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的美丽 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 |
2013年09月17日 16:04:32 星期二 |
样本二:宝宝:小女生的网名背后有着一颗强大的心 誓将公益进行到底 “当你打算放弃梦想时,告诉自己再多撑一天、一周、一个月,再多撑一年吧。你会发现拒绝退场的结果令人惊讶!”这是她的信条。 她叫俞真,是杭州市慈善总会杭州网义工分会的秘书长。2005年4月,她以一名普通义工的身份加入了杭州义工联盟;2007年初,参与并努力促成杭州义工联盟挂靠杭州市慈善总会,使杭州网义工分会成了一个正式民政注册的民间组织;2007年底,毅然辞掉了自己的工作,成为一名专职人员,负责义工分会的日常运作与各类公益活动的策划、组织、执行;从07年至今,几乎没有业余时间和生活,把所有的时间都献给了义工活动。 如今,在俞真和所有义工的共同努力下,杭州网义工分会越来越成熟,义工分会也成功实现了项目化转型,“乐雯梦想儿童艺术团”、“公益集市”、“衣心衣意”等项目都开展地很红火。每年有5个长期运作的公益项目,每周5-6个公益活动,每年近10万人次的服务频率。 她说:我还要在公益的这条路上坚持,虽然不知道会到什么时候,也许突然哪一天就不干了,但是我要尽力为杭网义工铺好一条路,即使我不在,杭网义工也要更好地发展下去。 在杭州,有着这样一支志愿者队伍,他们每天6点多开始工作,繁忙的身影出现在各大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边,身穿志愿者服装的他们,总是一刻不停地修理着每天被人骑坏的公共自行车,保证着上班族们每天都能骑上安全的单车去上班。 他们就是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志愿服务队。 志愿服务队的领队叫黄国兴,总是挎着一只印有“为人民服务”绿色军包的。他告诉记者:从2011年5月18日成立服务队起,他每天都要和几支志愿者小分队赶往不同的租赁点,维修那些破损或者坏掉的公共自行车。 卢如荣是队伍中资格最老的志愿者,72岁的老党员。“舟山东路、叶青兜、信义坊,只要是我够得着的地儿,每周我都会挑着家伙来。”家附近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卢如荣每天都会第一个到。一早上要修掉队伍工作总量的一半以上。 如今这支公共自行车志愿服务队已经有了300名成员,包含了老中青三代,他们都怀着一副热心肠,用着自己的手艺为老百姓做实事。 八旬老人叶联声,天天出门拾捡人们丢弃的烟蒂,半年不到竟然已捡了5万多个。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让人们少受二手烟的侵害。 今年过年时,叶老伯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二手烟有害的文章,令他非常吃惊:“我觉得我要做点什么。”所以,从今年元宵节开始,叶老伯自己做了一个竹制小钳子,每天出门捡马路上的烟蒂。他沿着家门口的衢州街,一路走向运河文化广场,再从台州街绕回家,全程大概5公里。叶老伯每天晚上出去,有时候早上起床觉着精神好的话,上午也要走一趟。 其实叶老伯自己并不抽烟,因此每当打开装满烟蒂的塑料袋时,飘散而出的辛辣烟味对老人来说实在是一种刺激。 叶老伯说,他最佩服的就是雷锋,一生助人。所以他也想为国家、为社会回报些什么。 “我已经80岁了,也做不成什么大事了,但捡几个烟蒂这种小事我还是做得了的。只要我还走得动,我就会一直上街捡烟蒂。” “卲医志友”是全国首家立足医院,服务社会的公益性志愿者协会,目前已有900多名成员,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已有82岁高龄。这些志愿者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包括医生、教师、会计、心理咨询师及普通的打工者。因为人才多元,协会还设立了劝烟组和翻译组。 “现在你走在医院里,放眼望去这么多穿蓝马甲的志愿者都是我们的服务队。”邵逸夫医院团委书记沈水珍是看着“卲医志友”从无到有,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专门组建一支志愿者队伍服务帮助市民看病,难度挺大。首先,他们的服务对象是看病的患者,有一定的被传染风险;其次,需要一定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不然不仅帮助不了别人,反而会耽误患者看病就医。初期起步的困难只有组织人之一的沈水珍自己清楚,从招募志愿者、培训志愿者到与志愿者一起做服务、解答他们的问题,甚至还要安慰脾气暴躁的病人等等,一路走来的沈水珍从来没有抱怨过半句。 经过五年的发展和努力,“卲医志友”志愿服务队从开始的十几人,发展到近千人。 |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徐博 编辑:徐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