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e周观察>秋水山庄变色记淡妆浓抹怎相宜?>历史建筑保护的杭州模式>
杭州模式 道阻且长
发布时间:2016-04-01 星期五   杭州网   来源:杭州网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再细腻的笔触来描写,都难比拟触摸一座古建筑带来的历史真实感。不过与西方建筑多采用石材构造不同,中国的传统古建筑,多采用砖木结构搭建,在岁月的侵蚀下极易发生腐败、风化的危机。

钱塘自古繁华,作为千年古都,杭州城内的古建筑如繁星一般点缀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既为杭州市民亲近历史提供了便利的机会,但是也给政府部门的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如何保护这些分散的历史建筑,成了考验杭州执政者施政智慧的问题。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杭州市区两级住保房管部门走出了一条符合杭州现状的历史建筑保护之路,为杭州市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自2005年以来,杭州已经累计保护修缮历史建筑280处,占历史建筑总量的80%以上,其中247处已经修缮完成;历史文化街区整修完成15处。

道阻且长,杭州住保房管部门是如何做到的?

整治之后的小河直街历史街区,被联合国授予“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

走在前沿:杭州历史建筑保护的制度创新

十多年前,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建筑的新陈代谢速度空前。在这个过程中,对历史老建筑的合理保护往往被忽视。

然早在2005年,杭州政府就成立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领导小组。2006年,经市政府批准,又在杭州市住保房管部门设立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修缮整治、搬迁补偿等工作的指导、监督与协调,确保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有效监管。

有了明确的主管单位后,依据怎样的法规办事又是一个问题。此前,按照国家文物保护部门的核定标准,历史建筑如果够不上文物保护级别,就无法得到《文物法》的保护,对它们的保护就失去了法律的依据。

为此,在大规模历史建筑普查和复查的基础上,杭州又编制了《杭州市拟保护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清单》,先后出台《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规章,为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提供科学规范的参照标准和依据,有效实现了历史建筑保护“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房办事、有章办事”。

在杭州之前,尚未有城市对历史建筑出台这么完备的保护法规,可以说,杭州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在历史建筑保护的制度创新上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杭州凭借历史建筑“应保尽保”模式,全方位、规模化保护了历史悠久、风貌各异、类型多样的历史建筑群体,如以夏衍故居、马寅初旧居等为代表的名人名居,以新新饭店、通益公纱厂旧址、仁爱医院等为代表的标志性行业建筑,以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工业馆旧址、韩国独立运动旧址等为代表的历史活动遗迹;以小河直街、桥西街区、大兜路等代表的运河文化特色街巷;以南宋御街•二十三坊为代表的南宋市井文化,实现了城市历史文脉的有机延续。

作者:   编辑:徐文杰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上一篇] “历保”十年 杭州八成历史建筑已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