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不仅要养老,还要养好,要让老人舒心、子女放心。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推出的“购买服务,助老人居家养老”工程,对社区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并对其中生活困难的老人实施政府出资或部分出资购买服务政策,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和拥护。
来自上城代表团的人大代表贺晓卿专门对社区居家养老情况进行了调查和了解,也听取了市区民政部门及社区居民特别是老龄居民的意见,在其中发现了不少需要提升服务的地方:“一方面,社区工作者缺少专业知识和经验,可能使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老人不能得到专业的服务;另一方面,一些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老人又把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当成政府对自己的困难补偿,所以会对服务者多方挑剔,造成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双方不满意的被动局面。”
怎样改善现状?贺晓卿提出了两方面的建议。首先,想要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就要出台一个标准去评估服务的质量。它包括了对老人服务的评估、老人服务计划的制定,计划的执行与落实。其中,对老人的评估不是简单地了解他们的医疗病史,而是涉及老人的身体健康程度、精神卫生状况、社会活动需求、家庭成员及经济状况等各个方面。同时提供清晰的服务标准,让公众可清楚知道提供服务的模式,有效地管理资源。其次,也要提高居家养老员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稳定服务人员队伍。要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设定不同等级的工资待遇标准,采取灵活的服务方式等。
而就在昨天我市举行的志愿服务杭州论坛上,也有专家关注到了对老年人的服务,他们认为:当政府投入和市场调配仍然不能满足老百姓需求的时候,志愿者队伍的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省社科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建华教授提供了一个数据:浙江省内现有老年人750万,占人口比例的15.11%。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单靠政府服务是不够的。他认为,杭州市志愿服务走在全国前列,对杭州“民主促民生”战略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一股重要力量。
团杭州市委书记、党组书记黄海峰认为,居家养老包括两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生活保障,一方面是精神保障。政府服务基本上是生活需求方面的,比如说提供社区内的健身器材等等。而我们的志愿者可以提供一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比如陪他们说说话,帮他们打扫房间,带他们出去逛逛等,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服务。这样两者结合的服务会更加丰满、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