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医共体建设
基层就医痛点有了解决之道
县级医院的医疗水平让人越来越放心,那么辐射面更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表现又如何?在县域医共体的建设下,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也享受到了高质、便捷的医改红利。
67岁的老胡有风湿性关节炎,需要长期服药的他每两个月都要抽血检查肝功能状况。
抽血这件事儿很简单,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能搞定,可是要进行血液检查,就得到开设有检验科的大医院了。
家住余杭区东湖街道的老胡,家门口就是东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这里没有检验科,但血液样本很快送到了东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的医共体牵头医院——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几个小时的工夫,五院就将检查结果传回服务站,老胡在手机上也能看到自己的检查单了。
打通总院与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网络,让数据跑起来,让患者更省心。患者不仅能就近完成预约和检查,而且历史就诊数据都是总分院互通的,不必担心描述不清病情和诊疗史,因为医生点一点鼠标就一目了然。
技术能解决“便利与否”的问题,而医疗水平在县域医共体的框架下又是如何提升的呢?
“我们有计划地推进全科医生的引进和培育工作,分院设立名医工作室。名医定期坐诊,同时邀请总院专家以及杭州市中医院专家坐诊,目前每周有9人次在分院坐诊,分院专科医生提高自身技能:临床医生培养实行全科加一个专科模式,通过到上级医院进修、名医跟诊等形式提升专业技能。”余杭五院南苑分院院长汪晓静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家门口约到名医,没有那么难
在浙江大地上,无论是山村还是海岛,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每一年,全省城市公立医院普通门诊量都在减少,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率都在提升,到2022年,这一数字计划达到90%。
全省15家省级三级甲等医院、39家市级三甲医院与122家县级医院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医。
而对于覆盖面更广的县域医共体建设,从2017年9月的11个县(市、区)试点到现在,成效同样明显。县域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水平和急危重症抢救能力持续提升,去年10月以来,全省县级医院三、四级手术例数同比增长9.8%;17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恢复或新开展手术。最新监测显示,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门急诊和出院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2.6%、12.0%,门诊和出院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2%、17.3%,增幅均超过牵头医院;成员单位手术台次同比增长11.1%,开放床位同比增长5.6%。分级诊疗格局逐步形成。县级医院下转、基层上转人次同比增幅均达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