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5年专题>杭州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与市场监督在线>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 |
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区域都或有毒蘑菇,怎么辨别?这组科普实验告诉你 发布时间:2020-05-29 星期五 杭州网 近期气温上升,夏季多雨的气候适合野生蘑菇生长,再加上杭州的森林和生态被保护得很好,因此野生菌类非常丰富。每年6月—9月是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引起中毒的高发期。 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生活中大家应该如何辨别呢? 5月26日上午,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浙江大学和浙江华丹农业微生物资源应用研究院开展了现场科普实验。 实验的对象就是毒蘑菇,专家们现场展示毒蘑菇标本和野外毒蘑菇生长环境。 有毒蘑菇:红麟花边伞 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区域都可能有毒蘑菇 毒性很大 浙江食用菌协会副会长、浙江华丹农业微生物资源应用研究院院长、中国食用菌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菌物学会菌文化分会会长韩省华说,20多年来他已采集了700多种数万份菌类标本,常见的毒蘑菇有51多种。 其中最常见和分布比较广的毒蘑菇有:白橙黄盖鹅膏菌、斑纹丝盖伞、块鳞灰毒鹅膏菌、肥脚白鬼伞等。“这类毒蘑菇大多生长在野外的树林里、杂草丛中或城市公园、校园的树下、草丛中,杭州五云山、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靠近山岭的区域都可能有,误食后毒性很大。” 网传鲜艳的蘑菇有毒? 专家辟谣 而针对网传“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无毒蘑菇颜色朴素”这样的传言就很不靠谱,比如长得白白净净的鳞柄白毒鹅膏就属于剧毒蘑菇。 还有一个传言“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很容易让人相信,实际上这个传言也是错误的,比如对人有毒的豹斑鹅膏,蛞蝓食用该蘑菇不会中毒。 浙江大学沈立荣教授也提醒广大市民,不采、不买、不吃野生蘑菇是预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关键。市民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不要轻易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不要轻易购买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若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视力模糊等症状,须马上就医,争取最佳治疗期,及时抢救。 杭州市场监管局警示各类餐饮单位、食堂等食品经营者,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进货渠道要正规,并做好原料进货登记台账。各类单位食堂,尤其是学校食堂严禁采摘、采购野生蘑菇,严禁使用野生蘑菇作为食品原料。 链接:杭州地区常见毒蘑菇 1、白橙黄盖鹅膏菌 子实体较小。菌盖初期卵圆形至钟形,后渐平展,中间稍凸起,白色。菌褶黄色,离生,不等长。菌柄圆柱形,内部松软至空心。菌托大,苞状,白色,有时破裂而成片附着在菌盖表面。夏秋季于林中地上散生或单生。 2、斑纹丝盖伞 子实体小菌盖直径2~6cm,扁半球形、钟形至斗笠形,顶部凸起,黄褐棕色纤毛状长条纹幼时有白色纤毛,边缘开裂。菌肉污白色。菌褶浅灰褐至褐黄色,边缘白色,直生。菌柄长3~8cm粗0.5~1.2cm,污白至浅黄褐色,有纵条纹,弯生,基部稍膨大且色浅内部实心。秋季生林地上。 3、块鳞灰毒鹅膏菌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呈灰色。菌盖扁半球形,灰色,具深灰色易脱落的鳞片,边缘无条棱。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菌柄污白色,基部膨大呈球形,菌托由灰色环带组成。夏秋季于针叶、阔叶林中散生或群生。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刘文昭 通讯员 通讯员 嵇国强 编辑:徐洁
相关阅读:
[上一篇] 五月末,枇杷落,但这些人却不宜多吃枇杷!
|