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站在新起点、新高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2014年,“法治杭州”翻开新篇章,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迈出了新步伐。各区、县(市)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加快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美丽杭州保驾护航,形成了不少新特色、新亮点。 法治,已成为指引杭州全面深化改革的灯塔,护航城市市场经济发展的卫士,守护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利器。 上城 打造“17654”民主民生互动平台 大通桥社区霞晖北村的独居老人程启运,家中的下水管道堵塞了,污水直往外冒。不到半小时,望江街道“红色电波党员工作室”便组织了党员志愿者小队赶到了现场,帮程奶奶疏通了下水管道。 这得益于上城区整合资源打造的“17654”民主民生互动平台。该区整合“平安365”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居家无忧在线”、“网上行政服务中心”等智能化服务系统,在区一级设立民情信息中心,在7个职能部门设立“民情信息收集处置平台”,在6个街道设立“民主民生沟通工作室”,在54个社区设立“民情气象站”,全面打造“17654”民主民生互动工作机制。这是一个多职能部门联动参与的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反映群众诉求、协调社会关系、调解利益纠纷、化解社会矛盾。 “17654”民主民生互动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全区群众的民主参与度,顺畅了群众的民意表达,提升了党委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使社会民生保障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和百姓需求。 下城 “法治文化公园”让法治文化植入人心 法治围墙比原先高大三分之一,10个宣传画板每两月更换,法制图书角中刊物更多更全面……两年下来,朝晖街道“法治文化公园”内涵更丰富了。 2011年,凭借假山、长廊、凉亭、曲池及游径的园景构筑,朝晖街道在公园里巧妙布设了普法画板、法制围墙、“和事路”等功能专区,使严肃、刻板的普法宣教融入轻松的人文氛围。公园建有文化中心,相应开设了法制图书角、法治书场和法治大讲堂,成为老百姓学习法律知识、享受法治文化、体验法学篇章的好去处。 在注重法治公园软硬件建设的同时,朝晖街道充分发挥其在调解矛盾纠纷、普法宣传上的独特功效,并在满足群众个性与共性的法治需求上做好文章。中央小广场是法治公园人群最密集的部位,在2012年至2013年10月之间,街道举办过“范大姐防诈骗”、“老年人权益保护专场文艺表演”、警营开放日等丰富多彩的普法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观看,进一步增加了法治文化公园的影响力。 江干 基层普法以点带面全面开花 “六五”普法期间,江干区推出“钱江新城法治汇·法治文化体验园”项目,致力于让群众在体验中将法治理念内化于心,特别是从小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学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分析、解决问题。 在钱江新城迪凯国际中心13楼,一排排法律书籍被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正值午休时间,有员工正在一旁翻阅有关合同法的书籍。法律图书“悦读”点是“法治汇”的一项内容。针对辖区企业和员工比较多的特点,四季青街道利用楼宇书吧的形式开展普法。 此外,采荷街道推广“文化说法”、凯旋街道开展法制书画创作巡展、彭埠镇创办《小白菜》普法期刊、九堡镇创新普法宣传长廊……以钱江新城法治汇为引领,江干区完善并提升了9个“一街(镇)一品”普法项目,形成板块式、立体化大普法格局,也使得法治教育更接地气。 该区还引导社区律师、人民调解员进楼宇设点,为新城520余家企业及其员工宣讲法律知识,增强创业者、务工者的法律意识。 拱墅 “大封闭管理”让老小区停车制度化、规范化 停车难,最难的要数建成年代早的老旧小区。违章停车侵占应急通道,遇到突发状况,消防车、救护车开不进来,因停车行车产生的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多。 2013年,大关街道率先在大关北苑地区试点大封闭综合管理模式,通过将小区门岗外移、街巷拓宽改造、机动车单向通行、建设监控系统、制定停车管理办法等措施,增设了不少停车位,规范了停车秩序。 去年,拱墅区全面推广并进一步提升大封闭管理模式,把老旧小区停车难治理纳入实事工程,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在全区10个街道13个老旧小区实施交通综合治理,共规范和新增停车泊位3400余个,使社区8万余居民受益。 在实施交通综合整治的老小区里,车辆整齐有序地停放在划好的泊位上,原本破损的小区绿化带也得到了修补。新装的智能摄像头不仅实时监控车辆进出情况,还为老百姓守护着一方平安。 拱墅区还编制完成了未来三年的老旧小区交通综合治理建设计划,打算再实施13个项目,让更多老旧小区居民受益,使这项惠民之举更加深入。 西湖 法律顾问为你“私人定制” 拿起电话,就能随时传召私人法律顾问的优越感,多少让人有些向往。 家住文三西路的一对老夫妇,就体验了一把这样的服务。希望订立遗嘱的他们,直接拨进社区律师的电话。律师上门后,仔细了解两老需求,为他们拟好了一份遗嘱。服务的高效让老人惊讶。 这对老夫妇享受到的便捷法律服务,得益于西湖区推出的“私人法律顾问”工作机制。这是在近几年推出“律师进社区”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法律服务的新举措,去年4月在文新街道开展试点。 除了主动走访、重点上门为行动不便、鳏寡孤独等特殊群体办理或代办法律事务外,“私人法律顾问”全天候开通电话预约服务,一般由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登记受理居民的诉求,整理基本案由资料反馈给律师,帮助居民预约律师,提前聘好“私人法律顾问”。律师接到预约单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服务计划和工作方案,根据每个案由的轻重程度分为急件和缓件,提前将工作方案发给村社,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效率高”。 萧山 大力推进“一户多宅”和空心村依法整治 萧山区河上镇凤坞村,一座300多平方米的乡村公园秀美静立,很难看出这里曾是一堆破破烂烂的旧房子。旧房拆除了,家门前视野开阔了,小公园、小绿化建起来了,村民们每天都感受着“一户多宅”整治带来的新变化。 借“三改一拆”契机,萧山区以南片、中片镇街为整治重点,依法推进“一户多宅”和空心村整治,并对整治后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因地制宜抓好综合利用。 据了解,河上镇巧打制度牌,制定了清理范围、处理办法、工作步骤及目标任务,并限定清理时间,每天下午3点前公布清理进度和排名,并建立健全了奖惩机制。 同时,河上镇还出台了与村干部工资奖金挂钩的百分考核制度,对村干部在“一户多宅”整治工作中的表现,实施量化考核,激发村干部工作热情。同时创新督查制、责任制、指导制,机关干部下村入户,放弃节假日休息,积极下村指导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河上镇还建立了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专门安排了300余万元清理整治专项资金,对清理工作较好的村实施以奖代补,对工作力度大的村,在资金拨付上优先保障。 余杭 强化指数成果运用 推行法治服务民生 从2008年起,余杭老百姓就收到一份关于余杭法治指数的问卷调查,上面可以对余杭当年的党风、行政、司法、权利救济、市场秩序、监督工作、民主政治、社会安全感等方面的情况打分。截至目前,已发放这样的问卷15676份。 2009年9月,《关于运用法治指数推进“法治余杭”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强化了法治指数的运用。在民意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被反馈到各有关职能部门限期整改。此外,余杭区还不断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前年,余杭一家企业要招投标,后来经民意测评和法律风险评估,该项目被停掉,因为它会对群众生活环境造成影响。”余杭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透露。 就这样,余杭区以量化评估体系为标准,对各镇、街道和部门实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干部奖惩挂钩;另外,以法治服务民生工程为落脚点,落实“服务民生实事项目”,让百姓共建共享法治建设的成果。如一年要给老百姓办几件实事、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等。 桐庐 以“最严格的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2013年,桐庐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严格自然资源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标志着今后该县建立更加严格的自然资源保护机制,确保桐庐生态环境优良。 近年来,桐庐县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环境立县”战略,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该县还将建立起更加严格的自然资源保护机制,切实转变资源消耗型发展方式,节约节省县内自然资源,鼓励以市场手段更多地引入县外资源,满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事业改善的需要。 同时,按照“近期从严管理、远期全面禁止”的原则做好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始终以自然资源与环境培育为生态优势,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发展美丽经济、绿色经济。 淳安 96317撑起“民以食为天” “96317,不怕被人欺”,这是热心网友为方便大家记忆编成的顺口溜。 为更好地维护消费者权益,淳安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食安办)专门开通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96317,消费者遇到任何食品安全问题,可以随时拨打这个举报电话寻求解决。 “96317”与现有的农业、质监、市场监管、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商务等部门食品安全相关投诉举报电话同时并存,主要接受县内食品安全事件和相关问题的投诉与举报,向公众提供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咨询。这是全省首个真正落地在县内、实现食品药品安全投诉举报“一个口子接收、24小时接听、全天候处置”的综合举报投诉电话。 开通和运行“96317”,是新形势下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效能、延伸监管触角、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一步,是实现投诉举报工作向常态长效机制转变的重要举措。“96317”的运行,有利于进一步规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行为,加大对食品药品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建德 “六事一日”优化乡村大治理 村官怎么当,村务怎么管,村事怎么议……建德市232个村的村干部手中都有一份“治村锦囊”——“六事一日工作法”:全年每日坐班办事、每周一日例会理事、每旬一日接访和事、每月一日审账督事、每季一日共商决事、每年一日述职评事。 2012年以来,建德市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整合制度、整合资源,在农村全面推行“六事一日”工作法,建立健全“日办周理、旬访月审、季决年评”的村级工作机制,并以此为抓手优化行政村治理结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增强村级组织阳光运行、密切干群关系、缓解信访压力等方面实现多赢,取得了群众满意、干部称心、基层欢迎的初步成效。 这套工作法也被建德的村官比喻为“治村百宝书”。村干部清楚了每天、每周、每旬、每月、每季、每年该干啥,便于操作、务实管用。 每年年终,村级党组织还要召开绩效评议会,向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发放村干部值班出勤、为民代办事项统计汇总表,由村党组织、村委会、村监委作报告,请党员、村民代表开展评议。镇党委对各村“六事一日工作法”执行情况、群众满意度等进行不定期抽查和民主测评。 富阳 晒出全国首份县域权力清单 在富阳市鹿山街道新祥村,村民吴国平开心地站在自家刚盖的新房子前。“要是按照以往的审批手续,至少要到去年7月才能进场施工。”他说,实际上,他在去年3月初就开始建房了,工期大大提前。 吴国平之所以这么顺利地办完手续,源于富阳市推出的政府权力清单,“晒出”审批权力等信息,一目了然地告知百姓办什么事、找什么部门、准备什么材料等。 如今,只要打开富阳市政府门户网站,在醒目位置,就可以看到一份行政权力清单。在这份清单上,每项行政权力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号”,名字叫“权力事项编码”,除此之外,还列出了行政权力名称、类型、法定依据、实施主体内容。 富阳市作为浙江县域权力清单制度的试点,自2008年以来,通过摸清权力“家底”,政府自我“割肉”,列出行政权力清单,使职权配置更加优化、边界更加清晰、运行更加公开、监管更加到位。目前,富阳市已形成了“三单一图一样本”,即一张县域常用权力动态清单、一张职责清单、一张负面清单、一张权力运行图以及行政审批改革的“富阳样本”。 临安 “顶层设计”抓好镇街管理 镇、村两级开通“民情热线”,24小时受理,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去年以来,组团式服务、一站式服务、热线式服务“三式”工作法,被正式写进临安市新近颁布的《镇(街道)工作规程》,标志着“三式”工作法成为临安镇街干部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规定动作和法定程式。 乡镇是党委、政府直面群众的窗口,也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乡镇遇到了许多发展的“烦恼”。乡镇干部普遍吐槽“权力有限、责任无限”,部门“七站八所”和镇街之间条块关系不顺,决策、执行和内部管理随意性较大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发展。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明确乡镇工作的基本规则和程序。临安切实贯彻全省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会议精神,在深入调研、广泛汲取基层智慧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率先制定实施了临安《规程》。在规范议事决策、强化执行落实、整合力量资源、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监督体系等方面实现了突破,使镇(街道)的工作运行有了“定海神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