,优良率77.3%,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市区PM2.5平均浓度42.4µg/m3,同比下降4.9%。净土清废保卫战扎实推进。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启动杭州市调查样品制备流转中心建设。推进第三固废中心项目和临江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开展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试点。《淳安县千岛湖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优化调整方案》获省政府同意,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批复。出台《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方案》。稳妥推进千岛湖临湖地带综合整治。 (六)城市建设稳步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地铁三期建设规划所有项目全面开工,地铁5号线首通段通车,全市地铁运营线路增至4条、里程增至135公里。西站枢纽、湖杭铁路可研、初步设计获批。杭州绕城西复线、临金高速国高网(建德段)、千黄高速、京杭运河二通道等重大交通设施有序推进,总体形象进度超过50%。千岛湖供水“二厂四线”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闲林水厂一期、二期在建工程进展顺利,祥符水厂扩建工程处于技术前期,九溪线全线贯通已具备通水能力。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公共建筑能效提升、装配式建筑等国家试点示范项目有序落地,七个社区入选省24个首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老旧小区启动提升改造。70余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试点(约600万平方米),27个项目列入中央补助(约124万平方米),年底前可实现全面开工。完工170处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安置房开工370万平方米,竣工186万平方米,已回迁5052户,学校、公园、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开工55个。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小城镇三年整治任务提前完成,明确梅城、义桥、昌化、分水、於潜等27个美丽城镇示范创建试点。出台《杭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深入实施“消薄”集体增收行动。在全省率先实施全域景区化发展战略,径山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园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七)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民生支出继续增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50.2亿元,增长19.1%,其中民生支出788亿元,增长16.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就业市场保持平稳。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14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3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11万人,二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7%。城市大脑应用场景更为丰富。警务、交通、城管、文旅、卫健、房管、应急、市场监管、农业、环保、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48个场景同步推进。城市大脑“531”体系对外发布,停车“先离场后付费”、看病“最多付一次”、旅游“多游一小时”等九大新场景上线。“健康杭州”建设持续推进。全市共挂牌建立25个医共体,实现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全市医疗机构通过双向转诊平台实现门诊预约转诊66359例,累计转诊人次已超过29万例。29家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247家养老机构、2633家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开展“体医融合”试点。幸福养老全面推进。新增53家镇街级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施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和康养体系建设三个试点工作。美好教育扩容提质。完成新建中小学、幼儿园共计42所。在省内率先实施公办民办小学同步招生改革,落实公民办学校平等招生权利。全市13个区、县(市)均已达成基本教育现代化目标。依法规范教育培训业发展。文化事业不断推进。良渚古城遗址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举办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动漫节、2019(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周。积极推进“大运河(杭州段)文化带”和“诗路文化带”建设。东西部扶贫协作进展良好。资金支持力度大,安排财政援助资金9.45亿元。人才支援发力,除58名党政干部选派到两州之外,向两州新增选派专业技术人才457名。劳务协作组织严密,两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杭新增就业485人。特色产业扶持精准,上半年我市引导企业实际到位投资19.8亿元,带动贫困人口2766人稳定增收。 在充分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正处在“五期叠加”阶段,局部结构性矛盾有所凸显,外部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隐忧,如工业增速持续回落、投资结构失衡、新动能增长放缓、中美经贸摩擦常态化影响企业信心、网络借贷处置进入攻坚期、猪肉果蔬等部分食品类价格上涨对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生活产生影响等等,都需要加强重视,统筹应对。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下半年,全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和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把主题教育与当前正在做的事情紧密结合起来,紧扣全年目标任务,着力当前、着眼长远,克难攻坚,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后劲,切实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在落实“新制造业计划”上下功夫、求实效。谋划实施制造业“六倍增”计划。制定规上工业企业、十百千亿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总量、新引进项目投资额“六倍增”工作方案。下大力气抓“俊鸟引育”。按照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空间布局指引(2019年本),组织好数字经济、生物经济、航空制造、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招商,全年引进产业链个性化项目不少于200个,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项目不少于100个。加快关键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之江实验室一期、西湖大学、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室装置等基础研究项目。确保完成全年“152”省市县长(书记)项目落地率目标,尤其是盯住其中的工业投资项目,力争早投产、早见效。全力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百千万”工程。加速打造新产业平台。高质量建设万向创新聚能城、紫金港数字信息、大江东航空航天等3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做好第二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申报准备。推动35个产业平台提升发展。 (二)在挖掘消费潜力上下功夫、求实效。全面推进“双街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湖滨步行街改造提升,引导新零售业态、老字号、国际知名品牌向湖滨和延安路集聚,探索用互联网思维来扩内需促消费。高质量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借助传统节日、假日,结合季节特点,支持商家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通过造节造会,进一步营造消费氛围,挖掘消费热点。推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挥杭州世界文化遗产集群优势,推出更多文旅融合应用场景。承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办好浙江国际进口博览会。用好用足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加快实施外国游客购物离境退税。出台激发居民消费潜力举措。聚焦信息消费、绿色家电、全域旅游、健康养生等领域,提出实质性的促进消费举措。组织多元化、多渠道、多时段的产需对接、专题推介、品牌展销等活动,开展杭产产品促销。 (三)在保障进出口稳定上下功夫、求实效。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按照“全国跨境电商第一城”、“全球跨境电商第一流”目标要求,发挥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eWTP杭州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的叠加效应,争取建设eWTP全球采购中心,谋划数字自由贸易区试点。加快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加快海外杭州建设,办好迪拜、南非、巴西等6个海外自办展,支持企业拓展新兴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稳定全市外贸出口。加强出口风险防范。对出口涉税产品500万美元以上企业,落实“订单+清单”预警预判动态监测。加强与中信保等公司合作,加强国外市场遇险赔付工作的指导,降低国外客户因毁约带来的收汇风险。推动外贸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和帮助外贸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大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研发。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推动创建自贸区联动创新区。根据“一特四区六片”区域布局,进一步完善申报方案,加强和上级有关部门对接,确保杭州进入省自贸区联动创新区。 (四)在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上下功夫、求实效。持续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加快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信息软件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全力服务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西湖大学等创新平台发展,争取重大原创性成果转化落地。推进创建“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结合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存储、网络安全、车联网等领域,创建生物经济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数字经济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培育形成若干产业创新中心集群,为创建“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做好准备。推进双创“示范城”建设。抓紧出台《打造全国“双创”示范城实施意见》。推动“双创”示范基地提档升级。推进“5G+四基”产业发展,强化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领域等产业配套和创新能力。打好国高企培育攻坚战,确保全年新增国高企1000家、力争1100家。打造长三角南翼“人才特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落实“人才新政”,在未来科技城开展试点基础上推进“人才特区”建设,让各类人才到杭州进得来、留得下、干得好。 (五)在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下功夫、求实效。深度融入长三角。加强与长三角城市合作联动,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跨区域廊带建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社会治理协同,共拓发展空间、共享发展红利。服务借力大上海。强化与上海创新产业、对外开放、金融科技对接,尤其是推动“张江研究+钱塘新区智造”,形成“上海科研溢出+杭州智造落地”产业转化模式,加速集聚高端科创资源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做强做大都市圈。落实“全市一盘棋”,推动四区和三县(市)进一步融入主城区。落实与嘉兴、湖州、绍兴达成的合作协议,建设杭嘉、杭湖、杭绍三大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持续深化同衢黄两地在各领域的互动联系,推动都市区资源向都市圈辐射拓展。共同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群落。高水平做好西湖、大运河、良渚三大世界遗产的保护、研究、传承和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大都市区协同申遗力度,联手深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钱塘江文化挖掘,推进南宋皇城遗址、钱塘江古海塘等项目申遗。 (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求实效。高标准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梳理与世行排名先进城市在各个指标方面的差距,明确目标和时间表,推动指标整改攻坚。继续做好国家、省、市营商环境评价后续工作,总结经验,补齐短板。抓实“最多跑一次”改革。继续优化审批流程,确保10月后,新赋码项目“最多90天”、小型项目“最多60天”两个实现率100%。结合“标准地+承诺制”,全面实施区域评估制度。优化“杭州办事服务”APP功能,拓宽综合自助机覆盖范围,打造15分钟办事圈,实现公民90%以上个人事项“一证通办”。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持续落实“双稳”23条政策。深入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活动,特别是聚焦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用工难用工贵,用地难,税费补贴政策不合理、难落实等共性问题,加大攻坚力度,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七)在建设美丽中国“大花园”上下功夫、求实效。着力推进拥江发展。坚持规划引领,以钱塘江为城市主轴,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按照“东整、南启、西优、北建、中塑”要求,加快钱塘新区、大城北、城西科创大走廊、湘湖和三江汇流等重点区域的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围绕打好“5433”综合交通大会战,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机场、港航协同发展。确保铁路西站枢纽9月底开工,推动建衢铁路开工建设,加快杭临绩铁路前期工作。地铁5号线全线、杭临线在年底前通车试运营,机场轨道快线、3号线北延、5号线西延在年内开工建设。绕城高速西复线、千黄高速、运河二通道、萧山机场T4航站楼等项目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千岛湖供水“二厂四线”建设,加快完成取水口上移前期工作,确保国庆节主城区居民喝上千岛湖水。按照既定计划推进亚运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拆迁安置房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加大力度推进征迁清零,挖掘潜力做深做实前期,按照“9月底前新建安置房全部开工,10月底前完成回迁任务”要求加快项目建设,切实提升安置效率。力争70余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试点项目年底前全部开工。密切跟踪试点项目改造进度,编制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提升技术导则。深入推进美丽杭州建设。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保卫战年度计划,全面落实“八项清零”任务。继续深化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试点,进一步完善跨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新机制。完成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争创美丽城镇省级示范。围绕“美丽城镇”建设目标,加快推进梅城等27个试点镇建设,以点带面,确保年底推出10个市级“美丽城镇”建设示范镇。 (八)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下功夫、求实效。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就业形势分析研判,落实企业稳岗补贴、阶段性降低工伤、失业保险费率等政策举措,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局势稳定。推进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重点抓好高水平医联体、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服务、社会化普惠性托育服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建设、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等工程,不断满足多样化民生需求。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工程。开展高素质平台集聚、高速度农文旅融合、高效益动能提升、高品质田园建设、高素质主体培育、高水平科技转化等六项行动,着力建立乡村产业发展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强城市大脑。做强中枢功能,拓展应用场景,加强技术产业支撑,用好信息化建设成果,努力完成既定目标,确保城市大脑建设始终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全力落实民生实事。确保年底10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持续推进“美好教育”、“健康杭州”建设,全力抓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垃圾分类等“关键小事”,推进平安杭州建设,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