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2年专题>>杭州市部门一把手网络访谈——滕建荣>>
杭州践行中医传承之路 谱写岐黄济世华章
2012-09-25 14:42:13杭州网

在下城区,有15支社区中医责任医生团队,他们将“坐堂行医”改为“上门服务”,长期为居民拔火罐、针灸、推拿,据不完全统计,已上门服务8万余人次。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我市得到了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卫生服务中注重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比如在预防疾病中,运用中医药方法参与甲流、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治;在养生保健中,开展冬令膏方调理、伏天“冬病夏治”、妇女产后膳食调养和0至3岁儿童推拿保健;在康复医疗中,主动上门为中风后患者提供针灸等康复服务,开展高血压耳尖放血疗法、痛风病人茶疗等特色疗法;在健康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提供慢病管理的中医药保健建议。

人才队伍快速壮大 科研能力不断提升

“批判中传承,传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发展中超越”,中国工程院钟世镇院士用这20个字,概括了中医药的发展之路。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无“名医”便无“名科”,更不用谈建设“名院”,而中医又是一门经验医学,讲求“师带徒”。

我市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继续教育管理办法,推进中医继教工作。成立了杭州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分中心,建立中医继续教育与职称晋升挂钩等制度。五年来,强化了培训基地建设,积极组织举办多种形式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全市现有省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家、省级中医类别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基地7家、省级中医药优势学科培训基地5家、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2家,市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1家,为中医继续教育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证。

全市各地十分重视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95%中医师进行了全科培训。2008年选送106余名中医执业医师参加浙江省农村中医骨干培训班,现已全部结业。各中医医院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优化中医人才队伍结构,如市红会医院通过近三年的人才引进,目前医务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1人、硕士学位160余人,为医院的科技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了激励政策,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学术交流,加强科研工作,促进中医学术发展,全市中药科技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十一五”以来,中医科研课题在省级以上立项的315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1项、参与6项,填补了杭州市中医科技国家级项目的空白;建立国家重点中医药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建设单位1家。

中医氛围日益浓厚 百姓满意度明显提升

桥西直街,百年前曾是繁华的航运码头,后来逐渐衰落。几年前,你要是去这里,看到的是破旧的民宅和狭小的巷道,如今再来这里,看到的是干净整洁、古色古香的方回春堂、大运河国医馆、天禄堂……让名医把个脉、开个方,在运河边泡壶茶、翻翻书,养生又养心。

“彰显公益,弘扬特色”是我市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出发点,中医文化之浓厚随处都能感受。

全市中医医疗机构在新建、改扩建时,突出中医药文化元素的设置,注重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因地制宜地建设国医馆、中医药宣传走廊、中药百草园、名医雕塑画像等。不仅借力于“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文化节”、“膏方节”等大型活动来宣传弘扬中医药文化,还通过开展中医药义诊咨询、中医药养生保健讲座、录像、制作发放中医健康教育处方等有效方法广泛宣传中医药知识,让群众了解中医药、信任中医药、热爱中医药、使用中医药。

近几年来,我市扶持发展了广兴堂国医馆、西湖国医馆、大运河中医药产业一条街、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治未病中心等具有浓厚中医文化氛围的单位和街区,恢复了胡庆余堂、方回春堂、万承志堂等国字号的百年老店。古色古香的国医馆、老药店已成为中外游客的访问点、传播中医文化的平台,使市民和国外游客感受中医药文化散发出的无穷魅力。如由市中医院创办的广兴堂国医馆自2005年建成开放以来,作为我市国际旅游资源访问点和生活品质国际体验点,已接待6万余名国内外参观旅游人士,其中包括1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领馆官员。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余敏    编辑:杨超    
 
现场直击 更多>>
向网友解读政策
回答网友提问
介绍情况
访谈现场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 编辑:杨超   网页设计:王苡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