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茶具
“西湖十景”茶具,手上拿的是“断桥残雪”
杭州网讯 杭城海选“茶人之家”活动启动以来,截至今天下午16:30,已经有20户家庭应征。陈老家是其中一户应征家庭。陈老是中国茶文化研究会的会员,对茶颇有研究,而且他还有一套自己设计的专门用来喝西湖龙井的茶具。
好茶要用好的茶器配 为西湖龙井量身定制茶具
这是一个怎样的“茶人之家”?根据陈老提供的地址,今天下午,我们来到陈老家拜访。陈老和老伴周大妈早早地开着门等候我们。
一进门,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中国传统风味,家里的装修都是中式的,古色古香,颇有中国味,门边的架子上放着一沓茶具。客厅的橱窗里也放置着各类茶具、茶叶以及一些和茶有关的书籍、杂志等。
知道我们来访,陈老早早地就把他那套用锦盒装着的宝贝茶具放在餐桌上,分别有“西湖龙井、西湖十景、西湖名人、民俗”四个类别。
这些特制的茶杯,体积并不大,有着优美的曲线,杯身和杯口差不多大,但在“脖子”处收紧。杯身上按照各个类别烧制了西湖龙井图、西湖十景图、民俗图以及名人图,还有简单的介绍。
陈老说,这些杯是专门用来喝龙井茶的。“西湖龙井可以说是茶中‘皇后’,好茶应该有好的杯子来配,但是现在还没有专门盛放西湖龙井的茶器。每种茶都要有专门的茶器配,才更能品出茶的味道,这是很关键的。”
为了给西湖龙井设计一个专门的茶器,陈老这几年一直在研究,这套杯子从设计到成型花了2年时间,经过了5次修改。陈老介绍说,杯子有三个特点:白瓷、薄、透。根据他的经验,乌龙茶和普洱茶适合用紫砂杯,花茶应该用盖碗杯,白茶要用青瓷杯,红茶可以用紫砂也可以用青瓷,绿茶则要用白瓷,才能留住茶的香味。杯子薄、透,装上水后就能隐约看到流动的茶叶。杯身的设计也很有讲究,因为好茶是要品的,并不是喝,所以容积不大,“脖子”处收紧,杯口处又变大,嘴唇贴上去才能更舒服,才有“品” 的感觉。
当然,在这些特制的茶杯中,最值得一说的是杯身上的图案。这些图案,无论是西湖龙井图还是西湖十景图,都是陈老亲手作的画,再找瓷器工艺师烧制而成。有了这些“杭州元素”和“杭州文化”,品西湖龙井自然是更有滋味。
陈老向我们展示他的宝贝茶具。
缺少真正品茶地 杭州的茶楼是“茶饭庄”
说起茶,陈老的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回来了,整整和我们絮叨了一个下午。
据陈老介绍,其实杭州和茶的渊源非常深厚,不光是现在在西湖边荡一圈,都能看到茶,闻到茶香,早在南宋时,钱塘人就很爱喝茶。那时的人一天至少要喝两杯茶,早茶和晚茶。喝早茶的人往往比较长寿。晚上喝茶,总是边听评弹或大书,边喝茶。
“现在的人已经没有这种习惯了。让我说,这些才是本土的茶文化,应该恢复和普及。”
陈老还建议,应该把茶文化和西湖龙井编制成一本小学课外书,让这些传统文化在小学时就开始普及。他不无担忧地说:“你看现在的孩子,就知道喝可口可乐,可这些对身体一点都不好,喝茶有益身心健康,而且,喝茶能忘记一切,不仅是孩子们要多喝茶,现在的年轻人也应该多喝茶。”
虽然杭州茶楼林立,但是陈老相中的茶楼并不多,除了湖畔居和望湖宾馆顶楼的茶室,其余杭州的茶楼包括梅家坞、龙坞一带的茶室也都不能合陈老的意。在陈老看来,这些茶楼不应该叫“茶楼”,而应该叫“茶饭庄”,茶楼是品茶的地方,即便有茶点也只要一两碟即可,且应该是有本土特色的茶点,但现在的茶楼里提供的都是其他食物,即便是梅家坞一带的茶室,也都变相成了农家乐,都不能称之为真正品茶的地方。
爷孙一起喝茶。
陈老和老伴因茶相爱 三岁孙女也爱茶
陈老的老伴周大妈也是一个爱茶之人。她还是杭州著名产茶之地翁家山土生土长的茶农。现在,周大妈家里还有一亩半分的茶园,交给周大妈的哥嫂打理。想当年,周大妈还两次被评上“采茶能手”。
“我很喜欢采茶的,采茶是件非常快乐的事。”说着说着,周大妈还现场动起手腕,表演采茶。
说来,陈老和周大妈的相爱还和茶有着不解之缘。经人介绍,两人认识之后,陈老就经常去找周大妈聊天,在周大妈家喝茶。周大妈要去采茶,陈老也去帮忙,后来还学会了炒茶。
“我们俩的感情,就靠着那些茶叶深起来的。他也是从那时爱上茶的,经常来我家喝茶,炒茶,差不多都成了‘茶仙’。(翁家山一带对经常喝茶的人的称呼)”回想起当年的情形,周大妈乐呵呵地说。
受到父母的影响,陈老和周大妈的儿子、媳妇也都爱上了茶。每天下班回家,吃完晚饭,一家子就拿出茶具泡茶喝。夏天和龙井,冬天喝普洱。就连陈老三岁的孙女乐乐也都会叫着要喝“普洱茶”了。
采访间,睡午觉的乐乐就醒了。吵着要喝茶。陈老便拿出乐乐的小茶具,乐乐自个倒上一杯,喝上了……
你喜欢茶和茶文化吗?喜欢的话快快来报名吧!报名时间截止至3月31日。报名热线:85052222(杭州网)和87964232(中国茶叶博物馆宣教部)。
了解活动详情,请登录:杭州网(http://www.hangzhou.com.cn/2009cbh/index.htm)、杭州旅游网(http://www.gotohz.com)和中国茶叶博物馆网站(http://www.teamuseum.cn/)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